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赴朝逸事(3)(3 / 3)

甘泗淇響應道:“老陳說得對,你情況熟,你去吧。”

在大家的推舉下,鄧華就不好推脫了。

彭德懷點燃一支煙,慢慢吸著,大家圍繞談判問題又說起來。

陳賡說:“美帝國主義願意和談,這是我們的勝利。朝鮮戰爭對英法等國無實際利益,而西歐本身又受著威脅,所以他們與美國相互間的矛盾是存在的,同時美國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也日益劇烈,使杜魯門不能不考慮選擇談判。他想結束朝鮮戰爭,擺脫被動局麵。”

鄧華似乎已擔任了談判代表團角色,說話變得謹慎起來:“但對朝鮮的前途尚不能盲目樂觀,要防備敵人利用和談重新積聚力量向我進攻。如果停戰談判破裂,我們堅決繼續打下去。”

甘泗淇很讚同地說:“這次美軍提出和談是打出來的,在談判桌上,他們是不會很老實的,可能提出一些無理要求。但我們部隊不能有任何鬆懈麻痹,要提高警惕,多打勝仗,談判才能順利進行。”

彭德懷作了總結性的發言:“美國為維持自己在東方和世界的政治地位,依靠技術裝備上的優勢,實行的是戰爭政治。但是,我們五個戰役一打,把他的老虎屁股打疼了,所以極力想擺脫困境,改變目前危局,這就有了和平談判。李奇微的聲明是打出來的。杜魯門到處摸底尋求門路,要求和談是打出來的。6月30日李奇微奉命提出和平談判,黨中央和毛主席以及金日成同誌都同意和談了,這是件好事。但是,我們要警惕敵人利用和談作為煙幕,所以要立即通知各部隊加強戰鬥準備,千萬不可麻痹,要教育部隊,今後的戰鬥狀態將是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有時戰鬥還會十分激烈。”

陳賡也說:“主席說過,和談的成功決定戰場上的作戰情況。他指示我們可以采取‘零敲牛皮糖’的打法,一片一片地打,一口一口地吃,不放過任何一個有利的戰機。我同意彭總的意見,今後的一段時間內,我們不準備組織大規模的反擊,根據談判的進展情況決定我軍的行止。”

鄧華確實沉浸在自己將要扮演的角色中,他問大家:“如美國耍花招怎麼辦?”

“那還不好辦?”陳賡用手杖戳了一下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要是耍花招,我們也不用客氣!”

會後,彭德懷將會議討論和推選鄧華、解方為誌願軍談判代表的情況,上報了中央軍委。

1951年10月以後,陳賡因病回國治療,至1952年3月,第三次入朝。他這次是替換彭德懷回國的。朝鮮戰場上特別艱苦的生活、異常繁忙的工作,同樣影響著彭德懷的身體。原先,他就患有慢性腸炎,是早年在舊軍隊當兵時得下的,還有嚴重的痔瘡。這幾天,頭部又生了一個瘤子,身體日漸瘦弱。大家勸他回國檢查治療,他總是說:“這是小病,不要緊,死不了人!”繼續在前方照常堅持工作。後來周恩來特地派人來朝鮮前線接他回國治療。陳賡在3月31日黃昏到達誌司。當夜就與彭德懷交談,告訴他毛澤東對戰爭的看法,以及自己來的意思,督促彭德懷回國休養,彭未表示意思。他想堅持到5月朝鮮戰局穩定後再回國。陳賡對其負責嚴肅的態度,打心裏敬佩。周恩來經請示毛澤東,要彭德懷馬上回國治療,絕對不要推到5月。周恩來的電報同意彭德懷去與金日成一談,動身時間不要遲過4月上旬。陳賡拿著中央的電報去讓彭德懷念,笑道:“中央來電催你馬上回國治病,我看你還敢違抗中央命令嗎?”4月4日,中央再次來電催促,彭德懷不得不於4月7日動身回國。

回國前,陳賡把洪學智找來說:“彭總這次回國,要當軍委常務副主席,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周總理太忙,還兼著軍委常務副主席,忙不過來,所以非要彭總回去不可。”

彭德懷交代:“我回去以後,我在誌願軍的一切職務由陳賡同誌代理,他是1922年的老黨員,資格比我還老,你們要支持他的工作,配合好。”陳賡開起玩笑:“可是,我在誌願軍裏的資格可沒有學智同誌老喲,我是後來的。”

洪學智對彭德懷說:“你放心,我堅決服從他的領導。”

陳賡又開玩笑:“什麼服從不服從的,你把後方那一攤抓好了,就行了。”

彭德懷點點頭,和陳賡重重地握了握手,深情地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