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你們中國人還想要連蘋果樹都買走(3)(2 / 3)

航空工業發展的50年,由於錯綜複雜的主、客觀原因,航空工業整體上總是不能滿足空軍和民航的需要。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對預先研究與航空工業發展創新的“源”與“水”的關係缺乏深刻的認識。在改革開放以後,曾經提出“預研先行”的方針,由於在執行中出現了技術攻關取代了“預研計劃”,結果,促使型號研製形成枯水無源的局麵。實踐證明,型號研製沒有豐富的技術儲備和紮實的預先研究項目作為後盾,會形成航空科技發展工作中的短期行為,使得航空技術後繼資源枯竭,豈能奢望有21世紀航空工業的持續發展!

在航空工業中,有些十分關心航空工業發展的好心人想走通過測繪仿製外國老產品,經過改進、改型得到先進航空產品的捷徑。引進、仿製、發展是世界各國任何行業通用的方法,但是,這要有個前提,那就是要認清測繪仿製僅是過渡的手段,不能當作目的。唯有通過引進、消化、吸收進行仿製,然後結合自己的預先研究、技術儲備基礎、積累的研製經驗進行改進、改型,才有可能走上開發先進產品的道路。如果沒有自己的科研技術研究基礎,將會永遠跟在別人後麵亦步亦趨地爬行,而不是什麼捷徑。根據王大珩院士對記者闡述的精神和以往的大量事實,不難理解,如果航空工業不首先把“前瞻性”的、“走在前頭”的、“前進”的航空科學技術預先研究計劃抓緊抓好,打下航空科學技術的基礎,把過去50年來欠下的“高科技”的賬還清,是難以振興高科技的航空工業的。

通過研讀王大珩院士的論述,進一步認識到加強預先研究、提高技術儲備是高科技的航空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為我國的航空工業、為國防與國民經濟建設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感到光榮和高興的同時,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早已感到技術儲備缺乏、預研力量不足將形成航空科技發展的危機。因此,希望集團公司在狠抓當前工作、編製好“十五”發展計劃的同時,必須貫徹“科研先行”、“動力先行”的方針,加強預先計劃工作。集團公司要加倍努力,希望兩位特聘高級顧問繼續關心和支持,更希望得到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的支持。

這些都是自己多年來在實際工作中的切身體會。

過去我在工作中總是親力親為,來到科技委工作,脫離了一線的實際,就隻能是盡心盡力了。

編者補記:

吳大觀同誌對重大型號的技術谘詢和支持

吳大觀同誌積極支持重大型號“昆侖”、“太行”等發動機的研製,並參加專家顧問組,發揮了技術谘詢和決策支持作用。

1985年12月底,科技委在株洲331廠召開了發動機專業組會議。會上,委員們分析了當時某發動機麵臨被仿製替代的危險,對於繼續走“仿製”的道路還是走“自行研製”的道路感到憂慮。在事前充分醞釀準備的基礎上,吳大觀、程華明、寧榥、袁美芳、周曉青、張世英、王宏基、康毅、枉雲漢等9位資深專家聯名向小平同誌寫信陳言,對具體研製方案和工作安排提出了建議。1986年1月8日,鄧小平同誌明確批示支持,從而使“太行”發動機起死回生,得以立項研製,取得了最後的成功。

“根治飛機‘心髒病’已刻不容緩”

在科技委工作期間,吳老始終在思考,如何才能將自己為之奉獻一生的航空發動機科研事業搞上去。他對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麵的決策擔憂,急切希望航空工業、航空發動機事業能夠得到國家的重視。

在自己的日記中,他這樣寫道:

我國曾有過舉傾國之力搞“兩彈”的成功經驗。但在今天,我國落實力度和重要國家相比已經明顯不足,從研究與開發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來看,已低於所有發達國家,也低於韓國(2.1%)、埃及(1.6%)、印度(1.9%)和巴西(0.8%),僅為0.5%左右。這已經影響了我國科技國際競爭能力,並將對我們國家21世紀的國際競爭力產生嚴重影響。為此,亟待增加基礎研究的經費,並要在增加項目經費的同時,提高研究人員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