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齡於美國時間17日晚上9時35分抵達美國肯尼迪機場。歡迎她的場麵並不熱烈,隻有幾個警察和一些安全人員,美國官方代表和僑領都沒出現。下機後,宋美齡隨即由6輛汽車組成的車隊護送前往紐約的長島。當時合眾社和路透社消息報道,她來美是為了醫治乳腺癌。
宋美齡赴美,本已脫離了台灣政治圈,雖遠隔千裏,但她卻未退出“三界”之外,台灣、美國兩地跑,對台灣政治仍具影響力。
1976年4月2日下午,宋美齡為了追念蔣介石逝世一周年,特地從紐約乘坐“中美號”專機飛回台北。她身穿黑色旗袍,神情肅穆,在蔣經國的攙扶下,步下飛機扶梯。嚴家淦夫婦、倪文亞、穀正綱、張群等“黨國元老”都到機場迎接。追思禮過後不久,宋美齡再度束裝赴美,長居美國。
(宋美齡自美返台後蔣經國夫婦及國民黨要員在機場迎接)
1978年,蔣經國在就任第六任“總統”前夕,於3月27日、29日兩次致電宋美齡,熱切地希望他的繼母能返回台灣參加他的就職大典,並順便祭奠蔣介石。宋美齡卻稱因“深恐睹物生情,哀思蔣公不能自己”而未能成行。她在4月1日從紐約發給蔣經國的回電中,敘述了近半個世紀以來與蔣介石相依為命的情感,讓人讀之生情。
1978年5月20日,蔣經國就任“總統”,宋美齡從美國致電“勉勵”。
在美國,宋美齡仍然經常接待台灣和美國客人,但都不公開報道。每年她過生日時,生活在美國各地的國民黨軍政遺族子女都會從各處趕到長島為她過生日。曾由宋美齡一手慘淡經營起來的“國軍遺族學校”畢業的學生,都已年過半百,他們依舊稱呼宋美齡為“媽媽”,多少安慰了宋美齡孤獨的心。每次一折騰,起碼要花費兩三個小時的時間。人老了愛熱鬧,尤其在異國,這樣歡聚的日子太少,宋美齡與他們盡情歡樂,直到曲終人散。
台灣島內政界與婦女界人士赴美訪問時,也多半抽空到紐約郊區宋寓一晤。但就這方麵而言,島內婦女界能夠會晤宋的也已經不多,惟有錢劍秋、王亞權、趙筱梅等幾人。由宋美齡直接提拔起來的台灣“婦工會”主任錢劍秋年歲較高,很少訪美,訪美必獲接見。王亞權因為近年來執掌“婦聯會”業務,而“婦聯會”係宋美齡當年的手創,所以也是宋美齡願意接見的人士之一。趙筱梅則是昔日為宋美齡主持過育幼院的人。其他一般的及近年來崛起的政要,宋美齡對他們不感興趣。
宋美齡隱居長島期間,對台灣當局的人事安排仍有一定的影響力,保護著自己的親信。前台灣“空軍總司令”、現任台灣“華航”董事長的烏鉞,在王錫爵投奔大陸的事件中,單獨獲得留任(總經理劉德敏等被罷了官),據悉即出自宋美齡的意圖。
1986年6月,蔣緯國出任台灣“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的訊息,從台灣傳到紐約宋美齡那裏,宋美齡對自己一向喜歡的二兒子,曾特電致賀,勉勵他堅持崗位,做好“政府”及“國家”所交付給的一切任務。台灣當局高層人士變動獲得宋美齡致電稱賀的,蔣緯國似乎還是第一人。
同年10月,蔣緯國因病住進“榮民總醫院”時,據說宋美齡還曾打電報詢問他的病況。電報由台北轉到“榮民總醫院”蔣緯國手中時,蔣緯國至為感動,立即電複其病情。
宋美齡雖然隱居山林,然而對政事的關心程度絲毫不減。在島內有她的耳目。與她長期保持通信的人,計有中文及英文兩要員。中文是台灣“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英文則是沈昌煥這位被稱為外交上的大檔頭人士。秦孝儀自1953年間因在陽明山受訓時一篇古樸簡練的自傳獲得蔣介石的賞識。當時,秦孝儀隻是國民黨中央四組的專門委員,四組即今之“文化工作會”。於陽明山結業後奉令調官邸服務,到了蔣介石去世,他一直隨侍在蔣身邊前後逾二十餘年。由於常年隨侍的關係,獲得宋美齡的賞識,宋美齡的一些對外中文文稿,均出自秦孝儀的手筆。由於宋美齡信任秦孝儀,所以宋離台11年,中文方麵的文件仍由美國電告秦孝儀代筆。1983年,宋美齡先後發表的《致廖承誌賢侄》、《致鄧穎超女士》的公開信,據悉也係由宋美齡指示要點後,由秦孝儀執筆。
(蔣緯國與宋美齡合影)
歲月滄桑,雖說宋美齡在美國長大,並在美國受教育,可是,11年如一日,身邊都是陌生之人,二次大戰中依然健在跟她有過多麵之緣的美國友人,幾乎寥若星辰,他們即使在,也多半風燭殘年,行動不便,所以幾乎沒有來往。而在美國政壇上的要角,對宋美齡來說,多半已經是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了,與她更無聯誼。
在美國的蔣家後代中,隻有蔣經國的長女蔣孝章一直住在美國的舊金山,她經常到紐約來看望孤寂的祖母。同時蔣緯國也曾數次代表蔣經國專程到美國向母親請安,聊以寬慰老夫人寂寞的心。
(蔣孝章(左)、宋美齡、蔣方良的合影)
一人獨居,宋美齡對蔣介石的思念有增無減,愈久彌堅。她的居處到處可見蔣介石的照片,奉祭蔣介石的香花長年保持鮮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