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籍:法國
出生地:波蘭華沙
生卒年:1867—1934
身份:科學家
畢業院校:法國索邦大學(現巴黎大學)
在我所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裏麵,瑪麗·居裏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愛因斯坦
1居裏夫人是世界著名科學家,她以自己的勤奮和天賦,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發現鐳和釙(pō)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2作為傑出科學家,居裏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
1867年11月7日,瑪麗·居裏出生於波蘭首都華沙。她的父親是中學的一名數學和物理教員,在他的影響下,瑪麗從小就對物理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童年的瑪麗聰慧過人,做起事來總是認認真真。由於當時的波蘭正處於沙皇俄國的占領之下,瑪麗一家和所有波蘭人一樣備受折磨。她的姐姐和母親也相繼去世。
民族的壓迫和生活的貧困激發了瑪麗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奮鬥精神,她決心用知識武裝自己。1883年6月,瑪麗以第一名的成績和一枚金質獎章完成了中學學業。隨後幾年,她靠做家教積攢學費,先是支持姐姐去巴黎留學,後又攢錢為自己湊足去巴黎的學費。
1891年,瑪麗用自己做家庭教師攢下的錢,來到法國巴黎大學求學,並在索邦(Sorbonne,巴黎大學的舊名)學習數學和物理學。
經過四年的努力後,瑪麗於巴黎大學取得物理及數學兩個碩士學位。在那裏,她成為了該校第一名女性講師。
瑪麗在索邦結識了另一名講師,皮埃爾·居裏,就是她後來的丈夫。他們兩個經常在一起進行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以瀝青鈾礦石為主,因為這種礦石的總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鈾的放射性還要強。1898年,居裏夫婦對這種現象提出了一個邏輯的推斷:瀝青鈾礦石中必定含有某種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遠遠大於鈾的放射性。12月26日,居裏夫人公布了這種新物質存在的設想。
皮埃爾·居裏此時也停下了自己的實驗,全身心幫助妻子共同研究這種新物質。
在此之後的幾年中,居裏夫婦不斷地提煉瀝青鈾礦石中的放射成分。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們終於成功地分離出了氯化鐳並發現了兩種新的化學元素:釙(Po)和鐳(Ra)。因為他們在放射性上的發現和研究,居裏夫婦和亨利·貝克勒爾共同獲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居裏夫人也因此成為了曆居裏與居裏夫人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八年之後的1911年,居裏夫人又因為成功分離了鐳元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出乎意料的是,在居裏夫人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她並沒有為提煉純淨鐳的方法申請專利,而將之公布於眾,這種作法有效地推動了放射化學的發展。
如今大家都知道,鐳是治療癌症不可或缺的物質。鐳的需要量在逐漸增加,而製造法卻隻有居裏夫婦知道。因此,如果得到鐳的提煉專利,那麼世界各地要生產鐳,她都可抽取專利金。如果居裏夫人這麼做,那麼無論誰都不會責難居裏夫婦吧!那樣一來也可改善全家的經濟,居裏夫人自己也不必辛苦地工作了,而且還可以建立一個設備良好的實驗室,從事更進一步的研究。可是,居裏夫人舍棄了這條路,她並沒有因為發現鐳,而接受一便士的錢。“可以這麼做嗎?”她說,“如果那樣做的話,就違反了科學精神。那是用來治療疾病的。”居裏夫婦還把得到的諾貝爾獎金,大量地贈送別人。
1906年,居裏先生不幸因車禍而去世,居裏夫人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她決心加倍努力,完成兩個人共同的科學誌願。巴黎大學決定由居裏夫人接替居裏先生講授物理課。居裏夫人成為著名的巴黎大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教授,還是在他們夫婦分離出第一批鐳鹽的時候,就開始了對放射線各種性質的研究。僅1889年到1904年間,他們就先後發表了32篇學術報告,記錄了他們在放射科學上探索的足跡。1910年,居裏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專論》一書。她還與人合作,成功地製取了金屬鐳。1911年,居裏夫人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一位女科學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兩次在兩個不同的科學領域裏獲得世界科學的最高獎,這在世界科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事情!
1934年7月4日,居裏夫人病逝了。她最後死於惡性貧血症。她一生創造、發展了放射科學,長期無畏地研究強烈放射性物質,直至最後把生命貢獻給了這門科學。她一生中,共得過包括諾貝爾獎等在內的10次著名獎金,得到國際高級學術機構頒發的獎章16枚;世界各國政府和科研機構授予的各種頭銜多達107個。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樣謙虛謹慎。居裏夫人堪稱是世界女性的傑出代表。
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