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廷(1922.7—),山東東阿人,國營貴陽電機廠(現貴陽航空電機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工業貴陽電機)首任廠長。1942年2月參加革命工作,曾任村自衛隊隊長、公安員,縣公安局服務隊隊員、內勤幹事,區委委員,人民解放軍二野11 縱隊保衛幹事、組織幹事,參加過淮海、渡江戰役,後又在二野17軍後勤部任特派員,貴州省軍區軍法處任軍法幹事。1948年參加濟南戰役。1950 年任17 軍後勤部剿匪工作隊政委。1952年轉業,先後在貴州省交通機械總廠任保衛科科長,貴州汽車製造廠任黨委副書記,貴州省交通廳幹部處處長。1962 年10 月起相繼任國營貴陽電機廠廠長、011基地供應站站長、電機電力情報站黨委書記兼站長、011基地第一指揮部副指揮長、3019總站顧問。1983年6月離休。

1958年4月,中共貴陽市委為適應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大辦地方工業,決定由地方財政撥款300 萬元,籌建貴陽電機廠,設立了電機、變壓器、鑄造、鉚焊、工具等5個車間。1961年為解決由於三年自然災害和國民經濟比例失調造成的困難,工廠貫徹執行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精簡下放了一部分人員,調整了生產結構。同年10月,貴陽電機廠與貴陽機床廠、貴陽電線廠三廠合並為國營貴陽電機廠,由王鴻廷任廠長,工廠改屬貴州省機械工業廳領導。

1962年經國家計委和國家經委批準,將國營貴陽電機廠劃歸第三機械工業部航空工業局領導,1962年10月1日起工廠正式移交,任命王鴻廷為廠長。貴陽電機廠是航空二次電源變電裝置專業化生產廠,是航空企業在貴州地區建設最早的一個企業,工廠從地方民品生產轉到航空軍品生產,技術條件欠缺,廠房簡陋,滿足不了航空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麵對這些困難,王鴻廷向三機部彙報要求工廠改建擴建,後三機部決定在貴陽航空變電裝置廠原有基礎上進行擴建,參加擴建設計與施工的有三機部第四設計院和建工部四局等10個單位。王鴻廷為了做好工廠的改、擴建工程,多次召開論證會研討方案,親自到部裏進行彙報,取得上級機關領導的認可。由於工廠與承建單位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改建擴建工程於1965年11 月基本完成,完成建築工程38項(其中廠區20項、廠外2項、福利區16項),年底交付使用。

在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兄弟廠的大力支援下,全廠職工熱情高漲,一邊改建擴建生產,一邊通過形勢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那時沒有獎金、沒有加班費,僅憑精神上的鼓勵,激發了全廠職工和參建單位職工的熱情,吃苦耐勞,不畏艱難,發揮了實幹、苦幹和巧幹的革命精神,使工廠改建擴建工程按期保質地完成,同時也促進了生產任務的完成。工廠擴建後,生產設備大量增加,全廠累計擁有主要生產設備272台,生產條件有了一定的改善,各個工種的技術工人基本配齊,各項規章製度相繼製定,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條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