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39歲。在北京辦理勤工儉學會預備學校,為批準法國招華工條約與外交部官僚作鬥爭。段祺瑞壓迫黎元洪解散國會,國會議員南遷,在廣州組織護法軍政府,孫中山先生任大元帥。7月,張勳入京,複辟失敗,段祺瑞重握政權。年末,熊克武統一四川,加入護法軍政府,被派為四川省代表去粵。

1919年,41歲。五四運動發生,社會主義思想散布更廣。初讀到“過激派”(即布爾塞維克)等書,更具體的認識了這個徹底消滅國內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壓迫,消滅階級剝削與改造中國社會之唯一道路。革命活動更趨積極,來往滬粵之間,從事協助《救國報》、《勞動者》等刊物之工作。(前者為留日學生所辦,反對二十一條之刊物,後者為無政府主義者所主辦。)南北和議失敗。10月返川,調停川軍與滇黔軍之事。

1920年,42歲。調停失敗,川軍與滇黔軍開戰。12月至渝,籌備全川自治聯合會,發表宣言,提出不做工不得食等十二大綱領,深得進步人士讚同。

1921年,43歲。4月1日在渝召開全川自治聯合會成立大會,聲勢甚盛。為避免軍閥利用,議決以製定省憲權交省議會後,立即結束。更深感需要有徹底革命理論與鐵的紀律的政黨。後被省議會選舉為省憲起草委員。

1922年,44歲。任成都高等師範校長。惲代英同誌被監禁於瀘州,設法救出,並約往高師任教。

1923年,45歲。在成都組織“中國青年共產黨”,辦《赤心評論》,組織工會農會。

1924年,46歲。1月,被迫辭高師校長職。繼續在成都從事革命活動。五一節開勞動大會,為駐軍所鎮壓,險遭逮捕,乃與劉伯承同誌離川,經貴州、湖南、上海而去北京。

1925年,47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建立四川省國民黨組織。並在渝辦中法學校。11月,出任國民黨四川省代表。赴廣州出席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任大會秘書長,積極籌備大會。

1927年,48歲。武漢政府組成五人行動委員會,受任為五委員之一,堅決與反動派鬥爭。當選為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8月1日參加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轉戰贛、粵、閩及至潮汕失敗後,乃經香港上海出國赴蘇。

1928年,50歲。先在蘇聯克裏姆海濱養病,8月,入中國問題研究院,研究土地農民問題。

1929年,51歲。2月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後改為中國勞動共產主義大學),入該校特別班學習。

1930年,52歲。畢業後,10月到海參崴,任遠東工人列寧主義學校教員,與托派鬥爭。

1931年,53歲(在海參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東三省,在華僑工人中進行反日鬥爭。召開新文字代表大會,製訂中國字拉丁化方案。

1932年,54歲。擔任蘇聯科學研究院遠東分院中國部主任。著《中國文字的流源及其改革的方案》與《中國新文字的新文法》。“一·二八”事變發生,在蘇聯遠東工人中掀起反日大運動,動員華僑工人參加東北義勇軍,並接濟義勇軍,援助他們退入蘇境。

1933年,55歲。任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國部的主任。

1935年,57歲。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被派赴法國辦《救國時報》,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宣傳。

1936年,58歲。返莫斯科,任東方大學中國部教員,以教材寫成《中國史教程》。

1937年,59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被派往歐洲作抗日宣傳工作。

1938年,60歲。在倫敦與陶行知等參加世界反侵略大會,為援助中國抗戰而召開之世界和平會議。4月回國,旋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中共六中全會,被選為中央委員。10月赴渝。

1939年,61歲。在參政會第四次會議中作爭取實行民主憲政的鬥爭。11月赴延,發起組織中蘇文化協會延安分會,任常務委員。

1940年,62歲。延安憲政促進會成立,被選為會長、任魯迅藝術學院院長,並辦新文字學校,推行新文字。年底,患病休養。

1941年,63歲。延安大學成立,任校長。辦新文字報,擴大新文字運動。

1943年,65歲,魯迅藝術學院、自然科學院與原延安大學合並為延安大學,任校長,並任陝甘寧邊區政府文化委員會主任。

1945年,67歲。4月中共舉行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續被選為中央委員。12月任中共出席政協會議代表赴渝。

1946年,68歲。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

1948年,70歲。6月北方大學與華北聯合大學合並,改為華北大學,任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