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蔣介石誕辰100周年,為了參加此活動,宋美齡決定結束11年的隱居生涯,返回台灣。
9、10月間,台灣士林區蔣介石官邸和武陵農場蔣介石行館正在加緊整修裝潢。宋美齡要回國的消息不脛而走,台灣上空疑雲滾滾,種種猜測不一而足。宋美齡為何返台?成了台灣輿論界的熱門話題。
有人說,宋美齡返台與蔣經國的健康狀況有關。星相家、預言家的預測和美國國務院的調查報告都說明蔣經國的健康狀況不佳,甚至斷言他熬不過1986年。誰能繼承蔣宋王朝的“未竟之業”?蔣氏的孫輩都沒有條件,蔣經國也沒有時間再培養自己的兒子了。蔣緯國因個性直率,在台灣軍、政、黨各界都樹了不少政敵,也不足以服眾。在接班人沒有安排好以前,如果蔣經國突然逝世,那麼國民黨內在權力結構勢均力敵——“誰也不怕誰”的情況下,勢必要經過一段相當長時間的權力鬥爭和更迭,才能建立起新的領導中心。顯然,仍有相當影響力的老夫人宋美齡返台,將有助於新的領導中心的建立,並減少權力鬥爭所造成的混亂,有利於台灣局勢的穩定。
也有人說,宋美齡返台有穩定民心、穩定經濟的作用。當時國民黨賴以統治台灣的法寶就是經濟增長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顯著。正逢蔣經國統治末期,台灣蔓延著“信心危機”,有錢人不僅紛紛把錢偷運海外,甚至還將子孫安排到國外去了。這種“信心危機”,在蔣經國去世後,很可能對台灣經濟和民心產生更深遠的負麵影響。宋美齡返台,對台灣的經濟和民心將起到重大的安定作用。宋美齡此次返台,把部分財產引進台灣,將刺激海內外人士的投資意願,對一心想把資金移往海外的“香蕉人”(即所謂“黃皮膚,白心腸”之人)也有緩和作用。
也有人指出:宋美齡返台與海峽兩岸形勢緩和有關。盡管中國共產黨人從未宣布放棄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國民黨方麵也從未放棄備戰的努力,但是,在中共力爭有一個和平的建設環境而台灣當局把“光複”大陸的重點由軍事轉向政治的情況下,兩岸動武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了。接近宋美齡的人士說,她經常關注大陸局勢,分析大陸未來,她此次返台定居,與海峽兩岸的和平共處形勢的判斷分不開。
又有人說,宋美齡對美國有一種怨厭之氣。她對蔣介石的失敗,不是從國民黨的自腐這一角度觀察,而是認為這是美國政策錯誤造成的,認為美國沒有拿出朋友應有的助力,甚至出賣朋友,因而,她不願在美國長期居住。
還有人分析說“宋美齡回台可能旨在為蔣孝武的上台做準備”,這顯然是一種穿鑿附會之詞。如果說,經過江南命案後,蔣孝武還有接班的可能,那實在太離譜了。因為蔣經國和宋美齡都明白,如果蔣孝武接班,台灣人必定造反無疑。
不管怎樣,1986年10月25日,宋美齡返回台灣,住進了士林官邸。
宋美齡由孫子蔣孝勇陪同回台。1986年10月,蔣經國的健康狀況轉好,蔣緯國出任台灣“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蔣經國的二兒子蔣孝武遠赴新加坡,蔣經國的私生子章孝嚴出任“外交部”次長,蔣家王朝表麵上看來似乎還頗“興旺”。
據台灣《雷聲》雜誌介紹,宋美齡回台後,蔣孝武、蔣孝勇的孩子們均前往官邸陪伴,遠在美國的惟一孫女孝章,也專程回到台灣陪伴祖母。“孫子女及曾孫繞膝,使老夫人又恢複了1975年以前‘老總統’仍在世的情景,據說心情極為愉快。”邱愛倫整日陪伴著婆婆,照料飲食起居,蔣經國夫人蔣方良,也每天到官邸請安。其樂融融的大家族歡聚,使宋美齡格外開心,頗領頤養天年的快樂。
蔣經國也恪盡孝道,晨昏定省。早上上班之前,必至士林官邸轉一下,晚間回家之後又去一趟。後來宋美齡告訴他,你事情太忙,不必每天均來,但他仍抽空前往。當時宋美齡與蔣經國經過幾度長談,“對島內外若幹重大的政治以及人事上的部署,均已獲得肯定的共識。”“經國先生的政治革新計劃,聞更獲得蔣夫人的全力支持,使得經國先生更為寬心。”
從11月10日起到12月5日止宋美齡在士林官邸接見台灣方麵的官員,開鑼戲由俞國華唱,壓台戲由李國鼎唱,這中間包括“副總統”李登輝、“省主席”邱創煥、“五院院長”、“各部會”首長、“台北市議會議長”,台北、高雄市“市長”;在武人方麵,接見了“五虎上將”。隻有兩人未露麵,97歲的元老張群和96歲的老將何應欽。這兩人以歲齡言,是應由蔣夫人登門拜訪的。
10月30日是蔣介石誕辰100周年紀念日,宋美齡在蔣經國夫婦及家人的陪同下,一起到台北西南的慈湖為蔣介石掃墓,次日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舉行的蔣介石百年誕辰紀念大會上,首次公開露麵。當宋美齡拉著蔣經國的手進入會場時,全場起立歡迎。
(蔣孝勇(右)陪宋美齡在台北參觀蔣介石百年誕辰特展)
會開得很短,僅40分鍾,會上,蔣家惟一講話的是宋美齡。宋美齡儀表端莊,由兩名侍衛相扶,站立台上好幾分鍾,她致詞強調“中華民族世世代代都能享受更多的自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