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的繪畫在他有生之年就被收藏家們以高價收買。一次,好友來到畢加索家裏做客時,發現牆上掛著的全是別人的作品,而畢加索自己的畫卻一幅也沒有。
“怎麼不掛你自己的畫呢?”友人問,“難道你不喜歡自己的畫嗎?”
“不,”畢加索說,“我非常喜歡,不過它們太貴了,我買不起。”
○重要的事是創造,不是別的,創造是一切。
○畫家的眼睛,可以看到高於現實的東西,他的作品就是喚起人們的想象。
○每次見到小孩子在街上、在瀝青路麵或在牆上亂塗亂畫,我都會停住腳步……他們筆下的東西往往令人感到意外……總可以讓我學到一些東西……
○我不怕死,死是一種美。我所怕的是久病不能工作,那是時間的浪費。
梵高——瘋狂的天才畫家
梵高自畫像
國籍:荷蘭
出生地:津德爾特
生卒年:1853—1890
身份:畫家
代表作品:《向日葵》
梵高的一生,是人所經曆過的最為悲慘然而成就輝煌的一生。
——美國傳記作家歐文·斯通
他(梵高)讓我們想起,大地震中心孤零零豎立的一根電杆,核爆炸廢墟中唯一矗立的一幢房子。當他整個神經係統損毀了,唯有那根藝術的神經卻依然故我。
——馮驥才
1梵高是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是19世紀人類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
2梵高獻身藝術,大膽創新,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倫勃朗等人的基礎上,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方麵的經驗,並受到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創作出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表現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同情和希望,至今依然飲譽世界。
1853年,梵高出生於荷蘭靠近比利時的小鎮津德爾特。他的家庭並不富裕,中學畢業後他被送到海牙一家美術商店當學徒,不久他又先後來到巴黎總店和倫敦分店賣畫。年僅16歲的梵高,天天接觸美術品,耳濡目染,認識和欣賞能力漸漸增強。
1888年2月,梵高離開喧鬧的都市,隻身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他被這裏的美景震撼了,頓時感到一個促使自己成熟結果的熾熱太陽就在眼前,到哪裏能再捕捉到這種夢想的色彩呢?每天,他流著淚迎接朝霞,揮著汗水送走夕陽,在阿爾的荒原上作精神的漂流。阿爾人對梵高敬而遠之,他們看見這個人日出前就背著一大捆東西跑出城去,頭上從不戴帽子,下巴急切地伸向前方,眼睛裏冒出狂熱和興奮。而在傍晚,他們又看到他拖著疲憊的腳步走回來,兩眼像兩個冒火的洞,頭頂紅得像沒有皮的鮮肉,腋下挾著一幅未幹的油畫,邊邁動雙腿邊咕噥著什麼,還不時打著手勢,他們便稱呼他“伏熱”、“伏熱”,意思是紅頭發的瘋子來了。
早在1885年,梵高完成自己的名作《吃土豆的人》時,就已經基本確立了自己的藝術風格,精神分裂傾向也已初露端倪。當時,他的朋友、著名畫家高更看了他的畫後,曾直言不諱地問梵高是否是癲癇病人,梵高深感納悶與不滿,高更解釋道:“哦,你的這些畫,它們看起來仿佛就要從畫布上跳出來似的。當我看著你的作品——這對我可不是頭一次,我就開始感到一種幾乎無法控製的興奮。我的感覺是,如果你這幅畫不爆炸,我肯定會爆炸。”
而這期間,梵高以驚人的質與量向藝術的巔峰挺進。1884年至1886年,他平均每年畫4幅畫,1887年他畫了12幅畫,而就在1888年那一年,他的創作量竟高達46幅!
《向日葵》梵高生前隻賣出過一幅畫,價值4英鎊,而100年後梵高的《向日葵》以42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後來,他的《蝴蝶花》在美國拍賣時,售價高達5350萬美元,《加奇醫生肖像》在拍賣中則拍出了8250萬美元的天價,創出了有史以來一幅美術作品所賣出的最高價格。
1888年10月,梵高邀請高更來到阿爾。由於兩人的個性水火不容,他們經常為對方喝彩,又彼此謾罵,經常徹夜爭辯,各不相讓,甚至互擲酒杯,以至於有不少人將梵高發病的原因歸咎於高更。
不幸的那一刻終於來臨。1888年12月的一天,一種不可遏製的躁動攫住了梵高的身心,他手握一把剃刀,怒氣衝天,四下巡行。結果,慌亂中,他衝向高更,但在高更的逼視下,他退縮了。最終他割下右耳,血淋淋地把它當做禮物送給一個妓女,也許是為了兌現她的戲謔:“你可不可以用你的耳朵來代替兩個法郎?”
在聖雷米療養院,深受幻覺與狂想之苦的梵高依然努力不懈。他自己說:“我越是理智分裂,越是虛弱,就越能進入一種藝術的境界。”精神的分裂、理智的深刻達到了奇妙的統一,梵高將自己全部的人格注入作品中,出於無奈而成了狂人,卻在自己的作品中體現了存在的深刻。《星空》
在經曆了長時間的雖生猶死的痛苦掙紮後,梵高37年的生命在1890年走到了盡頭。他跪倒在麥地裏,抬起頭,仰麵向著太陽,舉起了左輪手槍,用它結束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