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往事
1997年10月底,年逾八旬的吳老利用出差機會,回到沈陽606所。吳老心情十分激動,回想當年,往事曆曆在目。老友重逢,難忘昔日舊情。11月1日,他寫了一篇長長的日記,其中有他見到“文革”時下放勞動一起幹活的工人師傅,暢敘友情時的情景。當這位工人師傅的妻子突然提及當時接受吳老50元錢幫助的時候,他們相對哈哈大笑。在笑聲中,吳老想的是“我的老師傅是我學習的榜樣”。
看到所裏研究員級科技人員住房比自己住得要好,他感到高興和安慰。
這次去沈陽606所出差,利用晚上時間串了9家中層幹部和老工人的家,收獲很大。
1·車間鉗工石化紅老師傅,是我在“文革”期間下放勞動時的師傅,在他的身上我學習到了工人階級的高尚品德。1967—1968年間,除了在車間和他一同做鉗工活,製造熱電偶、總壓管等外,我幾次到他家中去。工人的工資低,愛人、兩個小孩,粗茶淡飯,生活十分緊,但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加班加點沒有休假日,從不叫苦,埋頭苦幹,他是我學習的榜樣,直到現在我們仍然有著他在工作台上流汗苦幹的身影。
他現在有三室一廳,中層幹部的房子,兩個孩子結了婚,生活和30年前大變樣。回憶當年,大家談笑自若,他愛人忽然想起1968年前,我曾經幫助他們50元錢時,她說:“那時50元錢真解決困難啊!”哈哈大笑,我的老師傅是我學習的榜樣。
2·606所的技術人員、幹部大多數都住上新房,研究員的四室一廳,100多平方米的麵積,一般都花了兩三萬的裝飾費,客廳、臥室、廚房裏的修飾,比起我的住房,他們真是高級漂亮很多。住的房比我高級,這次走了幾家,我很高興,他們的住房生活比我好,我就得到安慰。現在再也沒有人喊什麼落實知識分子政策了,也沒有人喊生活困難了(當然新大學生工資還是很低哩)。
———吳大觀日記(1997年11月1日)
在參觀了410廠後,他回憶起1976年8月18日的事。他感到遺憾的是,自己在沈陽21年,沒有能夠如願以償,航空發動機事業還有許多問題未能得到徹底解決。他寫道,“過去的個人小事,真是微不足道”,“問題是怎麼把發動機行業搞上去”。
3·下午去410廠。汽車走過2號廠房,車中有人說,這個廠房就是1975年建成的606所7500平方米的試製車間。當時廠房建成以後,不給606所而被410廠占用接受民品任務調整廠房所用。我聽到此話,轉身一看,這棟當年爭取建的試製廠房,一瞬而過,我回憶起,就是由於這棟廠房被410廠占去,我是廠裏的兼總工程師、黨委常委、革委會副主任,占用606所在410廠新建的試製車間,連什麼招呼也不打,就這麼被占去。1976年8月18日晚,606所的“造反派”晚上8點到我家(當時我是606所的革委會主任),提出“今晚到111廠42車間把40多台機床搬到所裏來”,理由是410廠既占用了606所新建廠房,也可能把在111廠42車間的機床占用去,我說等我明天向廠黨委彙報後再搬,在我家辯論到11點離去搬機床。他們走後,我心髒病犯,心動過速,脈搏跳動不能計數,就這病例,後經中醫治療,仍時有犯。10月份“四人幫”倒台,我去青島療養院療養到1977年9月出院,再也不能回606所工作了,到11月部決定調我到430廠抓斯貝。這是我在沈陽工作21年,結果一事無成,心髒病犯幾乎送命,不得已離開了606所。
痛苦的回憶,確實可怕。但是我早就對此不計較了。我對410廠仍想在今後發達起來,問題是怎麼把發動機行業搞上去,過去的個人小事,真是微不足道。
———吳大觀日記(1997年11月1日)
我參加了斯貝發動機的仿製生產
對斯貝發動機我是抱著很大希望的。在那個時候,斯貝是西方國家新的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是個很時髦的飛機發動機。現在呢?是落後了,推重比才5.05,結構很複雜,大家這麼一批,好像這個發動機沒有什麼出息了。但實踐證明,沒有斯貝,就沒有閻良的“飛豹”飛機。
我到430廠主要是跟英國專家搞裝配、試車,專門搞質量,製造我不管。發動機製造出來,要搞考核、驗收、持久試車。英國也先後派了六位專家來作考核工作,我們從英國專家那裏學到不少東西,一個新的發動機製造出來以後,怎樣進行長期試車?有什麼要求?經過什麼程序?怎麼保證質量?資料比較多,學到不少西方的持久試車技術。
後來製造出三台合格的發動機,選出兩台到英國去做試驗、考核,在英國完成高空模擬試車和零下40攝氏度條件下起動試車,以及六大部件的強度試驗和壽命試驗,6000個循環的疲勞強度試驗,結果都符合技術要求。雙方代表簽署了中國製造的渦扇9發動機考核成功文件。我們是1980年初到英國的,還有任加耕,我們工作組在羅·羅公司,我負責技術,他負責組織領導,在英國待了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