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與魏徵
魏徵像唐太宗執政公開嚴明,鼓勵大臣直諫,所以他手下有許多敢於直言進諫的大臣。而在這些諫臣中,最突出的當屬魏徵,他經常進諫,提出過許多很好的建議,甚至常常與李世民當麵爭執,即使李世民大怒,也還是神色不變,堅持自己的看法。
公元626年,李世民下詔征兵,規定不滿十八歲而個頭高大的男子,也可以征。魏徵卻扣住了這道詔書不發,太宗連催幾次,他都不理。李世民大怒,召來魏徵訓斥他大膽抗旨。魏徵鎮定地說:“臣聽說竭澤而漁,就無魚可捕了。陛下將不滿18歲但身強力壯的男子征來當兵,以後再到哪裏去征兵呢?再說,國家的賦稅讓誰來負擔呢,並且陛下以前宣布18歲以上的男子才征,現在的詔書一下,你不是失言於天下嗎?”李世民聽了,啞口無言,良久,才承認自己錯了,撤銷了這道詔書,還提升魏徵為太子太師。
一天,李世民正在逗弄一隻小鷂(即雀鷹,比鷹小,可幫助打獵),見魏徵進來,怕他責怪,忙將它藏在懷中,魏徵裝作沒看見,向太宗奏事,又故意拖延時間。等他離開,小鷂已經悶死了。
還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宮中,怒氣衝衝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下佬。”長孫皇後忙問殺誰。太宗說:“魏徵常常當麵頂撞我,使我難堪。”長孫皇後就退出去穿上禮服再進來,向李世民道賀道:“君主聖明,臣下才敢直言進諫,魏徵敢於當麵頂撞陛下,說明陛下是聖明之君,臣妾怎能不向陛下祝賀呢?”李世民聽了皇後委婉的批評和規勸,怒氣頓消,清醒地認識到虛心納諫對於天下興亡的重要性。
貞觀中期以後出現了盛世,大臣都極力歌頌李世民,隻有魏徵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給李世民指出了10個缺點,要他警惕。李世民就鄭重地將它抄在屏風上,以便早晚閱讀,引為戒鑒。公元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魏徵一死,我失去了一麵鏡子。”
唐太宗賜醋
唐太宗時期的宰相房玄齡怕老婆的名聲,和他的卓越政績一起成為了千古流傳的話題。
有一天早朝已畢,房玄齡卻在朝中徘徊不回家。唐太宗很奇怪,問他,隻聽他說,請皇上下旨令他的夫人不要生氣,他才敢回家,太宗聽了大吃一驚,沒想到房玄齡竟怕老婆到這種程度。
如此的綱常不振,真是豈有此理。唐太宗很為房玄齡抱不平,故意賜給他幾個美姬,殺殺他老婆的威風。房玄齡當然是不敢要的,唐太宗就讓皇後出馬勸說房玄齡的妻子,自然也是碰了一鼻子的灰。唐太宗大怒,親自出馬賜房夫人鴆酒說:“若同意你丈夫納我所送的美女便罷,若不同意,那就飲此毒酒,此事絕無商量!”
隻見房夫人二話不說,將毒酒接過來,一口飲下,唐太宗看到這種情形,心裏大為驚駭,歎道:“此等女子我尚畏之,何況玄齡。”
唐太宗拿濃醋去嚇唬房玄齡的老婆,沒想到卻嚇著了自己和眾人。而將嫉妒說成“吃醋”的典故,就是由此而來。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唐代劉饣束的《隋唐佳話》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魏徵的《諫太宗十思書》
(原為魏徵“納諫”時引用古人的話,李世民常用其告誡自己與後人。)
武則天——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國籍:中國
出生地:今四川廣元
生卒年:624—705
身份:政治家
封建社會,女人沒有地位,女人當皇帝,人們連想也不敢想……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
——毛澤東
中國有史以來,空前成功的一個女強人……就是現代女人也沒有誰比得上。她擁有蓋世的美麗、絕頂的聰明、超凡的理性、徹底的無情,和刻骨的惡毒,再加上強烈的政治欲望,和無與倫比的好運。她綜合許許多多絕對的條件,全力發揮才智,終於在權力爭奪的殺戮戰場上,創下奇跡,在傳統封建的父係社會中,建立一個女性當主宰的嶄新帝國。
——柏楊
1武則天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她能在等級森嚴、崇尚血統與武力的男權社會中獲得21年獨掌天下的無上權力,並在延續前唐繁榮穩定的前提下,為開創盛唐局麵奠定了堅實基礎,其睿智與膽識超出常人。
2在她掌權時期,邊疆鞏固,社會安定,她所表現出來的治國能力,也比曆史上絕大多數男皇帝都強。
武則天,生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祖籍並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生於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其父以經營木材為業,家境殷實,富有錢財。
武則天從小性格強直,不喜女紅且不習女紅,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理,深諳政事。童年時代,曾隨父母遍遊名山大川,閱曆深厚,培養了她的眼界和才幹。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聽說年輕的武則天長得明媚嬌豔、楚楚動人,便將她納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故稱武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