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禪讓
薛懷義奉天後密令,苦心研究太後“易世革命”的最後方案。對於這類事,他本來具有獨到的見解。他沒有受過正式的儒家思想教育,敢於創新,這樣一個江湖郎中,太後之所以特別重用他,是因為他不受儒家思想的束縛,種種想法都能以現實為著眼點,他又很聰明,是一個很有能力的男人。
太後經過很多準備工作,在三十餘年的政治生涯中,她已徹底肅清了反對勢力。她心裏是信心十足的,將周朝的國都洛陽,視為首都,並改稱為神國,並仿周製建明堂,取名頗有道教色彩的“萬象神宮”,掩沒儒教色彩,這是很好的戰略。
可是,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皇帝,各種反對勢力依然是很強大的,特別是在“男尊女卑”的時代。
薛懷義隻好利用對彌勒的信仰,這不失為好計策。
唐朝自稱道教的教主老子為祖先,建立新王朝,擴大自己實力。
若想廢唐朝,建立太後的新王朝,首先要排斥受李氏保護的道教,代以太後獎勵保護的佛教。
太後原本就喜歡佛教,從皇後時代起,不斷獎勵佛教,使得佛教增添了活力,更使佛教欣欣向榮。
具有非常高深哲學理論的大乘佛教,除了少數高級知識分子外,很少有人懂得。
當然,對一般老百姓,更是高不可攀。
人生苦短,一般佛教徒都有強烈希求,願下一輩子盡快輪回。
對來生輪回的希望,演化成廣大庶民對彌勒的信仰。
於是,法明和九位弟子,共同撰寫《大雲經》四卷,由薛懷義獻給太後。
在《大雲經》裏,有一節是釋迦對淨光天女說道:“汝將降生於人間,成為女王,天下之人都將崇拜歸順。”
法明令弟子為《大雲經》擴大宣傳,很快地,“太後是彌勒菩薩降世”的傳言,風起雲湧,一時間成為一股浪潮。
首先是一些酷吏,聽到這種宣傳後,動員屬下,很快掀起一股運動。
“如今,已經證實太後就是彌勒菩薩降世,我們應該集體請願,請太後盡快登上帝位。讚成這項決定的,請簽下自己的名字!”
很快就有幾千人署名。
隻要社會安定,生活能舒服一些,不管是誰統治,都不重要。
自然,改朝換代之時,免不了發生內亂,百姓會不歡迎。
可是武後整肅異己,隻是在貴族社會中,對廣大民眾,根本沒事,甚至有些人看見華美貴族如此破敗,而感到無比高興。
太後他們平時信仰的彌勒轉世,在《大雲經》這部寶典裏,已明示太後將成為女王。於是,民眾產生一種夢幻般的期望,希望美好的新世界早日來臨。
以公開的方式,請求改朝換代,在曆史上是第一次。
太後並未答應這次請願,但心裏卻很高興。
第二天,各種各樣的請願署名的人達六萬餘。這樣,皇帝睿宗不得不在同一天請下賜武姓,這等於皇帝自動退位。
自從太後宣稱武氏的祖先為周武王,並改用周曆,身穿天子的大禮服,頭戴天子之冠,並祭昊天等,睿宗深知,該自動讓位給母親了。
中國固有的易世革命思想,乃源於《易經》:“王者興,受天命;謂之易世革命。”
革命的手段,分為禪讓和攻伐兩種。
睿宗自小就缺少霸氣和野心。
他惟一的嗜好是讀書,尤其雅愛訓詁之書。
他惟一的願望,是保持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與和平。
他知道他的幾個哥哥的孩子命運都很淒慘。他隻能采取消極的態度,請母親賜武姓,自動禪讓。
睿宗三次要讓位,三次懇辭後,睿宗拿出詔書,請太後登上天子之位。
如今民意即是天意,太後接受天命。
一切都如預期,太後的臉上充滿喜悅。
九月七日,太後駕臨則天門樓上,告示天下:“如繼續拒絕皇帝、群臣及人民的請願,是對昊天大不敬,故謹於此接受天命。”
接著,廢除唐朝的國號,代之以周,從這一天,將載初改年號為天授,並大赦全國罪犯。
五日後的天授元年九月十二日,太後自稱為聖神皇帝,以睿宗皇帝為皇嗣,賜姓武,將前皇太子成器,冊立為皇太孫。
