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後宮之事
武媚娘回到了後宮,被安置在皇後宮內的一個房間。
第二天午後她拜見皇後。
由侍候皇後的侍女引導走到皇後麵前,此時有許多好奇的眼光看著她。
武媚娘落落大方、儀態高雅。對於後宮的禮儀,她比任何一個人都熟悉。
“起來吧!”
一會兒,聽到皇後以嘶啞的聲音說道。
武媚娘現在已完全了解,皇後之所以收容她,並不是出於愛心,隻是想以她作為一把利劍,刺殺情敵蕭淑妃而已。
從此以後,在別人眼裏看來,武才人對工作的態度依然非常認真。每天定時來到皇後跟前,在皇後沒有離開的時候,為皇後做好一切事情。為了避免其他侍女的反感,她始終保持著謙虛的態度。
皇後認為能得到這麼一個能幹、又細心體貼的侍女,真是一個意外的收獲,她高高興興地把武才人當作自己的心腹。
永徽三年晚春三月一日,武媚娘在高宗特命準備的房間裏,安全地產下一名男嬰。這一年武媚娘25歲。
出乎意料,武媚娘回到新帝的後宮,又產下一個皇子。
這是高宗的第五子,取名為弘,封武媚娘為昭儀。昭儀是僅次於四夫人的九嬪之首,為正二品。
武媚娘成為昭儀後,第一件事就請求高宗追贈亡父的職位。這是為了母親楊氏,也是增加兒子的分量。
楊氏把寡居的大女兒和她的孩子都接過來同住。此後這位姐姐也常來看武昭儀,後來封為韓國夫人。
武媚娘帶著產後的虛弱慢慢沉入夢鄉,可是不久她就被惡夢嚇醒了。
宮廷的生活是多麼險惡。她知道即使得到了兒子,得到了昭儀的位子,她的生存依然會遇到危險。因為宮廷本身就是個你死我活的險惡環境,這裏充滿了搶奪、撕爭和殺戮,到處是血腥的爭鬥。生活在這裏稍不留意,就一定會被卷進那個死亡的漩渦,除非你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武媚娘在後宮裏呆的時間太長了,她已經曆了太多的磨難。她知道要想在宮裏生存下去,就必須處處小心謹慎。
因此,武媚娘在榮升昭儀之後,反而變得格外謙恭,待人友善,在後宮的侍女與宦官們中間,交下了很多朋友。她雖已搬出皇後的宅第,但孩子一過滿月,她便又恢複了過去每日向皇後請安的習慣。
但無論武媚娘怎樣的小心翼翼,她還是得罪了皇後,對於後宮的女人來說,哪人得寵就是哪人的罪惡,也就是對另外的女人構成一種自然的傷害。
武媚娘對於皇後的譏諷和傷害依然不動聲色。她深知她的地位還不容她莽撞行事。於是盡管王皇後常有譏諷,她依然每日到皇後處請安。她有她的主張,她不是意氣用事的女人。
武媚娘這樣做了。她在李治的麵前變得更溫柔可愛,加之初為母親的她,比做女孩子時又平添了一份母性的魅力。結果,武媚娘生下弘不到三個月,便又懷孕了。
沒有什麼比這樣的消息對王皇後刺激更大的了。於是她愈加變態,她甚至不顧她的養子忠已被立為太子的事實,她寧可毀了這個事實,也要打倒武媚娘。
王皇後的所做所為,很快傳到了武媚娘的耳中,她知道一場漫長的戰鬥開始了。她惟有打敗宮中的所有女人,她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盡管她很怕未來的這場戰鬥,她不想出擊,但王皇後的惡毒中傷,使她不得不還擊,倘若你不去打倒你的對手、殺掉他,他就一定會來打倒你、殺掉你。
無論怎樣柔弱的女人,特別是這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她就更應當去爭鬥,而惟有母親不被打倒,她們孩子的性命才能保住。她隻能這樣孤軍作戰,沒有人幫她,她想念她的母親,特別是她一個人呆著時,常常覺得很淒苦。
幾天以後,武媚娘分別了很多年的母親楊氏便搬進了後宮。母女倆抱頭痛哭。楊氏說想不到受盡折磨的武媚娘會有今天。
