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思想聖哲——智慧盛宴,他們的思想是整個人類的財富(2)(2 / 3)

2哲學史家往往把他作為古希臘哲學發展史的分水嶺,將他之前的哲學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

3作為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對西方哲學的產生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

蘇格拉底生於公元前469年古希臘的雅典城。他的父親是一位以雕刻為生的工匠,母親經常給產婦接生來賺點小錢貼補家用,懂事的小蘇格拉底經常幫父親做一些零活。貧窮的生活並沒有給蘇格拉底造成什麼不良影響,蘇格拉底一直都十分安貧樂道。

蘇格拉底與學生的論辯蘇格拉底的相貌十分醜陋:他身材矮胖,脖子很短,眼突鼻高,鼻孔朝天,口大露齒,胡須雜亂,足小腹大,無論冬夏,都光著腳走路,衣服穿得破破爛爛。他滑稽可笑的相貌一直都是朋友們尋開心的笑料,而他本人也常常以此自嘲。

青少年時代,蘇格拉底曾跟父親學過手藝,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著名詩人的作品,靠自學成了一名很有學問的人。他以傳授知識為生,30多歲時做了一名不取報酬也不設館的社會道德教師。許多有錢人家和窮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圍,跟他學習,向他請教。蘇格拉底卻常說:“我隻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過的。他喜歡在市場、運動場、街頭等公眾場合與各方麵的人談論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戰爭、政治、友誼、藝術、倫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參戰,當過重裝步兵,不止一次在戰鬥中救助受了傷的士兵。40歲左右,他成了雅典遠近聞名的人物。

蘇格拉底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無論嚴寒酷暑,他都穿著一件普通的單衣,經常不穿鞋,對吃飯也不講究。但他似乎沒有注意到這些,隻是專心致誌地做學問。

在雅典恢複奴隸主民主製後,蘇格拉底被控,以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敗壞青年和反對民主等罪名被判處死刑。他的朋友到監獄去看他,慫恿他越獄逃跑,可他死活不肯出去。他認為,這樣出去的話,本來清白的他就變得不清白了。他的朋友隻好流著淚悲傷地離去。

執行死刑的那天,他的朋友、弟子、家人都來為他送別。所有的人,包括獄卒都哭了,他卻異常平靜地把毒酒一飲而盡,然後躺在床上安靜地閉上雙眼等待著死神的降臨。眼看他就要沒氣了,他突然想起自己還欠著別人一筆小小的債務。於是,他用微弱但急切的聲音說:“克裏托,我還欠亞斯克來皮亞斯一隻雞,記著千萬要替我還給他。”說完這句話,他便離開了人世。

最大的麥穗

一天,蘇格拉底帶領幾個弟子來到一塊麥地邊。那正是成熟的季節,地裏滿是沉甸甸的麥穗。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你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隻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弟子們聽懂了老師的要求後,就陸續走進了麥地。

地裏到處都是大麥穗,哪一個才是最大的呢?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他們總以為最大的麥穗還在前麵呢。雖然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並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

弟子們一邊低著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突然,大家聽到蘇格拉底蒼老的、如同洪鍾一般的聲音:“你們已經到頭了。”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

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這塊麥地裏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為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蘇格拉底的弟子們聽了老師的話,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見了那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錯失良機。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麥穗拿在手中,才是實實在在的。

遠山

蘇格拉底和好友拉克蘇相約,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遊覽一座大山。據說,那裏風景如畫。人們到了那裏,會產生一種非常快樂的感覺。

過了很長時間,兩人相遇了。他們都發現,那座山太遙遠太遙遠。他們就是一輩子,也不可能到達那個令人神往的地方。

拉克蘇頹喪地說:“我竭盡全力奔跑過來,結果什麼都不能看到,真叫人傷心啊!”

蘇格拉底撣了撣長袍的灰塵說:“這一路有許許多多美妙的風景,難道你都沒有注意到?”

拉克蘇一臉的尷尬神色:“我隻顧朝著遙遠的目標奔跑,哪有心思欣賞沿途的風景啊!”

“那就太遺憾了。”蘇格拉底說,“當我們追求一個遙遠的目標時,切莫忘記,旅途處處有美景!”

○認識你自己。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訴人們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

○我隻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無所知。

○在你發怒的時候,要緊閉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氣。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柏拉圖——西方哲學之父

國籍:古希臘

出生地:雅典

生卒年:約前427—前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