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你們中國人還想要連蘋果樹都買走(1)(3 / 3)

渦扇9發動機的製造成功,使中國在20世紀有了一台推力適中的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填補了一項空缺。

渦扇9發動機

我們由於沒有新機研製經驗,很多東西不懂,學到不少知識。我們問了很多問題,他們也認真地教,可是關鍵的技術不告訴我們。但就是這樣子,也比蘇聯過去給我們的東西多得多。現在看,買回來斯貝專利,缺乏的是如十六屆五中全會所指出的“引進、消化、吸收後的再創新”。我一直很反對的啊!不管怎麼樣,人家賣給我們的是製造權,而不是設計權。不能買蘋果,要把蘋果樹都買回去,這是羅·羅公司的那位技術董事胡克先生講的。他說:“你們中國人真厲害啊!買我們的蘋果,還想要連蘋果樹都買走。蘋果樹嘛,那是另一回事兒。”這表明,我們早在30多年前就領會到了高新關鍵技術是難以買來的。

我們真的是想要搞出自己的發動機啊!

回國以後,大量的資料封存起來,試車台封起來了,沒有任務了,以後停了八九年。按照合同,買了人家50台新的發動機,也放在倉庫裏,沒有及時發揮作用。

1980年,完成整機仿製任務。1981年,國家批準用斯貝發動機MK202為燃氣發生器改裝成艦用動力裝置。我認為,在沒有吃透人家的技術前,我們這樣做是存在問題的。這個意見沒有被采納,後來在調試中發生渦輪葉片折斷事故。

我曾經在1989年2月寫的一篇文章《論發動機預先研究與型號研製的根源關係》中,總結了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由於對斯貝MK202發動機的性能、結構設計技術沒有消化吃透;對海軍提出的過高的性能要求,在發動機上不采取措施;對發動機研製缺乏經驗,對艦改設計工作的難點認識不足,把改進改型設計看得過於簡單,不做艱苦的研究試驗工作,光憑滿腔熱情。上馬以後,就是工廠全力以赴,由於預研工作這個大缺口,研製過程中必然要碰上‘暗礁’,這也是必然規律。”

我還在另一篇文章《我國航空發動機發展的經驗教訓》裏講過米高揚和發動機設計師克裏莫夫的故事。發表在1991年的《國際航空》雜誌上。在我以後的文章裏也講過一點,沒有講得太細。

噴氣發動機的發源地在英國和德國,1939年、1941年那個時候,相差沒有幾個月就都搞出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剛把噴氣式戰鬥機搞出來,二戰就結束了,美、蘇搶走了德國的噴氣式發動機的設計人員。後來英國搞出尼恩(Nene)發動機,將專利權賣給了澳大利亞、美國、蘇聯,還有國民黨的中國———中華民國。參加購買的人中,在大陸有彭成一,他現在在南航當教授,還有一個是我們科技委的榮科等16人(注2)。

同樣地賣給幾個國家,但結果大不相同。美國很快就搞出了F-80、F-86,他們用的發動機就是從英國買去的羅·羅公司的尼恩發動機。蘇聯是怎麼搞的呢?當時蘇聯也存在發動機的問題,知道英國剛打完仗,很窮,要出售這個專利,就想買。怎麼批準的呢?是搞飛機的專家提出來的,給斯大林打報告,說我們搞噴氣發動機存在問題,渦輪葉片的溫度達不到要求,老是過燒,搞不出來。

於是,飛機設計師米高揚就和發動機設計師克裏莫夫一起打報告,用了一筆錢,米高揚為團長、克裏莫夫為副團長去英國買了這個專利。兩三年內就仿製出了РД-45發動機,後來轉為自行設計,把這個發動機放大,就搞出了ВК-1Ф發動機(也就是我們後來的渦噴5發動機,為離心式壓氣機、單管燃燒室,帶加力燃燒室)裝在了米格-17飛機上。他們的飛機設計師,在發動機達不到要求的時候,和發動機設計師一起研究、解決問題。

但606所還是作了一些工作,在英國作了六個部件的試驗,英國給了我們一些強度技術的資料。選了606所的王通北、624所的劉大響(注3)同誌到英國搞高空試車台,我們搞了半年,學到高空模擬試車的設備建設技術,有助於624所高空台建設。

注釋

2·榮科:原名榮貴勤,1914年1月19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1942年,榮科去貴州大定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工作,被聘為金屬學專家,任鑄造車間主任。1956年,參與、領導籌建航空材料研究所,繼之任技術副所長兼總工程師。1977年,被任命為第三機械工業部技術顧問、航空研究院顧問。

3·劉大響(1937.10.14—):湖南省祁東縣人。1960年,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1986年起,任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原624所)總工程師。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一航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外事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