正文 第2章 “挺”字當頭,大丈夫何懼困厄險阻(1)(1 / 3)

1.七次投考乃中,初懂挺經

實事求是地說,曾國藩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草根”。

曾國藩沒有顯赫的家世。他的老家在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興樂鄉荷葉塘二十四都神衝白楊坪,即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天坪村。在今天也還隻是一個並不富裕的小山村。

曾家是一個世代務農的農民家庭,家境一般,朝中無人,沒有背景,也無甚財富。直到他的祖父曾玉屏時才成為當地一個擁有一百多畝土地的小地主。

在這樣的家世和背景下成長,最終能出將入相,權傾天下,並使自己的家族成為晚清最重要的家族,曾國藩付出的努力必然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有多少次是“挺”過來的,也隻有曾國藩自己知道。而他的“挺”,甚至“挺經”,也是在一步一步的挫折和成長中逐漸形成的。

曾家以耕讀傳家,半耕半讀,與當時所有的中國家庭一樣,父母都期望自家的孩子能科舉入仕,跳躍龍門,從此光宗耀祖,為家族爭光。因而,曾家對孩子們的學業,還是相當看重的。但是世代以來,曾家並未有不世奇才,大都學業平平,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四十三歲時才考取一個秀才。如果沒有曾國藩,估計僻處於荷葉塘的曾家,也不過是中國千萬個普通家庭中的一個,籍籍無名。但是,曾國藩的出生,使這個家族徹底改變了。

清嘉慶十六年(1811)農曆十月十一日亥時,曾國藩出生於荷葉塘。

傳說曾國藩出生的前一天晚上,其曾祖父曾竟希做了一個夢:一條巨蟒,盤旋空中,旋繞於宅之左右,接著入室庭,蹲踞良久。曾竟希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早晨即有人告訴他:“恭喜公公,今早添了一個曾孫子。”老人一聽,恍然大悟,認為這新出生的曾孫就是那條蟒蛇投的胎。

他聯想起唐朝名將郭子儀出生時其祖父也夢見大蟒蛇進門,因此認為曾家將來也要出一個大貴人。很快,曾國藩是蟒蛇投胎之說就在當地傳開了。

也真是巧得很,曾國藩自小就生有癬疾,全身白屑如鱗,真應了蟒蛇投胎的夢。

更奇特的是,隨著曾國藩的功名官運一天一天高升,他身上的疥癬也隨之一天一天地擴大,奇癢無比,痛楚異常。曾國藩在日記和家信中多有提及,苦不堪言。

還有更奇的,在曾國藩祖屋的後麵,“舊有古樹一株,為藤所繞,樹已槁而藤卻益大且茂,矯若虯龍,垂蔭一畝,亦世所罕見者”。這條巨藤,活像一條巨蟒,鄉人稱之為蟒蛇藤。更奇的是,曾國藩在世時,藤葉藤枝,迎風搖曳,得意洋洋;待曾國藩死後,該藤就葉落枝枯,不久就死了。當地的人們更相信了曾國藩有神靈護佑,確實是大蟒傳世投胎的傳說。

就這樣,巨蟒入夢,疥癬如鱗,祖屋藤似蟒蛇,種種異事都發生在曾國藩身上。不僅曾家人相信,這個新添的男丁絕非凡人,將來定會封侯拜相,光耀門庭;當地人更相信,曾國藩絕非池中小魚,而是蟄伏的臥龍,終有一天會飛黃騰達,直達雲端的。

然而,或許真如孟子所言:“天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少年時代的曾國藩,並未顯出多少超出常人的地方來。

最顯著的就是讀書。

曾家人讀書,似乎都不算太聰明,都是靠的笨功夫。

曾國藩的曾祖父曾玉屏很早就希望曾家通過讀書來光耀家門。曾玉屏雖然讀書不多,但很有見識,非常明白對於像他們這樣的“草根”人家,要想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唯一的方法就是讀書。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作為家裏的長子,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自然就成了曾玉屏的希望所在。盡管老人家的期望很高,無奈曾麟書天性鈍拙,書讀得並不好,屢考不中。還好曾玉屏對兒子的要求是四個字——堅持到底。

曾麟書參加了十五次童子試,每次都滿懷希望,最後的結果都一樣,名落孫山。兒子出生後,各種異象的顯示,使曾麟書也相信,兒子定非常人,一定可以超過自己。於是有意好好栽培兒子,開始開館授徒為業,一方麵為了養家糊口,另一方麵則是為了督教自己的兒子讀書。於是,曾國藩在五歲發蒙,曾麟書在他七歲的時候開始給他課讀,一直到曾國藩十五歲。

道光四年(1824),十四歲的曾國藩平生第一次隨父親赴省城長沙應童子試,這已經是曾麟書第十六次參加童子試了。這一次,幸運之神並沒有眷顧曾氏父子,父子雙雙落第。

未幾,父子再次赴考,這次老天終於開眼,雖然曾國藩落第,但曾麟書“得補縣學生員”,獲得了一個俗稱“秀才”的名號。有了這個名號,也算是有了一個小小的功名。有這個名號就可以進入士大夫階層,同時享有免除徭役、見知縣不跪、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這個時候,曾麟書已經四十三歲了。

此時,年少的曾國藩也已經嚐到了兩次不中的滋味。但有十六次不中的父親在前麵為他做好了不氣餒、不拋棄、不放棄的榜樣,曾國藩雖然年紀輕輕,但已經學會坦然接受這樣的不順利,學會了“挺”和“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