於是,大周帝國終於正式成立,出現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皇帝——聖神皇帝武媚娘,武媚娘時年62歲。
她依然美麗,精力充沛、思維活躍。
她想到了父親,如果他沒死該多好,他一定看到這幸福的一刻。
武媚娘把武氏一族封為國王或郡王,太平公主的新任丈夫封為定王。
全國的武姓人家,也從這一天,免除所有的賦役。
這是一個新帝國成立時,必須該做的事。
新帝國建立了,必論功行賞,“則天文字”的起草者提為檢校內史。
給事中的傅遊藝,升為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十月下詔書,欲在兩京及全國各地,建立大雲寺,要求和尚對一般庶民講解《大雲經》。
宗秦客在九月裏,剛升為檢校內史,由於貪財,被流放嶺南。
經過一係列的易世革命後,武媚娘突然召集群臣:“古人以殺止殺,現在朕要以恩止殺。”
她要以她女性的溫柔感化天下。
為了鞏固新王朝,曆朝統治者都會采取整肅運動,但武則天認為,目前應強調聖德仁慈。
於是那些酷吏又不斷上奏,刻意強調他人的罪狀。
武則天現在不得不削減酷吏們的勢力,使政治不斷走上清明的軌道。
天授二年元旦,以過去的曆法,相當於天授元年十一月一日,則天皇帝身著袞冕大禮服,在萬象神宮舉行盛大的即位大典,正式開始使用聖神皇帝的尊號。
以紅色作為國色,皇旗稱為大赤。
接著,將社稷改置於神都洛陽,以神都為正式的上都,長安為陪都。
又將武氏祖宗的靈位,納入國家太廟。
在萬象神宮舉行大享禮,祭禮眾神,大周帝國,從此正式開始。
天授二年正月初,因有人檢舉,於是左金吾衛大將軍武神,被打入牢中。距離天授元年九月十三日,他被論功行賞賜武姓,隻有短短二個月,依周興上奏,決定處死。
他身邊的酷吏,位在周興、來俊臣之上,掌管獄政大權,突然淪為階下囚,真是大快人心。
過去皇帝寵愛的酷吏,一紙文書,皇帝也不辨真偽,立刻敕許處死,這是為什麼呢?
過去整肅宗室及貴族官僚,酷吏有很大功勞。但武則天開始就很清楚,他們所作所為,全是個人私利,為了個人利益,可以出賣父母。武則天一直沒把他們當“人”看。
在武神處死後,接著其他的酷吏也應該被處死。
於是則天皇帝決定消滅這一批殺人魔王,命令來俊臣執行。
真是以毒攻毒,以毒止毒。
兩個酷吏自相殘殺而死了。這是則天皇帝很好的一步棋。
同在天授二年二月,則天皇帝封幽禁中的已故太子賢的兩個兒子,為郡王。
幽禁仍沒有解除。
也在同年的這個春天,恢複已故李君羨的官爵。
李君羨於貞觀二十二年七月十三日,遭太宗下令誅殺,並抄家滅籍。
當時,被認為易世革命前兆的太白金星,白天也常出現,太宗變得很焦慮。命太史局的大學者李諄風占卜。得到的結果是:“武姓之女王昌。”在唐朝皇帝的秘錄中,也有同樣一句話。民間也在盛傳:“唐三代後,女王得天下。”
太宗想防患於未然,準備把天下武姓女人殺個精光。
爾後,宮中舉行宴會時,參加的文武百官中,有一個叫李君羨的武將,因乳名為“五娘”。於是,這個人後來被處死了。
2、皇嗣選擇的壓力
四月二日,皇帝認為佛教界對易世革命有很大的功勞,遂下詔廢除“道先佛後”的次序,代之以“佛先道後”。
天下的和尚和佛教徒,都歡欣雀躍。
玄奘臨終前的願望,現在終於實現了。從此,佛教在曆史上大放異彩。
天授二年九月,建昌王攸寧晉升為納言。他是懷道的兒子,太平公主的新任丈夫攸暨的哥哥。
洛州司馬狄仁傑,一躍而為地官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他是曆史上有名的宰相。
武則天在皇後時代就注意到他了。
儀鳳年間,狄仁傑當時任大理寺卿,一年時間裏,審判犯罪案件多達17000人,沒有一人訴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