母親和姐姐的來到,使從14歲就離開親人的武媚娘,倍覺快活和欣慰,家人的團聚竟是如此不容易。
武家的此番舉動,對王皇後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她不能忍受一個小尼姑在後宮裏如此張揚。王皇後也想不出辦法,在萬般無奈中,她居然屈尊向那個她曾經恨得咬牙切齒的蕭淑妃求助,企圖共同對付武媚娘。
蕭淑妃把王皇後趕出了大門,關著門哭了起來,自從那晚趕走皇上後,他沒再來過。然後她就總是把自己關在屋裏,封閉起來。
蕭淑妃在這樣的打擊下,終於瘋了。
武媚娘慢慢覺得,皇後的位子早已風雨飄搖,而要取代那個膚淺的王皇後的,其實惟有她武媚娘一個人,她才是皇上心目中的人,但她從未向皇上提起過,她要努力。
武媚娘覺得當皇後決不是出於野心,而在很大的成份上是為了她那可愛的小皇子弘。是弘使她的這一份願望更強烈。她深愛著弘,因為深愛著他才會不惜一切去保護他。
不久,武媚娘又為王室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小公主,這個女孩兒一出生,就非常非常的美麗,美若天仙,仿佛這是上天賜給她的一件禮物。李治更是視若掌上明珠。
但這個漂亮的女孩,最終還是被上天收走了。她活了不到一個月,或許是過於嬌貴了,她沒有能力躲過嚴寒。她不哭不鬧地離開了人世。
這實在是一件憂傷的事情,對於任何一位母親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武媚娘哭得死去活來。
這一天早晨武媚娘去花園散步,忽然看見王皇後閃進了她的宮門。她覺得很納悶,於是她便尾隨著王皇後一直來到小公主的嬰兒室。她要幹什麼?王皇後癡癡看著她手中那個美麗的嬰兒。然後,她又匆匆地把那個嬰兒放回搖籃中,胡亂地將被子蓋上便匆匆離去。
武昭儀走到床邊拉開床被,刹那間像電擊似的,全身顫抖。
高宗驚慌地抱起武昭儀,急忙叫道:“來人來人呀!”這時武昭儀大哭起來。
“皇後單獨留在公主房裏一段時間,她在裏麵我們不知道!”
“後來皇後從公主房間裏立刻回宮,可是用手捂著臉,走得很匆忙。”
侍女們和奶媽爭先恐後,非常緊張地報告皇上。
高宗心裏全是問號。
“皇後平時說盡武媚娘的壞話,既然如此,又為什麼突然來這裏呢?是否那個狡詐的人嫉妒武媚娘,加上自己不能生育……”
高宗想到這裏,憤怒地大叫道:“皇後殺了我的女兒!”
當時的後宮,天氣冷的時候,為了避免出生的嬰兒感冒,常燃燒大量木炭。可能奶媽以為嬰兒怕冷,燃燒木炭不當使嬰兒死亡。
其實,當時的建築,牆壁都很厚,門窗也都是封閉的,這很容易造成嬰兒死亡。
回到自己宮中的王皇後也被這一幕無意演出的悲劇嚇呆了。她從此很驚恐,開始躲在自己的房間,而且在極度無望中,乞求神靈的保護。她甚至不顧宮中的禁令,不顧邪術將帶來殺身之禍,把一個老女巫請進她的寢殿。
最後她在這條絕路上走向深淵。
2、廢後
那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武媚娘一直鬱鬱寡歡。但她並沒把對王皇後的仇恨,立即付之於行動。甚至在李治每每提到要廢皇後時,武媚娘也隻是緘默其口,她隻是覺得時機不成熟,朝廷中廢立皇後的事何曾容易過,何況,在王皇後的背後,還有著朝臣中那麼強大的一股勢力。
李治不得其解,於是在一次早朝之後,他留下了輔弼自己的一些朝中老臣,他對著長孫無忌、儲遂良、韓瑗、來濟那些可以決定朝廷以及國家命運的宰相們,麵對著他們的吞吞吐吐,此時,他才知道廢後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於是長孫無忌以舅父的身份義正辭嚴地警告李治:不能生育不是皇後的罪過,何況她已是太子忠的養母。
