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探討思維科學理論,增強醫務人員創新意識(3 / 3)

(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的思維創新

人類的自然生殖是由性交而使男子的精子在女子輸卵管內與卵子受精形成受精卵,然後分裂成胚胎在女子子宮內著床、發育成熟而分娩出嬰兒的連續過程。當上述某一步驟或全部步驟發生了障礙,都會發生女子或男子的不孕症,或者為了避免出生帶有遺傳病的孩子,而讓一些有遺傳病的患者通過人工幹預得到健康的後代。為解決這些難題,醫學界的專家、學者進行思維創新,將聯想思維、逆向思維與幻想思維有機地結合一起。逆向思維追根溯源,尋找不孕症的原因,針對原因采取應對措施並在動物試驗中聯想、類比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方法,將幻想思維轉變成現實。

為此,采用其一:人工授精。這是用人工方式將符合質量要求的精液注入女性體內以取代性交途徑使其妊娠的一種方法。I臨床上為了確保精子質量還建立了精子庫。其二:體外授精,又稱試管嬰兒。是指從女性體內取出卵子,在器皿內培養後,加入經技術處理的精子,待卵子受精後,繼續培養到形成早期胚胎時,再轉移到子宮內著床、發育成胎兒直至分娩。繼1978年7月25日在英國劍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之後,我國在1988年也獲得成功並且取得長足發展,現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三)人類基因與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中的創造性思維

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首次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遺傳的本質:生物的一切特性是由細胞內DNA的分子構造決定的。細胞的任何一種特性或功能取決於細胞核內DNA分子上的特定某一部分之構造,這一部分稱之為“基因”(Gene)。這一偉大發現啟發專家、學者超前思維即超越已有的知識、經驗,借助聯想思維激發了靈感思維,大膽提出人類基因組計劃,破譯人類全部遺傳信息,使人類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認識自我,進而攻破遺傳疾病以及與遺傳密切相關的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病等診療,提高人的生命質量。1990年,美國科學家正式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英、日、法、德等國科學家相繼加盟,中國也於1999年獲準加入該計劃,現已搞清人類基因組DNA3×109堿基對的序列,正在攻克相對應的功能,如果獲得成功,將是醫學史上又一個重要裏程碑。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和自我複製功能的早期未分化細胞。人類胚胎早期的幹細胞可以分化成人體的200種多種細胞類型,因而是全能幹細胞,此外還有多能幹細胞和單能幹細胞。醫學界的專家、學者看好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方向和前景,運用直觀思維這一躍進式思維方式並與聯想思維緊密相結合產生大量的創造性設想: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一旦結合現代生物醫學和工程技術有可能再造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器官,從而使人類的病變或衰老組織以及器官得以修複或替代,以達到治療癌症、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帕爾森氏症和老年J眭癡呆等疑難疾病的目的。如果將這種思維進一步深化,運用發散思維:設想如果再與基因治療相結合,還可以解決眾多的遺傳性疾病,因此,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和應用於移植是很有希望的。然而這又麵臨一個更大難題是免疫排斥現象,專家們又將思維轉向聯想思維:如果克隆人的胚胎並從中提取幹細胞供自體移植,既解決了供體來源的困難,又可以消除免疫排斥反應,因而更有價值。

總之,創造性思維活動引導生命科學研究的深入,而生命科學的每一個進步都離不開醫務人員創造性的思維活動。21世紀是生命科學時代,它不僅需要高科技、高智能,更需要醫務人員的觀念更新和創造性思維,這它將大大提高人類生命質量,造福於人類。·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