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東南有條美麗的鶴溪河,鶴溪河畔就是千年古鎮導墅鎮。
導墅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她鍾靈毓秀,人文薈萃。
1906年一個乍暖還寒的初春的淩晨。
東方剛露出魚肚白,太陽正在奮力掙脫雲彩的羈絆,努力向上攀登……導墅鎮匡村,一個隻有十幾戶人家的寂靜小村,村東私塾匡先生家發出了一聲脆亮的嬰兒的啼哭,宣布了一個頑強的新生命的誕生。從此,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曆史上有了一位卓越的領導人,新中國高等教育戰線上出現了一名著名教育家,世界孔子學術研究領域中產生了一個偉大的學者。
這有曆史意義的一天,是1906年3月18日,平凡的不見任何經傳的匡村,匡亞明誕生了。
少年壯誌當拏雲
上個世紀初的中國,當局政治腐敗,舉國內憂外困,社會動蕩,百姓艱難。匡亞明原名匡潔玉。其父取其名,意義深遠,用心良苦。
小潔玉長得虎頭虎腦,自小身材就比同齡人高出許多。而受書香門第的熏陶,小潔玉自幼勤奮好學,對中國詩書尤其鍾愛,在上私塾時就寫得一手好字。他6歲喪父,是寡母帶著他和兩個尚未成年的姐姐、一個弟弟度日,家境從此困頓。他很懂事,常常幫母親做些家務,忙時還幹與他年齡不相稱的繁重農活。因而,每天早晚,人們總是看到鶴溪河邊一個騎在牛背上邊放牛邊讀書的孩子,深夜裏看到匡家窗口裏透出的小潔玉夜讀的油燈光亮。7歲時,小潔玉便能翻閱父親留下的古籍書;9歲時,他的低矮、簡陋的狹小臥室兼讀書室裏就張貼有他自己用毛筆寫的座佑銘“人一能之,己十之,及其知之,一也”。他的刻苦努力使他在每次考試中總是名列榜首。
小潔玉勤於思索,總是晃著一顆大腦袋,睜著一雙大眼,常常問一些大人都無法回答的問題,諸如:天上除了星辰究竟還有什麼?地是圓的,那我騎著牛背一直走下去,不是總有一天會再回來嗎?為什麼會有人?人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麼?為什麼有的人窮,有的人富呢?……
天道酬勤。1923年,17歲的匡潔玉以優異成績考取了江蘇省第一師範(現為蘇州高級中學),從此,滿懷大誌的匡潔玉從生他養他的家鄉導墅走了出去,永遠走了出去,他走向了急劇變革的中國社會;從此,他把自己彙入了救國救民的偉大洪流中,融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大潮之中。
投身革命即為家
匡潔玉非常喜讀屈原的《離騷》,他不僅尊敬屈原的人品、愛國情,更加欣賞屈原的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思維、想象和文采。他新的座右銘就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此時,青年匡潔玉才華橫溢。他以匡世、匡亞明的筆名,先後在上海大東書局《學生文藝叢刊》上發表了《什麼是藝術》、《中國哲理觀——“中”》兩篇哲學論文,明確提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的先進思想。
在蘇州求學的三年多時間內,他如饑似渴地讀了大量的進步書籍,結交了很多思想進步的人士,孜孜不倦追求真理。他係統地學習研究了馬克思主義原理,逐步轉變了自己的世界觀。他利用擔任學生會幹部的身份,常常聘請革命誌士惲代英、肖楚女來校宣講革命道理。
終於,他的進步思想和革命行為為當局所不容。1926年上半年,即將畢業的匡潔玉麵臨校當局給他的兩個選擇:要麼因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繼續從事革命活動被開除學籍;要麼“改邪歸正”完成學業。匡潔玉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前者。旋由惲代英推薦考入上海大學插班進中文係二年級。同年8月,他加入了共青團,一個月後,他在中共黨旗麵前壯嚴地舉起了拳頭。時年,他剛滿20歲。從此,他正式改名為匡亞明,從此,匡亞明開始了他長達整整70年的革命生涯。
1926年10月,出任共青團上海大學及滬東引翔港支部書記;1927年2月被英捕房逮捕入獄,經組織營救出獄後,出任滬中區任團區委組織部長。不久,受黨組織委派到無錫擔任團中心縣委書記。同年11月,他以團江蘇省委委員和特派員的身份參加領導了著名的宜興秋收起義,這次起義被陳雲同誌稱為“江南第一槍”。
之後,匡亞明根據黨的要求,先後在上海反帝大同盟和上海總工會工作,與鄧中夏一起編輯中共滬東區委的《前鋒報》,27歲時擔任由劉少奇負責下的上海總工會秘書長兼宣傳部長,期間兩次被捕,在國民黨監獄中度過3年多,直到1937年8月經中共南京八路軍辦事處無條件保釋出獄,匡亞明到了延安。1939年元月,33歲的他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出任黨的《大眾日報》總編輯,期間還兼任過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報《新華日報》編輯。之後,匡亞明又被調到中央社會部(中央情報部)工作,參加了延安整風運動,還在中央組織部工作過。繼而,於1944年出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副部長兼《大眾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翌年升任華東局宣傳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