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紫帳稱製(2 / 3)

同年三月二十七日,太後向所有朝臣頒發一本叫《垂拱格》的書。

就在這個時期,有一位叫房先敏的員外郎,因為被貶職,他認為處理不當,向當時內史騫味道提出申訴。

“你的理由我雖然明白,但這是太後的命令,我毫無辦法,你應該了解這一點。”

內史的這番話完全暴露了典型的官僚嘴臉,他後來也常發揮這種官僚作風。

他這種回答很快傳到太後耳中,立刻被貶到青州當刺史。

此後,不論內外九品以上的官位,太後都頒布命令,要錄用民間有才能之士做官吏,而且要是自認有才能的,可以自我推薦。

她要發掘天下被埋沒的人才,推行“野無遺賢”的措施。

從這項措施法令頒布後,太後又向劃時代的革新邁進一大步。

2、廣開言路

垂拱二年春正月,太後突然頒詔:大權奉還皇帝。

在睿宗的嚴詞懇請下,太後繼續理政。

這年春天,太後向朝臣宣布,身為國家最高負責人,她希望能直接掌管天下人事權。

於是保家本為了感謝之情,就借此機會上奏新的方案。

他的方案就是鑄造銅箱,使天下的人民都能坦誠地將意見經銅箱密奏。

太後對銅箱十分滿意,為了擴大獎勵,布告普天下的告密者,對來告密者不分農民、樵夫、漁人,不問職業或身份,一律供五品官待遇,一路上都住驛亭官舍,每餐供五品官的餐點。

都市、鄉下的廣大民眾,尤其是下層庶民,都為太後這史無前例的旨意,歡喜若狂,大為喝彩。

全國的民眾,像螞蟻般從東西南北,直向洛陽蜂擁而來。

平時借官衙權力收受賄賂,受到民眾至為反感和怨恨的大小官吏,此刻嚇得臉色蒼白,就連那些在驛亭照顧告密者的官吏,也是戰戰兢兢,每天都處在緊張擔心的氣氛裏。

但是,也有的人不敢參加,怕萬一告密未被采納,回去受到官吏、土豪的報複。

太後每天都要在早朝後按次序召見告密者。房內的陳設品布置,都是為了使告密者不緊張,盡量顯得樸實。

由侍立在太後身旁的秘書上官婉兒對告密者直接問話。

每天有那麼多的告密者,太後都能迅速裁決,使那些宰相,也瞠目結舌。

也有的人鼓起勇氣上奏,到說話時吞吞吐吐,加上方言,隻好由婉兒代表安慰幾句。

在無數的告密人中,太後精挑的第一個人物,是一個叫索元禮的貧窮波斯人。

他的語氣堅硬。有長期被控製者特有的怨恨和殘忍複仇心,這是太後最滿意的地方。

這個窮波斯人,從此一躍而為遊擊將軍,掌管製獄之事,所有朝臣都驚得啞口無言。

索元禮的手段及其殘忍,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於是,那些心狠手毒的無賴,在索元禮榮升的鼓動下,也前來告密。

太後不管告密內容真假,隻要是殘酷的人她都重用。

這是她為了肅清貴族、宗室而必須借助殘忍、沒人性的人,稍有人性,決不會完成這項使命。

所有告密者中,最出色的莫過於一位叫來俊臣的人,他簡直是魔鬼的化身。

他本是死囚,因得到告密許可,而成為八品司刑評事。

來俊臣很快就發揮了他那凶惡的天才。

索元禮隻要調查到一個嫌疑犯,必使此人招出數十乃至數百人的共犯。如果這個嫌疑犯頑強拒絕招供,他就把他們判以死刑。所以這些人,一般都會招出同類。

來俊臣掌管刑獄之職,開始執行任務。

太後與婉兒已形成了一種默契。

不過,強者的背後也自有一種悲哀,不過,太後把這種感情掩飾得很深。

這年夏天的四月,太後從前命人鑄造的大型天文觀測器大儀製造完成,太後把它設在玄武門。

3、肅清宗室

垂拱三年秋七月十三日,長安地區發生相當大的地震,傷亡人數不少,洛陽居民認為是大難先兆,因此動蕩不安。

八月,安南發生騷亂。由土著民眾發起事變,內部紛亂不已。

這次的事變,後來由於安南都督府司馬的鎮壓,方得以暫時安定。

九月,虢州楊初成,以幽禁房陵的廬陵王中宗為首發起號召,企圖在房州恢複帝位,可是應征者實在不多。

這一年,發生全國性的災荒,餓死不少人。

很多事情接二連三發生,但都不太嚴重,朝政還是穩定的。

垂拱四年,揭開了曆史性多事多端的一年。

此時太後已60歲了。

五月五日,太後鄭重安置好她計劃的一個基石。就是和長安一樣,在神都洛陽建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座廟宇。

政策上,太後十分獎勵告密,也給告密者報酬。可是她對以告密為晉升手段的人,並沒給以重用。因為這些人,都沒有實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