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榮獲崇高榮譽(1 / 2)

1932年9月25日,是個非同尋常的日子。盡管它不是什麼節日,但在這一天,為了紀念高爾基創作40周年,蘇聯人民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了前所未有的慶祝典禮。

出席此次慶祝大會的有蘇聯國家領導人、蘇聯文學界、藝術界、戲劇界,各社會團體和企業的代表,各國使領館官員以及首都各大報的記者。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有斯大林、加裏寧、莫洛托夫等蘇聯國家領導人。

在慶典上,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親自下令將高爾基的家鄉下諾夫戈羅德城正式更名為“高爾基市”,同時授予高爾基蘇聯政府最高獎賞“列寧勳章”,將莫斯科藝術劇院更名為高爾基劇院,並在各級學校設立高爾基獎學金。

高爾基出生在下諾夫戈羅德城市,並在那裏度過了他的少年時代,當聽到這個消息後,高爾基萬分激動。

他快步走上領獎台,全場立即響起了熱烈的歡呼。

人民教育委員波波諾夫代表蘇聯全體文化教育工作者和百萬青少年學生,向高爾基表示崇高的敬意,稱他為社會主義文化所做的努力,是整個勞動人民解放事業的一部分。

在觀眾的歡呼聲中,高爾基一邊答謝,一邊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在發言中,高爾基勉勵青年要按照列寧的教導去指導自己的行動,他說:

“學習!學習!再學習!因為青年人隻有掌握知識才能樹立起對真理的信仰,而這種信仰,是改造舊世界的有力武器。”

從這一天起,在一周之內,全蘇聯各大劇院同時上演高爾基的戲劇作品,各個影院放映以他的生平為素材的電影《我的高爾基》;國內各個城市、鄉村的街道,圖書館、文學團體、研究院所、工廠、農莊以“高爾基”命名的不計其數;世界各國的文學團體,都相繼舉行有關高爾基的晚會,出版高爾基專刊。

同一年,蘇聯中央頒布了改組文學藝術團體的決議,取消了當時存在的所有作家團體,把一切擁護蘇維埃政權的綱領和渴望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作家團結起來,成立統一的蘇聯作家協會。

高爾基被選為作協組織委員會的名譽主席,成為蘇聯作家協會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蘇聯作家協會,高爾基進行了大量的組織工作,並在許多發言和文章中總結了自己的創作實踐和蘇聯文學的經驗。他的這些活動,對蘇聯文學的發展有很大的意義。

為了報答祖國人民對自己的厚愛,高爾基在回國期間還寫了許多劇本,將新生的蘇聯帶入“緊張的戲劇性時代。”

在這一時期,他寫的劇本有《索莫夫等人》《耶戈爾·布雷喬夫等人》《陀斯契加耶夫等人》。同時,他還寫作了以改造流浪兒為主題的電影劇本《罪犯》,又把自己的自傳三部曲第二部《在人間》改編成劇本。在生活的最後一年,高爾基還改寫了劇本《瓦薩·日烈茲諾娃》。

高爾基本打算寫戲劇三部曲,內容是反映十月革命前夕到20世紀30年代這個時期資產階級的沒落,但非常遺憾的是他隻完成了頭兩部,即《耶戈爾·布雷喬夫等人》和《陀斯契加耶夫等人》。

《耶戈爾·布雷喬夫等人》是以1917年2月資產階級革命前夕的俄國社會為背景,成功地刻畫了一批俄國社會的代表人物。

在這些人物當中,最突出的是“聰明放肆、膽大妄為”的巨商布雷喬夫的形象。

布雷喬夫原來是伏爾加河上的一個木排工人的兒子,年輕時是東家的小夥什,後來娶了東家的女兒,開始發跡,又靠著自己進一步的剝削和掠奪,變成了一個企業主。

後來,他患了肝癌,疾病迫使他重新評價自己的一生,他覺得自己被生活欺騙了。同時,當他看到比他還無賴百倍的人反而生活得很舒服,於是他認為自己的死是最大的不公平,對命運提出了憤怒的抗議,並進一步揭露資產階級的罪行。

布雷喬夫看透了虛偽、腐朽、醜惡的資產階級生活,意識到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就像他本人一樣,已經無藥可醫。

這個人物是高爾基筆下一係列背叛自己階級的商人形象中最完美的一個。

在布雷喬夫的周圍,主要有兩種人:一種是千方百計維護統治地位、對抗革命的資產階級分子,包括反動教士、地主、資本家、律師。女修道院長米拉尼雅認為必須用暴力鎮壓“造反的愚民們”,她引用某大主教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