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12月30日生於四川榮縣雙廟鄉,耕讀傳家,足以自給。名永珊,號玉章。長兄永桪,號匡時;仲兄永錕,號紫光;均先後留日,加入同盟會。

1884年,6歲。開始讀書。時太平天國事跡,仍留傳民間,帝國主義侵略日急,中國藩籬盡失。常聞客來談時務,對後來之接近政治頗有影響。

1892年,14歲。隨仲兄去成都入尊經學院。五月同赴嘉定應試,旋以母喪返家,乃同仲兄家居讀書。好曆史,深喜嶽飛滿江紅、文天祥正氣歌等忠義慷慨之作。尤慕明末烈士黃淳耀史可法之為人。

1895年,17歲。甲午中日戰爭失敗,消息傳來,甚為悲憤,與仲兄以救國救民相勉勵。

1896年,18歲。與遊女士丙蓮結婚。

1897年,19歲。甲午戰敗後,清朝之腐敗無能完全暴露,而帝國主義紛紛要求租借地,劃定勢力範圍,有瓜分中國之勢。國事日急,變法維新學說漸流行。得讀《盛世危言》、《時務報》、《蒙學報》、《蜀學報》等,乃接受維新思想。

1898年,20歲。戊戌政變。在鄉間積極宣傳維新思想,政變失敗後仍堅信不疑。

1900年,22歲。義和團運動發生,四川有餘蠻子之亂,破毀教堂文物流入鄉間,帶來許多新事物,乃乘機宣傳維新思想。並團結本地青年,深受敬愛,後多有赴日留學,成為革命黨人者。兒震寰生,八國聯軍陷北京,光緒與那拉氏奔西安。

1902年,24歲。梁啟超“新民叢報”與“新小說報”發行,嚴複譯“天演論”出版,讀之甚為興奮。

1903年,25歲。與仲兄去日本東京留學。與日本成城中學校長岡本則錄商洽,開辦為中國留學生專設之中學班,並入該班肄業。與四川留日同學發表“勸遊學書”,四川留日學生因以大增,其中有許多均成為革命幹部。同年3月,參加留日學生要求沙俄撤兵之拒俄學生會,後改為革命的軍國民教育會,鄒容“革命軍”出版,讀之極為感動。時日本東京為中國革命中心之一,不滿於康梁維新之改良主義學說,而接受革命排滿與天賦人權之舊民主主義思想。

1905年,27歲。與孫中山先生及革命同誌組同盟會,是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有理論有組織之革命政黨,領導和推動了當時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參加反日政府的“取締規則”大風潮,團結留日學生。生活艱苦,學費膳費均無法繳納,但克己濟人,使同學等深為感動。接受三民主義,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更具體化。

1906年,28歲。成城中學畢業,考入日本岡山第六高等學校。

1907年,29歲。潮惠及欽廉起義,鎮南關起義均失敗。是年留日革命黨人多有灰心失望者,乃與李肇甫等努力團結留日學生。並休學赴東京辦《四川雜誌》宣傳革命。

1908年,30歲。《四川雜誌》被日本政府查封,並被判徒刑半年,以係學生,緩期執行,乃赴岡山複學。河口起義失敗,徐錫麟刺殺恩銘,一部分革命黨人開始采取暗殺政策。深感於爭取廣大群眾參加革命之必要,乃與孫武等聯合各省哥老會、三合會、孝友會,組成共進會。

1909年,31歲。仍在岡山讀書,並從事革命活動。黃複生、喻雲紀、汪精衛等謀刺攝政王,為之組織及籌備。

1910年,32歲。去京營救入獄之黃、汪,未能如願。轉去香港與黃興喻雲紀等策劃廣州起義,旋返日購買軍火。

1911年,33歲。參加廣州3月29日的起義,失敗後逃歸日本。5月,四川鐵路風潮擴大,由同盟會派回四川工作。7月返榮縣,助龍鳴劍王子湘率民軍進攻成都及秦皇寺失敗後,民軍返榮縣,即宣布獨立。複克威遠縣,攻自流井,相持不下,適清廷派端方率新軍入川鎮壓,乃潛赴內江,在內江起義。

1912年,34歲。中華民國成立,任總統府秘書。南北和議成後,六月被派回川,調停成渝合並事,並慰問全川父老。又成立四川留法儉學分會,派大批青年赴法留學。8月返南京。革命軍雖獲勝利,但其領導分子為求表麵之統一,計與封建勢力妥協,南北和議既成,袁世凱取得政權,封建軍閥乃能維持其統治,帝國主義又可利用之為統治中國之工具,於是辛亥革命乃流產。同盟會瓦解,一部分上層分子與舊勢力妥協,組成國民黨,革命性質盡失。

1914年,36歲。正月抵法國,後入巴黎法科大學,研究政治經濟。

1915年,37歲。在法與蔡元培、李石曾、法人歐樂教授,議員穆德等人,成立華法教育會,以聯合中西文化,並辦理勤工儉學會,擔任會計職務。12月,雲南起義討袁世凱。

1916年,38歲。時正盛傳英將借款予袁氏。正月,去倫敦晤英社會黨議員,請向英國會提議不借款於袁世凱,借款乃未成功。蔡元培被任為北京大學校長,同行返國,赴昆明與唐繼堯籌商發展華法教育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