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民族英雄——血薦軒轅,他們永遠是民族的驕傲(1)(1 / 3)

嶽飛——精忠報國

嶽飛銅像

國籍:中國

朝代:南宋

出生地:今河南湯陰

生卒年:1103—1142

身份:軍事家、民族英雄

嗚呼!以公之精誠,雖死於秦檜之手,而天下後世仰望風烈,實可與日月爭光矣。

——清乾隆皇帝

1嶽飛作為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抗金英雄,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

2嶽飛有著崇高的民族氣節,他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鬥爭,並知道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宋人民免遭金統治者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封建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

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嶽飛出生在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一個普通的農戶家裏。嶽飛的父親嶽和,母親姚氏,世代務農,生活過得十分艱辛。

據說嶽飛降生時,正好有一隻大鳥從屋頂飛鳴而過,於是父親便給他取名為“飛”,字“鵬舉”,意思是希望嶽飛能像鵬鳥那樣遠舉高飛,建功立業。

靖康元年冬,嶽飛在相州從軍,次年春,金人虜徽、欽二宗北去。康王即位南京(今河南商丘),是為高宗。嶽飛當即上書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複”。不久,往河北投奔張所,轉戰太行山。後歸宗澤,防守東京、河南。至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舉南侵,高宗慌忙渡江逃往杭州,嶽飛隻好隨軍撤至建康(今江蘇南京)。這年冬天,金兵渡江深入江浙,嶽飛轉戰而南,六戰皆捷,移師廣德、宜興。次年五月,趁金軍北返之機,在常州、鎮江、清水亭、牛頭山、靜安鎮等地,伏兵截擊,大敗金兵,遂收複重鎮建康。這是嶽飛參軍以來取得抗金戰爭最大的一次勝利。

紹興七年正月,高宗和當時的宰相張俊商議,欲乘勝恢複中原。考慮到嶽飛這幾年在戰場上的表現,及其在諸將中的聲望,如果要在抗金方麵有所作為,統帥之職自然非他莫屬,於是高宗下令嶽飛速來行在奏事。

3月9日,嶽飛到建康受到高宗接見,高宗決定加以重用,遂在一次單獨召見時對他說:“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張俊、韓世忠不受節製外,其餘並受卿節製。”

嶽飛對高宗這一決定,自然感到極大的振奮,決定不辜負高宗知遇之恩,他當即親手寫了北向用兵的詳細計劃,進一步表達了“致身報國,複仇雪恥”的決心。

紹興八年三月,一貫主張投降的秦檜擔任了宰相,並且兼任軍事職權的樞密使。他一上台就加快了議和的步伐。而高宗對嶽飛的態度也突然發生了變化。

紹興九年(1139年),秦檜代表高宗與金國達成了喪權辱國的“紹興和議”。但第二年,和議即遭金國撕毀,金兵繼續南下攻宋。無奈之下,高宗隻好又派嶽飛奉命出師。結果嶽飛屢創金軍,相繼收複潁昌、蔡水、洛陽等地,又在郾城(今屬安徽)大破完顏宗弼(即兀術)的拐子馬軍,名震天下。兀術被迫退守開封,金軍士氣沮喪,發出“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哀歎,不敢出戰。

在朱仙鎮,嶽飛招兵買馬,聯絡河北義軍,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複失地,直搗黃龍府。他激動地對諸將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但這時高宗和秦檜卻一心求和,連發十二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嶽飛退兵。嶽飛抑製不住內心的悲憤,仰天長歎:“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複!”他壯誌難酬,隻好揮淚班師。

嶽飛回臨安後,即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紹興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檜派人向金求和,金兀術要求“必先殺嶽飛,方可議和”。秦檜乃誣嶽飛謀反,將其下獄。紹興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是年嶽飛僅三十九歲。其子嶽雲及部將張憲也同時被害。寧宗時,嶽飛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嶽飛學箭

嶽飛從小就喜歡讀書練武,買來弓箭刀槍,自己一個人舞來舞去,可就是缺名師指點,進展一直不大。

這天,嶽飛砍柴路過一個村子,發現村邊有一所武館,裏麵有個武術老師在傳授武藝。這位武術老師不是別人,正是當時大名鼎鼎的陝西武術泰鬥周侗,據說,梁山好漢武鬆、盧俊義都曾在他門下學藝。

嶽飛在看了一會後,認定周侗就是他的老師,於是就直接前去拜師,沒想到周侗盯住他看了又看,卻說道:“現在不成,你要習武先練眼。”

嶽飛很聽話,於是就開始練眼力,每天盯著黎明的太陽看。剛開始,真的很困難,太陽刺得嶽飛睜不開眼。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嶽飛練成了“千裏眼”。

這天,嶽飛又找到周侗老師,周侗指一指高高的藍天。嶽飛抬眼一看,說遠方有隻獨行的雁。

周侗又指指百步外的樹,嶽飛隨便瞄一眼,說樹幹上有兩隻黑黑的蟬。周侗“哈哈”大笑,說道:“你的眼力練成了,我不但收你為徒弟,還要收你當義子,教你一身好武藝!”

此後,嶽飛跟著周侗勤學苦練,精通了十八般武藝,為他以後征戰沙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嶽母刺字嶽母刺字

嶽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嶽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嶽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嶽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