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2 / 3)

真正能說好謊言並不比說真話容易,首先我們應消除對謊言的偏見和罪惡感,這樣,我們才能把謊言說好。

央求不如婉求,勸導不如誘導

人生在世,求人辦事在所難免,但如何求人卻是一門大學問。在這裏,介紹一種方便而又實用的技巧——婉求和誘導!

“婉求”就是不直接出麵或不直取目的,而是繞開對方可能不應允的事情,選擇一個臨時擬定的虛假目的作幌子,讓對方接受下來,當對方進入圈套之後,你的求人目的也就達到了。

誘導就是掩蓋自己的真實目的,以虛掩實,讓對方無從察覺。表麵上好像自己沒有這種企圖,或者讓對方感到某種企圖並非始於自己,這樣,對方很可能就不再有所戒備和顧慮,求人的事多半在這種情況下都能辦成。

誘導的最大特點就是含而不露和露而不顯。在取得對方信任的前提下,從奉托小事人手,一步一步地誘導對方為你辦事。一旦對方進入你的計劃之中,還可以進一步鞏固你們之間的關係,為進一步求人打下基礎。

美國人雷特是格裏萊創辦的《紐約論壇報》的總編輯,他身邊缺少一位精明幹練的助理。雷特的目光瞄準了年輕的約翰·海,他需要約翰·海幫助自己成名,幫助自己成為成功的出版家。而當時約翰剛從西班牙首都馬德裏卸除外交官職,正準備回到家鄉伊利諾州從事律師職業。雷特看準了約翰是把好手,可他怎樣使這位有為的青年拋棄自己的計劃來報社裏就職呢?

雷特請約翰到聯盟俱樂部去吃飯。飯後,他提議請約翰到報社去玩玩。從許多電訊中間,他找到了一條重要消息,那時恰巧國外新聞的編輯不在,於是他對約翰說:“請坐下來,為明天的報紙寫一段關於這條消息的社論吧。”

約翰沒有拒絕,提筆就做。社論寫得很棒,格裏萊看後也很讚賞,於是雷特請他再幫一星期、一個月,漸漸地幹脆讓他擔任這一職務。就這樣,約翰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回家鄉做律師的計劃,而留在紐約做新聞記者了。

雷特憑著這一策略,獵獲了他物色好的人選,而約翰在試一試、幫朋友忙的動機下,毫無壓力、興致很高地扭轉了他人生航船的方向。事前,雷特一點都沒有泄露自己的本意,他隻是勸誘約翰幫他趕寫一篇小社論,但最後圓滿地實現了自己的求人目的。由此可以得出一條求人的規律,那就是:央求不如婉求,勸導不如誘導。

在運用這一策略的同時,要注意的是:誘導別人參與自己的事業的時候,應當首先引起別人的興趣。當你要誘導別人去做一些很容易的事情時,先得給他一點小勝利。當你要誘導別人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時,你最好給他一個強烈刺激,使他對做這件事有一個成功的渴望。

貝爾是電話機的發明人,他一直在尋求提供資金的合作者。一次,他來到大資本家許拜特先生家中,他知道許拜特是脾氣古怪的人,向來對電氣事業不感興趣。怎樣讓他發生興趣並為之解囊呢?

貝爾沒有直截了當地向對方說明,預算能獲得多少利潤,也沒有對他解釋電話機的科學道理。他坐下來,先彈起客廳裏的鋼琴。彈著彈著,他忽然停下來對許拜特說:“你可知道,如果我把這隻板踏下去,向這鋼琴唱一個聲音,這鋼琴便也會複唱出這聲音來。譬如,我唱一個Do,這鋼琴便會應一聲Do,這事你看有趣嗎?”

許拜特放下手中的書本,好奇地問:“這是怎麼回事?”這時,貝爾才詳細地向他解釋了和音和複音電話機的原理。通過這次談話,許拜特願意負擔一部分貝爾的實驗經費,貝爾如願以償。

當對方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他被一種渴望成功的意識刺激著,於是,他就會很高興地滿足你的請求。許多成功人士都懂得這種求人合作的重要策略,他們通過對工作的介紹,激發對方的好奇和興趣,誘導其深入地了解工作的原理,和目前所麵臨的困難,那麼,對方暫時可能忽略利益上的得失,從而慷慨解囊。

寧做傻中精,不做精中傻

許多時候,現象和本質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比如精明和愚鈍,有些人看似愚鈍笨拙,實際上卻是心底透亮;而有些人表麵上精明靈透,骨子裏卻糊塗愚鈍。前一種人可謂傻中精,後一種人則是精中傻。很顯然,傻中精是真正的精明,精中傻倒是真正的“傻氣”。除非是智商低劣的原因,否則貌似愚鈍的人往往是精明的人。

美國第九屆總統威廉·亨利·哈裏遜出生在一個小鎮上。小時候,他是一個很文靜又怕羞的孩子,人們都把他看做傻瓜。鎮上的人常常喜歡捉弄他。他們經常把一枚五分的硬幣和一枚一角的硬幣扔在他麵前,讓他任意選一個。威廉總是撿那個五分的,於是大家都嘲笑他“傻”。

有一天,一位婦人看到他可憐,便對他說:“威廉,難道你不知道一角錢要比五分錢多嗎?”

