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習輔弼
稱製是由太後、皇後等,正式代替天子頒發詔書。太後正式稱製,經常禦駕紫宸殿,垂下淺紫色的帳幕,在帳後聽政。
她的身後經常站著秘書上官婉兒。
婉兒如今已是21歲的纖纖少女了。她不僅有纖弱之美,在柔弱中還帶有冷靜和智慧,有如書香一般飄逸的氣質。
7年的時間改變人是多麼大,不管是精神上和身體上。婉兒從宮婢轉變成武媚娘的秘書,這是她沒想過的。
婉兒很感激武後,她敬佩武後處理政務的精神,還有如同年輕女性充滿活力的生氣。
武後正以她溫柔的心情感化著婉兒,並不聲不響開發著她的才華。
婉兒盡量從武後的言談中,吸取更多知識及新觀念,並且她也感覺到武後從“才人”到今天是多麼的不易。她從太後處理太子的事件中,看出她是多麼偉大的女性,對於社會上的流言她並不去辯解,並且依然忘我地工作。
當然,婉兒在記錄武後的決斷時,是全麵性的讚同。八月十一日,高宗的靈柩平安無事地葬在地乾陵的玄宮。
這一年的二月十二日,隨著睿宗的即位,把年號改為文明元年,九月六日又改為光宅年號。
太後並且把東都洛陽改稱“神都”,洛陽宮改稱“太初宮”,還對衙門名稱、官職名稱,也做了大幅度的變更,列舉如下:
中書省 風閣
門下省 鸞台
尚書省 文昌台
吏部 天官
戶部 地官
禮部 春官
兵部 夏官
刑部 秋官
工部 冬官
中書令 內史
侍中 納言
左仆射 文昌左相
右仆射 文昌右相
太後曾在武後時代的龍朔二年,已經將衙門及官職改過一次了,後又複原名。
和上次相比,這次的改稱非常合於文化潮流,很符合唐朝時代端正典雅舉止,也讓人不得不佩服太後的才華。
隨著改元的同時,還將皇旗、所有旗幟的顏色改為燦爛的金黃色。
太後對她的前三個兒子,是徹底絕望了,那麼睿宗又太像他父親高宗了,這也是太後開始不對他抱希望的原因。如果他隻是個中等官吏,或許能平安無事地擔任下去,但畢竟成不了做天子的大器。如果他當了皇帝,日後必定會成為權臣、外戚的傀儡天子,任人操縱,如此將導致國破家亡的慘境。
對自己兒子失望的武後,開始把目光放在武氏娘家。
已經成為武士奪後嗣的武承嗣,在這年五月,從禮部尚書升為太常卿同中書門下三品,躋入宰相行列。武氏一族的家人們,在太後的庇護下,開始大受重用。
於是,造成了眾臣對今後命運的茫然,高祖、太後的親王們以及他們的家庭和四周的人,開始對自身和李朝的將來感到危急,對太後產生了怨恨。
這樣,那些失意的人,決定在“還政給廬陵王顯”的名義下,召集憂國之士,舉義討伐武則天。
李敬業為首領。
九月二十九日,他們宣誓舉義,開始募兵,僅在十天之內,就募集了十萬大軍。李敬業命駱賓王寫了一篇討伐武太後的檄文。這篇檄文,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為李敬業討武媚娘檄》。
駱賓王的檄文,也流傳到神都,太後親自過目。
檄文內容雖然極盡謾罵之能事,但缺乏政治批評和攻擊,僅僅是人身攻擊。
太後根本不把世上陳腐觀念或儒家道德看在眼裏,對自古以來的傳統,在必要時把這一切看成草芥,不得不令旁人折服。
婉兒繼續念檄文。念到:
“一杯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
太後招手說:“等一等。婉兒再讀一遍!”
“這篇檄文是什麼人作的?”太後問。
“真是絕妙對句!雖然全文內容充滿虛偽、空洞,而令人噴飯。可是這篇文章本身確是名文,能寫出這樣文章的人,是百年難得一見的。不能提拔這樣有學問才學的人,使他棄於鄉野,失意落魄,這豈非宰相的罪過嗎?”
把旁邊的人說得啞口無言。
對於太後隻愛有才的人,而不分身份的高低,不讓賢才埋沒鄉野,能有愛才用才的肚量,不得不使人敬服。這恐怕是很多帝王難以做到的。
太後於是派遣三十萬大軍,討伐李敬業之亂。另一方麵,她決心要趁這個機會,徹底消除造成這種內憂、內亂的根源。在她心裏,當然會對自己太過疏忽進行反省。
李敬業的叛亂,雖在短期內得以平定,沒有導致嚴重後果,但對太後內心的打擊卻是很沉重的。
支持他們這種缺少適應實際政治彈性的頑固頭腦,是保護並擴張自己的力量和利益,及牢不可破的官僚門閥固有的欲望。這一次太後下定決心,要粉碎他們固執的頭腦和欲望。
太後為了慶祝平定李敬業之亂,實行大赦,並改年號為垂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