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3 / 3)

人們的言論或行為,一般情形下,不可能像科學推理那麼嚴密、周全,都有其變幻性和動搖性,有幽默感的人,就是善於抓住這點推理變化莫測的花樣,去調侃對方或調侃自己。

因此,推理幽默是很容易找到其幽默前提的,隻要你思維自由,才思敏捷,就有應用自如的可能。

人們都知道,通常情況下,相同的原因,產生相同的結果;不同的原因,產生不同的結果。

如果同樣一個人,同樣一件事,同樣的原因、條件,卻產生不同的結果,從常理來講,這不合邏輯,做這樣的推理者是弱智的表現,然而對於幽默的構成來說卻不然,在許多情況下,越是同因異果,越可能構成幽默。

推理幽默法就是根據別人話中的事理或一般的道理、規則,合乎邏輯地推理出含有新意、具有幽默感的結果或新命題。推理幽默就好像一棵蘋果樹上結出的果實,不是蘋果而是梨子,這雖然不符合大自然的規律,但對園藝術家來說卻是技藝高超的表現。

推理幽默法在你的社交生活中極有實用價值,它能讓你在情況不斷變幻的條件下,總是可以找到有利於自己的理由,哪怕互相反對的理由,也都能為己所用。

做人總不能在同一事情上顛三倒四,然而幽默卻是這樣,若真能顛倒有理,左右逢源,則屬上乘的諧趣和智慧。

清真寺要阿凡提走上講台,他對大家說:“我要跟你們講什麼,你們知道嗎?”

“不。阿凡提,我們不知道。”大夥說。

“跟不知道我要說什麼的人,還有什麼話說呢?”

阿凡提說完,走下講壇便離開了。

後來,阿凡提又被請到清真寺來。他站到講壇上問:“喂,鄉親們!我要跟你們說什麼,你們知道嗎?”人們馬上齊聲回答:“知道!”

“你們都知道了,我還說什麼呢?”阿凡提又走了。

當阿凡提第三次登上講台,又把上兩次的問題重複一遍後,那些自作聰明的人一半高喊:“不知道!”

另一半則喊:“知道!”

他們滿以為這下可難住阿凡提,哪知道,阿凡提笑了笑說:“那麼,讓知道的那一半,講給不知道的那一半人聽好了!”說著揚長而去。

阿凡提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利用“知道”與“不知道”這兩個不具體而虛幻的原因,從而推理出與大家希望完全相反的結果,以不變應萬變,不管對方怎麼變幻情況,理由也跟著變幻,而行為卻一點不變。這就是推理幽默術使你在社交中能夠超凡脫俗,瀟灑自如的妙處。

7.揭示差異的類比幽默

類比幽默法是指把兩種或兩種以上互不相幹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彼此之間沒有曆史的或約定俗成的事物放在一起對照比較,顯得不倫不類,以揭示其差異之比,即不協調因素。

在類比幽默中,對比雙方的差異越明顯,對比的時機和媒介選擇越恰當,所以造成的不協調程度就越強烈,對方對類比差異性的領會就會越深刻,所造成的幽默意境也就越耐人尋味。

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一樣,凡分類都是約定俗成,得用同一標準,否則,必然造成概念的混亂,導致思維無法深入進行。人們從小就訓練掌握這種最起碼的思維技巧。如:

豬、牛、羊、桃就不能並列在一起,人們會把桃刪去,這是科學道理,但並不幽默。

在類比分類時要產生的幽默的趣味恰恰要破壞這種科學的邏輯規律,對事物加以不倫不類的並列。

類比幽默法自古就是人們常用的幽默基本手法,它能使人在會心的微笑或難堪的情況中開啟心智,受到教育。

請看古人的類比幽默。

例1

甘羅的爺爺是秦朝的宰相。有一天,甘羅看見爺爺在後花園走來走去,不停地唉聲歎氣。

“爺爺,您碰到什麼難事了?”甘羅問。

“唉。孩子呀,大王不知聽了誰的挑唆,硬要吃公雞下的蛋,命令滿朝文武想辦法去找,要是三天內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罰。”

“秦王太不講理了。”甘羅氣呼呼地說。他眼睛一眨。想了個主意,說:“不過,爺爺您別急,我有辦法,明天我替你上朝好了。”

第二天早上,甘羅真的替爺爺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進宮殿,向秦王施禮。

秦王很不高興,說:“小娃娃到這裏搗什麼亂!

你爺爺呢?”

甘羅說:“大王,我爺爺今天來不了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來了。”

秦王聽了哈哈大笑:“你這孩子,怎麼胡言亂語!

男人家哪能生孩子?”

甘羅說:“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雞怎麼能下蛋呢?”

本來秦王的公雞下蛋已夠荒謬,就當時來講從理性上說服秦王是很難的,因此甘羅就以謬對謬,將兩個同樣荒廖的事並列一起,就揭示了秦王要求的不可行性,顯示極不協調感,這樣幽默之趣油然而生。

這是古人類比幽默中的精品。

由於類比幽默的方法簡便,在現代人們的社交活動中,可以廣泛地用作自我調侃和朋友之間的戲謔。

類比幽默雖說簡單,但也需要智慧和超脫精神,否則是很難發揮出來的。

例2

一個吝嗇的老板叫仆人去買酒,卻沒有給他錢,仆人問:“先生,沒有錢怎麼買酒?”

老板說:“用錢去買酒,這是誰都能辦得到的,如果不花錢買酒,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一會兒,仆人提著空瓶回來了。老板十分惱火,責罵道:“你讓我喝什麼?”

仆人不慌不忙地回答:“從有酒的瓶裏喝到酒,這是誰都能辦到的,如從能從空瓶裏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

不花錢買酒與空瓶裏喝酒同類一比,其內在就出現了針鋒相對的矛盾,諧趣頓生。老板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同時也表現了仆人的智慧。

這裏不但表現出類比幽默手法,同時有反還幽默形式在內,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可見,幽默的表現形式往往不是單一的,同時又是幾種幽默形式的交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