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科技精英——人定勝天,他們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4)(2 / 3)

劍橋教授伊薩克·巴羅是個博學的科學家。這位學者獨具慧眼,看出了牛頓具有深邃的觀察力、敏銳的理解力。於是將自己的數學知識,包括計算曲線圖形麵積的方法,全部傳授給牛頓,並把牛頓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研究領域。

在這段學習過程中,牛頓掌握了算術、三角,讀了開普勒的《光學》,笛卡爾的《幾何學》和《哲學原理》,伽利略的《兩大世界體係的對話》,胡克的《顯微圖集》,還有皇家學會的曆史和早期的哲學學報等。

牛頓望遠鏡牛頓在巴羅門下的這段時間,是他學習的關鍵時期。巴羅比牛頓大12歲,精於數學和光學,他對牛頓的才華極為讚賞,認為牛頓的數學才華超過自己。後來,牛頓在回憶時說道:“巴羅博士當時講授關於運動學的課程,也許正是這些課程促使我去研究這方麵的問題。”1664年,牛頓被選為巴羅的助手,第二年,劍橋大學評議會通過了授予牛頓大學學士學位的決定。

1665—1666年嚴重的鼠疫席卷了倫敦,劍橋離倫敦不遠,惟恐波及,學校因此而停課,牛頓於1665年6月離校返鄉。

由於牛頓在劍橋受到數學和自然科學的熏陶和培養,對探索自然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家鄉安靜的環境又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飛翔。1665—1666年這段短暫的時光成為牛頓科學生涯中的黃金歲月,他在自然科學領域內思潮奔騰,才華迸發,思考前人從未思考過的問題,踏進了前人沒有涉及的領域,創建了前所未有的驚人業績。

家鄉居住的兩年中,牛頓以比此後任何時候更為旺盛的精力從事科學創造,並關心自然哲學問題。他的三大成就:微積分、萬有引力、光學分析的思想都是在這時孕育成形的。可以說此時的牛頓已經開始著手描繪他一生大多數科學創造的藍圖。

1667年複活節後不久,牛頓返回到劍橋大學,10月1日被選為三一學院的仲院侶(初級院委),翌年3月16日獲得碩士學位,同時成為正院侶(高級院委)。1669年10月27日,巴羅為了提攜牛頓而辭去了教授之職,26歲的牛頓晉升為數學教授。

牛頓在自然科學領域內作出了奠基性的重大貢獻,但他的思想屬於自發的唯物主義。他否定哲學的指導作用,虔誠地信奉上帝,特別是到了晚年,他經常埋頭於神學題材的著作,在唯心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致晚年墮落成一個宗教狂。當他無法解釋行星的運動原因時,竟然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動力”的謬論。但是,這些錯誤卻一點也不影響他成為一名有史以來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

1727年3月20日,偉大的艾薩克·牛頓逝世。同其他很多傑出的英國人一樣,他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墓碑上鐫刻著:讓人們歡呼這樣一位多麼偉大的人類,他的榮耀曾經在世界上存在。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教堂內的牛頓像懷表成了雞蛋

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說:“先生!我出去買東西,請您自己煮個雞蛋吃吧,水已經在燒了!”

正在聚精會神地計算的牛頓,頭也不抬地“嗯”了一聲。老保姆回來以後問牛頓煮了雞蛋沒有,牛頓頭也沒抬地說:“煮了!”老太太掀開鍋蓋一看,驚呆了:鍋裏居然煮了一塊懷表,雞蛋卻還在原地放著。原來牛頓忙於計算,胡亂把懷表扔到了鍋裏。

實驗室的酒肉

牛頓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實驗室。他很少在兩三點鍾以前睡覺,有時整天整夜守在實驗室裏。為他做飯的保姆隻好把飯菜放在外間屋的桌子上。

有一次,牛頓的一位朋友來看他,在實驗室外麵等了他好久,肚子餓了就獨自把桌上的烤雞吃了,不辭而別。過了好長時間,牛頓的實驗告一段落,他才覺出肚子咕咕在叫,趕快跑出來吃雞。他看到盤子裏啃剩下的雞骨頭,居然對助手說:“哈哈,我還以為我沒吃飯哩,原來已經吃過了呀!”

還有一回,一個好朋友請牛頓吃飯,一邊吃飯一邊討論科學問題。飯吃到一半的時候,牛頓站起來說:“對了,還有好酒呢,我去取來咱們一起喝。”說完就向實驗室跑去,一去就不回來了。朋友追過去一看,牛頓又擺弄上他的實驗了。原來牛頓在取酒的路上忽然想出了一個新的實驗方法,居然將取酒的事忘得一幹二淨了。

○如果說我所看的比笛卡爾更遠一點,那是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

○我不知道世人怎樣看我,但我自己以為我不過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不時為發現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塊卵石或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至於展現在我麵前的浩翰的真理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

○勝利者往往是從堅持最後五分鍾的時間中得來成功。

○沒有大膽的猜測就沒有偉大的發現。

居裏夫人——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