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輝(1913.5—2001.10),河北新城人,航空兵器設計研究所(2001年與南峰機械廠合並組成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簡稱中航工業導彈院)首任所長。1936 年12 月清華大學肄業,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1938年3月在北平市參加“民族解放先鋒隊”;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1943年,任八路軍挺進軍司令部二科參謀、政治幹事、宣教科科長;1944—1946年,任冀察軍區十一分區政治部宣傳科長,察哈爾軍區政治部教育科長;1947—1949 年,任晉察冀野戰軍二縱隊隨營學校政治處副主任,華北軍大步校政治部宣傳科副科長、科長;1950—1951年,任西南軍大川西步校七大隊政委、西南軍區空軍工程部政委;1952—1954年,任空軍第四預校二大隊政委,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5—1961年,任軍委空軍工程部修理局計劃處長,空軍第12修理廠廠長等職。1957年8月,入北京航空學院特別班飛機專業學習。1962年7月—1967年12月,任航空兵器設計研究所所長。1973年10月任第三機械工業部第601研究所(現中航工業沈陽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所長。1982年離休,2001年10月去世。
1962年7 月,航空研究院航空兵器設計研究所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之命,接收原第六坦克學校在洛陽的營區及營具,計土地630餘畝、營房55000餘米2 等。營房幾乎全是北洋軍閥吳佩孚於20 世紀20 年代初建成的尖頂平房,陳舊而簡陋。1962年8月6日,全所人員及物資乘一列軍用列車從西安啟程,抵達洛陽,舉所東遷的任務圓滿結束。1962年7月29日,朱輝被任命為航空兵器設計研究所所長,也是8月6日到任。朱輝到任後,帶領全所人員於8月13日在洛陽正式上班。從此,在邙山腳下,洛河之濱,在陳舊而簡陋的兵營裏,朱輝領導航空兵器設計研究所的創業者們邊學習、邊建設、邊研究,揭開了拚搏、奮進的新篇章。
航空兵器設計研究所從“一無專家、二無資料、三無設備”起步。為了解決無專家問題,朱輝根據1963年總參謀部、國防科委和空軍等單位召開的航空技術座談會的建議,負責組織了航空武器專業組,下設固體火箭發動機、航空射擊武器、引信戰鬥部、轟炸瞄準、航空射擊瞄準、導彈總體、導彈控製係統、紅外技術、光敏元件和飛行試驗等10個分組。1964年各分組都組織起來並進行首次學術活動,全國高校、研究所、工廠和使用單位計105個單位,263人參加會議,提出協作建議140項,交流論文45篇。各分組將國內從事航空武器的科研、生產、使用單位和院校等組織起來,互相了解、參觀,通過分組工作細則,形成協作網,提出了解決當時仿製任務中遇到的關鍵技術的建議。正是依靠和組織全國各方麵的力量,發揮各方麵的優勢,才為當時的仿製摸透起了積極作用,也為後來的自行研製、協同作戰創造了良好的協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