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10月21日,諾貝爾的60壽辰是在沒有任何正式讚頌慶祝的情況下度過的。一生四海為家的他甚至沒有一處真正意義上的家。雖然在意大利的聖雷莫和法國的巴黎他擁有3處以上的別墅,但陪伴他的始終隻是寂寞與孤獨。自從移居聖雷莫之後,諾貝爾更加陷入一種難以解脫的失落和孤獨之中。
這位思慮深遠的人,由於他的發明性質,曾為社會的福禍造成了那麼多雷鳴般的爆炸之後,現在竟同機械的聲音戰鬥起來了,厭惡他所製造的那些響亮的禮讚或者別的騷擾。然而,他的思想明確地回到了他的祖國,在那裏也許能找到更好、更固定的場所,以便他以後的試驗發明。
諾貝爾自從9歲隨父母離開瑞典移居俄國,此後隻是在1863年至1864年回瑞典住過兩年。這時雖然他的大哥羅伯特還住在瑞典,但自從他的母親羅琳娜於1889年去世之後,他本人在瑞典也就沒有相對穩定的住所了。
諾貝爾在國外工作和生活已快50年了,但他從心底仍然覺得自己是一個瑞典人。正是出於這種強烈的祖國之戀,諾貝爾決定踏上他的歸國之路。
諾貝爾並沒有像別的富翁那樣隻是簡單地購置一處別墅以安享富裕的晚年。1894年,他斥資130萬克朗買下位於瑞典韋姆蘭省的伯弗爾斯,古爾斯邦股份公司的一家鋼鐵廠及一家彈藥廠。為了扶持伯弗爾斯公司的發展,諾貝爾接著又以購買股票的形式付給該公司250萬克朗。
諾貝爾還委托助手索爾曼聘請一大批優秀的瑞典工程師來這個公司工作。伯弗爾斯公司之所以能在20世紀初成為瑞典一家擁有1萬餘名職工的大企業,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諾貝爾生前為這家公司所奠定的資金基礎和技術基礎。
諾貝爾居住在伯弗爾斯工廠附近柏格博的一所貴族莊園裏。當然,他也在莊園內建造了在各處住所都有的實驗室。伯弗爾斯的實驗室在1895年建成,比聖雷莫的大得多,在這裏進行實驗幾乎和工廠生產的規模一樣。
莊園裏除四間實驗室和兩所廠房外,有製作炸藥的廠房和機械室,還有電解實驗室、水煤氣廠、大蓄電池房,還備有供各種實驗用的特別器械等。
在買下伯弗爾斯公司不久,諾貝爾又把韋姆蘭省的比爾波路易鐵工廠買了下來,主要從事開發高爐、貝塞麥特爐等。
與此同時,他還購買了附近的卡拉斯大瀑布,計劃開發這條河流的水電資源。這是瑞典利用所謂“白煤”的早期先例。而水電開發成為現今這個國家擁有的最重要的電力資源。
諾貝爾本人也想就此在祖國定居。但是,由於瑞典那種嚴寒的北歐氣候使諾貝爾病弱的身體很難適應,因此,他也就隻能在每年夏秋季節返回瑞典居住一段時間,而冬春兩季就在聖雷莫度過。
由於諾貝爾自幼體弱,他在20歲那年就去礦泉療養,在他整個一生中常接受同樣的治療。工作的疲勞和經常旅行自然也傷害了他的身體。死神已經奪走了諾貝爾幾個心愛的人的生命,現在心絞痛又威脅著他自己的生命。
1893年發生了一件事情,卻使他感到非常幸福和自豪:曆史悠久的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授予諾貝爾名譽哲學博士的學位。
諾貝爾一向推崇那些一心專攻難題、毫不考慮其商業價值的科學家。這項榮譽使他深受感動,他仔細思索,為了真理而尋求真理是否仍然行得通。
諾貝爾在一封信中這樣寫道:
現在就死未免有點可惜,因為我正在考慮一些非常有趣的問題。自從大學評議會授予我哲學博士學位以後,我幾乎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哲學家,而且開始覺得“實用”這詞隻不過是個幻覺而已。
但是,自從1893年以後,諾貝爾的病情日趨嚴重。1894年,他的病況幾乎比以前更壞了,風濕性病魔隔幾天就來侵襲他心髒的肌肉或那地方的附近。他覺得隨時可見死神張開雙臂歡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