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品生產的特點是品種多、變化大、任務急、新品多、技術難度大,特別是質量要求高。由於生產不斷擴大與發展,對工廠產品的質量和數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軍品生產的需要,王鴻廷於1963年成立了工廠標準化組,製定了一係列的規章製度和技術工藝製度,統一了設計圖樣、文件編號方法,定出統一編號的管理製度;嚴格了設計圖樣、文件的審圖、更改製度;製定了標準化審查細則等,有力地促進了各項基礎工作,適應了航空產品的生產需要。
在航空產品生產過程中,產品質量一直是王鴻廷親自抓的一項工作。當時麵臨著產品資料不齊全,圖樣管理、半成品管理混亂,質量問題較多。王鴻廷下決心進行整頓,要求從領導、技術員到工人積極開展整頓質量工作,由於王鴻廷和領導班子的重視,技術人員與工人一起,僅用半年時間,將幾百個品種的幾千個零件一件件按圖樣校對,統一編號,建賬立卡,完善了保管發放製度,同時,針對出現的質量問題,王鴻廷嚴格質量管理製度,嚴格按工藝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及時解決質量問題,以後每次整質驗收都達到標準。
1964年,工廠3項地麵軍品投入批生產,航空產品經曆了從複製到仿製,從仿製到自行設計研製,1965年3月試製成功第一台航空電源變換裝置產品,1969年先後生產定型11種航空產品,以後新品研製發展較快。
貴陽電機廠建設時間較早,因此它對後來三機部在貴州地區的三線建設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1964年,中共中央、毛主席根據當時日益緊張的國際形勢,提出了建設大三線的方針,根據這一方針,第三機械工業部決定,很多航空企業從大城市到貴州來建廠,很多單位籌建時先到貴陽電機廠落腳,王鴻廷親自接待不少單位的人員,介紹情況,有時還安排人員協助做一些工作,為航空工業貴州地區的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由於工作需要,王鴻廷於1976 年初調到011 基地供應站任站長。1983 年6 月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