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官一年級下學期,有一次軍校進行野外單兵攻擊練習,他跳進一條幹溝,幹溝裏都是石頭,一不小心,腳踝扭傷。這次意外發生後,蔣經國先請美軍一位對足踝手術很有經驗的醫師動手術,那位美籍醫師認為蔣孝勇年紀輕,軟骨應可重新長好,於是隻修掉旁邊伸出關節的軟骨。但手術過後,蔣孝勇依然無法正常步行,隻好二度進行手術,這回由“榮總”醫師主刀,把整個硬化的軟骨取出,改以兩根鋼釘固定。這次手術之後,蔣孝勇的足踝隻能上下動,不能左右動。兩根釘子輔助他行走一輩子,也使得他失掉了快速移動時的平衡能力。
蔣孝勇足踝動手術,這對蔣介石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宋美齡也曾數度前往探視。蔣介石為鼓勵蔣孝勇寫下如下一封信:
勇孫:昨天電話未盡所懷,如你足疾久不愈,恐難成健全軍人,實為我半年以來最大的憂慮,乃非言語可形容也。現在既然如此,隻有一切聽從醫生之言,凡使你足疾能愈辦法,都得照辦,再不可有勉強“充好漢”之行動,手攜拐架,無論上課或上餐廳,亦隻有提用,勿以為羞是要。石膏如未得到醫生許可,亦不應拆除,雖不方便,亦隻有忍之。若非如此,持久自製與勉強行之,則恐難望痊愈了。務希切實遵辦,再不可自充好漢。切記毋忘。
五十八年二月四日祖父母示
同年3月4日,蔣介石夫婦收到蔣孝勇信後,又寫第二封信:
勇孫:你上次來信,我已接到了,祖母亦高興。昨聞你已病入醫院,不勝係念,今特寫信交孝武孫帶來慰問,如你下周仍未痊愈,我與祖母就要南來看你,想與你同住幾日,在西子灣養病或以醫院為佳易愈也。餘不多言,望早痊愈。
祖父母,三月十四日晨
由此可見,宋美齡對孝勇關愛至深。然而,經過評估,蔣孝勇顯然已不適合留在軍中,最後隻好在三年級時轉學。蔣介石所夢想的蔣孝勇將來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能統帥百萬大軍為“光複國土”做貢獻也成了泡影。
依蔣孝勇的意願,他被安排到台灣大學政治係理論組二年級。多年後,蔣孝勇回想這段學習經曆,覺得這是上蒼的安排,如果他成為一名軍人,曆史也許又要重新改寫了。
毋庸諱言,蔣孝勇當年能夠從軍校轉學到台大政治係讀書,完全是家庭背景因素所致。1972年,蔣孝勇自台大畢業,翌年,與戀愛8年的方智怡結婚。
蔣孝勇的婚禮簡單而隆重,就他的三兄弟而言,隻有他的婚禮曾對外發布新聞。方智怡如今回想,深覺自己比她的妯娌們——蔣孝文的妻子徐乃錦及蔣孝武的前妻汪長詩與再婚妻子蔡惠媚,幸運得多:她和蔣孝勇是蔣經國子女中,在台灣成婚的惟一一對,隻有他倆的婚姻,不單公婆親自參加了,而且結婚當天還按蔣介石、宋美齡的意見,依家鄉之禮俗見麵並且合影。
婚禮是在1973年7月23日上午10時舉行的,參加婚禮的都是雙方的至親,人數並不多。婚禮一結束,一襲白紗禮服在身的方智怡就與蔣孝勇匆忙趕到“榮總”拜見蔣介石、宋美齡夫婦。
到了“榮總”,除了禮俗上一對新人要向祖父母致敬外,還有一個目的——和已經久未露麵的蔣介石合照。蔣孝勇仍然穿著結婚禮服,方智怡則被要求換上旗袍。旗袍在前一天就已經準備好送到了“榮總”。小夫妻倆才到“榮總”六號病房,侍從武官就非常緊張地頻頻催促:“快點!老先生及夫人老早就坐在那裏了!”方智怡換過裝,然後和蔣孝勇到客廳依家鄉習俗向蔣介石、宋美齡夫婦行跪禮並且奉茶,宋美齡則很自然地向她招手:“來來,照張照片!”
(蔣孝勇與方智怡)
方智怡站在宋美齡後麵,但宋美齡笑著拉著孫媳婦的手,把她拉到旁邊來,這對新人就這麼和蔣介石夫婦合照了。
宋美齡很喜歡方智怡。早在1968年,蔣孝勇還是陸官二年級學生,因足踝扭傷到“榮總”二度開刀,方智怡到病房陪他,臨時突然接到通報,蔣介石、宋美齡夫婦要來看孫子。不多久,蔣氏夫婦就到病房,蔣孝勇先把方智怡介紹給蔣氏夫婦。
宋美齡一眼便喜歡上了方智怡,看著方智怡圓圓的臉龐說:“啊!我覺得你應該是‘圓’小姐。”這麼一逗,方智怡的緊張情緒也化解了,蔣介石似乎對方智怡也很滿意。
蔣孝勇幼年及少年時,由於父親太忙,他幾乎是跟著祖父母過的,到了成年後,與父親倒是愈來愈像朋友,可以無話不談。因此,某種程度上說,蔣孝勇成了宋美齡與蔣經國之間情感甚至是信息溝通的橋梁。
蔣經國於1978年上台,到了1985年以後身體漸差。由於蔣孝勇個性謹慎、細膩,對蔣經國夫婦非常孝順,在生活細節上,尤其照顧得周全細致。蔣方良過生日,蔣孝勇會先把蔣經國要送給蔣方良的禮物準備好,放在蔣經國的書桌上,連包裝紙都用心選擇。禮物內容事先都想得好好的,正是蔣方良所喜歡的。對蔣經國,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小自穿衣,大至關心父親身體健康狀況,可謂凡事都全心投入。有一次,蔣經國的腳後跟被熱水袋燙出水泡來,不能穿鞋,蔣孝勇就開始動腦筋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後來他想出辦法來,把一雙皮鞋的腳後跟部分切掉一塊,這樣鞋子就不會磨到起泡部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