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既是曆史的如實記錄,同時也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它的藝術性首先表現在運用真實的曆史材料成功地塑造出眾多的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上,司馬遷竭力做到將曆史、人物和主題統一起來,這樣既寫活了曆史,人物也栩栩如生;他還非常善於把人物置於尖銳的矛盾衝突中,通過人物的言行來完成人物性格的刻畫。
《史記》的敘事簡明生動,尤其是富有戲劇性場景的描寫,更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司馬遷極少用排比鋪張的駢文,而形成了自己樸素簡練、通俗流暢,既疏緩從容、莊諧有致,又富於變化的語言風格。因此曆來就被奉為“古文”的最高成就。
公元前90年,司馬遷逝世,終年56歲。對於司馬遷的死因,因史料無明確記載,至今仍為未解之謎。
司馬遷學認字
司馬遷小的時候,是個愛靜不愛動的孩子,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跟著父親。白天,別的孩子都在外邊玩兒,司馬遷卻搬個小板凳坐到父親身邊,聽他讀書,看他寫字、畫畫。“父親的大筆可真神奇!”小司馬遷心裏想。
晚上,一般吃過飯,司馬遷都會急著讓父親給他講那些曆史故事。
隨著司馬遷一天一天長大,他有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父親知道那麼多的事情,會講那麼多的故事呢?”
原來父親都是從書上看到的,可司馬遷翻了翻,他一點兒都看不懂,急得都要哭了。
從那天開始,司馬遷就開始跟著父親學認字了。正是故事的樂趣引起了司馬遷對知識的渴求。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報任安書》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史記·貨殖列傳》
李白——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國籍:中國
朝代:唐代
出生地:今四川青蓮(另一說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
生卒年:701—762
身份:詩人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杜甫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袖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餘光中
1李白為盛唐浪漫詩派的代表,把中國詩歌的浪漫主義推向高峰。正因如此,他取得了“詩仙”之譽。再者,李白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都有創造性的發展。他的作品內涵豐富,想象超絕而且取材宏富。
2李白是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中蘊含著豐富的真、善、美,早已深入每一個國人的心中,是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奇葩。
3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甘肅秦安西北)人,其先祖於隋李白手跡《上陽台帖》末戰亂逃至碎葉(今吉爾吉斯坦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故一說李白出生於此。唐中宗神龍元年舉家遷居四川綿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稱“李翰林”。被賀知章譽為“天上謫仙人”,後人又稱“李謫仙”。
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範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並“好劍術”。相信道教,有超脫塵俗的思想;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他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李白約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遊。在此後十年內,漫遊了長江、黃河中下遊的許多地方。
李白一直在尋找著憑借自己卓越的才華直接進入朝廷的機會。經道士吳筠與玉真公主的推薦,唐玄宗下詔征李白入京,李白得訊,欣喜異常,他以為從此可以施展政治抱負:“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能蒙玄宗寵愛,一展所長,李白自然是得意至極!幾十年來的願望,終於變成了現實,李白心中憧憬著更加美好的將來。
但是,李白的快樂並沒有延續多久,他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個性完全不適合在這種環境中生存。首先,玄宗隻讓他供奉翰林,隨時聽候差遣,卻不授予他正式官職,已經證明玄宗隻不過把他看成宮廷俳優之類,僅僅用來捧場、逗笑而已。李白剛剛受詔供奉翰林,玄宗就對高力士嘲笑李白“此人固窮相”,可見一斑。其次,李白的放蕩不羈、卓爾不群,被一般墨守成規的官僚認為是恃才傲物、清高瘋狂;而他的為人正直、不善巴結,又被很多奸佞之臣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更何況,翰林院中,其他失寵官員的嫉妒之心,猶如地火在運行。這一切,無疑都威脅著看起來頗受寵愛的李白,預示著李白仕途的不幸。
而李白偏偏是個不會韜光養晦的人。政治才能得不到施展,使李白變得格外狂放,以至到了讓人難以容忍的地步了,他流連於酒肆,高呼“天子呼來不上船”。一次唐玄宗詔宣李白撰述召令,癲狂大醉的李白讓玄宗寵愛的高力士為自己脫靴,讓貴妃調羹,天子磨墨。權臣小人們在玄宗和貴妃麵前大進讒言,唐玄宗也漸漸疏遠了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