武媚娘坐在一旁默默地聽著,她再一次證實了自己對朝中局勢的分析,也更加深知長孫無忌這幫老臣在朝中的勢力。她沉默了。
七月,高宗聖駕由萬年宮回到長安。回京後不久的某一天,高宗帶著武昭儀,非正式地來到了無忌的私宅。
無忌家立刻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
高宗賜給無忌列席的第二個兒子朝敬大夫從五品的職位。
這麼優厚的賞賜,又私下造訪,背後一定有什麼問題。無忌一直這樣認為。
自從違背太宗的意思,立晉王治為太子以後,無忌就準備讓他成為傀儡皇帝。現在一切都按照計劃,凡是有關政治的問題,高宗完全問無忌的意見。
此時曆史的舞台上,出現了一個叫許敬宗的人物,成為第一個擁護武昭儀,反對無忌勢力的謀將,他積極地創造武媚娘等待的機會。
這一年的十二月初,高宗離開長安,到昭陵祭祀,天子祭祀先帝陵寢,是國家最重要的儀式。
到昭陵祭祀時,五等親以內的皇族及侍臣、文武百官、地方都督和刺史、外國使節等,還有皇後、後宮的嬪妃、侍女、宦官等一律隨行,浩浩蕩蕩,車馬的行列如一條長蛇,蜿蜒前進。
在往昭陵的路上,也許是山路顛簸,車子搖擺得特別厲害,雖然格外小心,武媚娘還是在車裏產下一個男嬰,那天是十二月十七日。
高宗顯得特別高興,這個還不懂事的嬰兒看起來非常聰明、可愛。
過了年後的永徽六年正月,高宗祭昭陵回來之後,為新生的第六個兒子命名為賢。
二月,武昭儀完成《女則》,這本史書有很高的造詣,又是對自己的文筆非常有信心的武媚娘親自寫的。《女則》告訴後宮所有的女性,身為女子應遵守哪些道德禮儀。
由於無忌的反對,武媚娘的廢後計劃付諸流水。她深深覺得後宮孤軍奮鬥已到了最後一個關頭,今後一定要集結朝臣中的反無忌勢力,並設法加強陣容才行。正當武媚娘想暫時以許敬宗為中心,著手進行這個計劃時,碰巧發生了一個意外。反無忌的人,在“立武昭儀為後”的旗幟下團結了起來。
主謀這個事件的中心人物,是中書舍人李義府。在曆史的舞台上,一個局麵結束,又將要展開新的局麵。
進入九月後不久,許敬宗成為禮部尚書。過了約兩個半月的時間,無忌派中已有與裴行儉二人被貶到偏遠的地區。另一方麵,深為無忌厭惡,幾乎被貶到蜀地的李義府,在緊要關頭反敗為勝,如今已是中書侍郎。在短短的時間裏,擁護武昭儀的陣容逐漸壯大。
武媚娘認為此刻已到了孤注一擲,和無忌派拚到底的時候。萬一失敗了,可能連命都保不住,然而事到如今,後退也無路了,長期滯留現狀,反而更危險,如今隻有前進。
十月十三日聖旨下達:“皇後及蕭淑妃企圖以鴆酒害人,廢為庶人。其母及兄弟一律除名,流放嶺南。”所謂除名,就是把名字從皇室的玉牒中剔除,並沒收家產。
武昭儀終於獲取了最後的勝利。
那些保後的死硬派,都一個個顯出茫然若失的樣子。相反,另一派卻洋洋自得。
皇後被廢,武媚娘登上新皇後的寶座,這是很清楚的事實。但立後需要向天下人表示新皇後的清白,於是一項新的運動又拉開了序幕。
無忌反對的意見仍很堅決。
可是,除了他這一派的官吏外,一般朝臣對政治都非常敏感,內心已打定主意該怎樣做了。見風使舵,是任何時期官場共有的特質。
廢後的詔書頒下後六天,也就是十月十九日,文武百官同時請願,要求皇上立武昭儀為後。這時皇上仿佛迫不及待似的,立刻頒下新的詔書。
接著是籌備立後大典,在詔書頒布後第三天,武媚娘成為正式的新皇後。
3、武氏立後
冊立皇後的大典決定在十一月一日舉行。從皇後被廢的那一天算起,隻有半個多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