“當然知道!”威廉慢條斯理地說:“不過,如果我撿了那個一角的,恐怕他們就再也沒有興趣扔錢給我了。”

在他人眼中通常不聰明的人,自己也並不覺得聰明的人,實際上可能是真正的聰明人。

在實戰當中,張作霖也是一個善於裝“傻子”的高手。

袁世凱稱帝後,論功行賞。張作霖以一師長資格破格封為二等子爵。但是張作霖卻大失所望,問:“子爵是怎麼回事?”

當聽到“子爵下於伯爵一等,再上為公為侯”時,張作霖大怒道:“吾何能為人做子?”於是請假表示不滿。

袁世凱稱帝後不久便四麵楚歌,張作霖對此早有對策。他一方麵對袁世凱表示願為南征先鋒,等騙到了槍械之後,又翻臉變色,在“奉天人治奉天”的口號下,準備驅逐段芝貴,奪取督軍大權。

張作霖自稱“不懂政治”,但是在“驅段”這出戲中表演得異常精彩。他利用馮德麟與段芝貴的矛盾,讓馮德麟出頭角鬥,自己在幕後操縱。

馮德麟為“驅段”找到了張作霖,說:“段芝貴是清末的敗類,貪官汙吏,人所共知,現在他仍然居奉天人士之上,我們決不甘心,應趕快驅逐他,由奉天人來幹一幹,雨亭以為如何?”

張作霖一聽正中下懷,於是向馮德膦請教驅段芝貴的辦法。馮說:“這不難。由我們二十八師唱黑臉,和他正麵衝突,由二十七師唱白臉,用‘嚇’字向他威逼,使他畏罪而逃。”張作霖心中暗喜,鼓掌讚成說:“好!讓各方麵人也知道,我們奉天人是不好惹的。”

於是,張作霖布援軍隊夜間開槍鬧事,自己到將軍署對段芝貴說:“馮德瞵把兵開來了,要進兵沈陽,反對上將軍。”

段芝貴忙問怎麼辦,張作霖道:“不要緊,我有防備。”

段芝貴剛安下心不久,張作霖又來報告:“這回馮德麟把二十八師全開來了,我也沒有辦法。”並聲稱二十八師和二十七師部分官兵聯絡奉天各界團體要懲辦帝製禍首。

聽到要懲辦帝製禍首,段芝貴渾身發抖,又問怎麼辦。張作霖一言不發,在桌上大書一個“走”字。段芝貴如夢方醒,馬上致電中央要求去天津養病,並調官款200萬,軍火若幹,乘專車趕赴北京。

段芝貴離奉時,張作霖向他贈送大批禮物,並滿臉戚容作悲傷狀,盼望段早日回奉。背地裏張作霖卻通知馮德麟,攔截段芝貴,向他索取私帶的公款和軍火,讓他當眾出醜,無臉再回奉天。

當段芝貴專車到達溝幫子車站時,馮部汲金純指揮的一個團,由邱團長帶領登車檢查。邱某上車後即向段芝貴宣讀奉天軍民團體打來的電報,指責段為帝製禍首,又攜款畏罪潛逃;希望汲旅長截住段芝貴押赴沈陽依法懲製。段芝貴嚇得失魂落魄,狼狽不堪,擔心回沈陽老命不保。這時,張作霖致電讓專車通行。

正當段芝貴向袁世凱哭訴馮德麟的無理時,張作霖密與馮德麟起草了《奉天保安會章程》,由馮德麟出麵,成立自治期成會,提出奉人治奉。

袁世凱大吃一驚,在段芝貴的極力推薦下,任命張作霖為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並兼巡按使,馮德麟為軍務幫辦。袁世凱死後,改為奉天督軍兼省長。這樣,借著全國反袁。張作霖圖謀攫取了奉天軍政大權。

此後,張作霖獨霸奉天,使他的督軍之位更加牢固,成了說一不二的“奉天王”。

有一些人喜歡自作聰明,這樣的人往往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眼力或能力,看問題死心眼兒,看不到事物間的變化和聯係。過分自信且又自負,結果在世事的紛爭中總是充當別人的炮筒、玩偶或替罪羊,這樣的人被稱做“精中傻”。“精中傻”往往是表麵看來挺精明,實際上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說的正是這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