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受到的教育和家庭環境的熏陶,對我的一生影響很大。母親的自尊要強、舅舅的誠實寬厚、舅媽的愛憎分明、表哥們的好學上進都對我有直接的影響。我覺得,在那樣一個貧寒、艱苦的環境裏成長,有舅舅那樣的一些人起著表率作用,對一個人形成誠實、正直的品格,培養愛心和敢於奮鬥的精神都有很大的好處。
注釋
1、2巴玉藻、王助:民國初期留學美國。1916年6月,他們以優異的成績獲得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畢業後應聘到美國的飛機製造廠工作。1918年2月,巴玉藻被北洋政府任命為海軍飛機工程處主任,王助等為副主任,共同負責飛機的研製工作。
3茅以升(1896—1989):橋梁工程專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19年獲美國加利基理工學院博士學位。曆任唐山交通大學教授、北洋大學教授兼校長、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等。
4趙聲(1881—1911):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9年(宣統元年),與黃興醞釀廣州新軍起義。1911年4月,與黃興領導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
從揚州中學到長沙臨時大學
(1937—1938)
江蘇揚州中學是很有名氣的一所學校。
揚州中學的前身是儀董學堂,創辦於1902年。創建一百年來,培養出了數以萬計的高素質畢業生,其中有不少出類拔萃的社會精英。江澤民、朱自清、胡喬木都曾就讀於這個學校,還出了三十餘位兩院院士,江上青等十幾位革命先烈也都是揚州中學畢業的。
學校分高中部、初中部和鄉村師範科。後來又創建了女子生活部,招收高小畢業、年事稍長的女生,教一些家事和進行女子的職業教育。
揚州中學教學質量很高,師資力量很強,我在校的時候,教我們曆史的是張煦候老師,汪桂榮老師教我們數學,鮑勤士老師教我們語文,黃泰老師教我們幾何、三角,朱伯吾是我們的生物老師,還是我們的生活老師,這個老師很好,他對我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吳遐伯老師給我們講自然課,我現在還記得他把礦石的硬度排了一個次序,編在一起,教我們記住———“滑石方螢磷、正石黃剛金”,“滑”就是“滑石”,硬度是最低的,以後是“石膏”、“方解石”、“螢石”、“磷灰石”、“正長石”、“石英”、“黃玉”、“剛玉”和“金剛石”,“金剛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鑽石”。這個口訣直到現在我還能記誦。這些老師的學問、道德和人品都是很出眾的。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揚州淪陷,落在日本人手裏,師生散失,流落到各地。不過,我那個時候已經畢業,去了昆明西南聯合大學。
江澤民同誌曾經為母校90年校慶題詞:“懷念前賢,激勵後昆,繼往開來,團結奮進。”
我能夠上揚州中學,是靠舅舅的幫助。當時的揚州中學的學費是十塊現大洋,另加三塊錢飯費。父親寄回的錢不夠交學費,我母親沒有別的辦法,隻能向舅舅求助。母親很要強,盡管是她的親哥哥,還是很不願意親自向舅舅開口,於是要我去向舅舅借錢。她教我,給舅舅做一碗淡菜燒肉送過去,同時告訴舅舅,我要去揚州中學上學了。舅舅關心我,肯定會問,你還缺什麼嗎?我就告訴舅舅,還缺四塊錢,舅舅自然就會給我解決這個學費問題。我按照母親的辦法,舅舅果然給我湊足了上學的費用。在舅舅一家人的幫助下,我讀完了中學。
在揚州中學,我的生活很拮據。富人家的孩子花錢大手大腳,吃飯時還經常要家裏送來肉、菜。我隻能吃學校的飯菜,但覺得已經比家裏的好多了。我吃得很儉省,經常就用醬油泡稀飯,這樣,每個學期下來,學校還可以退回一塊多我省下的錢。我覺得,母親讓我自己去找舅舅借錢,是要我知道錢來之不易。所以當我把省下的錢交給母親的時候,能感到她也為自己的兒子懂得節儉而欣慰。
1937年,我從揚州中學畢業,原來報考的是清華大學,當時的考試辦法是從北京把考試卷運到上海,在上海組織考試。原定的考試時間是8月10日,我們幾個同學於8月6~7號到達上海。當時,我的大表哥在上海的金城銀行做襄理,我住在他那裏。就在等待考試的那幾天,局勢已經緊張起來。我還記得,表哥曾帶我到黃浦江碼頭和上海市民一起歡迎蔡廷鍇將軍帶領十九路軍從福建到上海。表哥很興奮地對我講,見到蔡廷鍇將軍是很難得的。我記得,擠在歡迎的人群中,看到蔡廷鍇將軍身材高大,麵容清臒但神采奕奕。他的到來給了正處於戰亂前夕的上海人民群眾很大的喜悅。
臨到考期,有告示貼出,說是由於京滬鐵路不通,考試卷沒有運到,考試撤銷了。緊跟著就是“八一三”———8月13日,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爭打起來了。表哥給了我路費,要我們幾個同學趕快回家。我們在混亂中,從車窗爬進火車,走嘉滬線到了嘉定,然後又乘坐到蘇州的火車,逃難回了老家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