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聶榮臻說:“你是大有作為的”(2)(3 / 3)

1951年,任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副局長、局長。1963年,任第三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73年3月任航空研究院院長。

6·徐昌裕:1914年,出生於江蘇省吳江縣。1934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學學習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1950年7月起,曆任空軍工程部修理處處長,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生產管理處處長,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局副局長,第六研究院副院長,第三機械工業部(三機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兼任第六研究院院長。

7·徐舜壽(1917—1968):1933年,以優異成績考取清華大學機械係。1946年初,進入華盛頓大學主攻力學,同年8月回國,在南京國民政府空軍第二飛機製造廠從事氣動力研究和飛機設計。1956年8月,我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在沈陽成立,他被任命為主任設計師,成功地設計了高亞聲速殲教1型噴氣教練機。

1961年8月,航空研究院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成立,他被任命為第一任技術副所長。1964年8月,調往西安重型飛機設計研究所,先後任技術副所長、所長兼總設計師。

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於1968年1月6日不幸逝世。

8·顧誦芬:著名飛機空氣動力學家。蘇州人,1930年生。

195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曾任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所長、殲8Ⅱ總設計師,現任中航工業科技委副主任、中國航空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空氣動力研究會理事。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由修理到製造,我們的道路要這樣開始”

(1951—1956)

1952年,航空工業局機關遷回北京,先是在福綏境,後來在德勝門裏的果子市,是一棟小樓。我那時在局裏是在發動機生產處,還有飛機處、特設處等。我在局裏先後擔任第二生產處副處長、處長。

那個時候,周總理曾經說過,我們國家有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五六億人口,這麼大的一個大國家,我們的空軍要保衛我們祖國領空,靠買人家的飛機是不行的,要自己製造,要由小到大,由修理到製造,我們的道路要這樣開始。

所以最初的任務是修理飛機和製造零備件,後來就開始了仿製。在蘇聯的援助下,1954年7月,新中國生產的第一架飛機———初教5試製成功。緊接著,1956年,又試製成功國產第一架噴氣殲擊機———殲5,同年,沈陽410廠試製渦噴5發動機成功。

我那時想得最多的是,我們應該自己設計發動機,不能滿足仿製成功。徐舜壽當時是第一生產處處長,我是第二生產處處長。我們倆人商量,飛機、發動機都仿製出來了,接下來應該搞自己的。我們開始想自己設計飛機、發動機了。

現在想起來,那時真是有點無知,很幼稚,幼稚得可笑,根本不知道發展航空發動機這個河水的深淺。但有一條,熱情很高,總想著現在是大好時光,要是能夠把中國自己的飛機造出來多好、多偉大,但沒有經驗。

注釋

北京在1928—1949年稱為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