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之上,視別人為人;在人之下,視自己為人
孟德斯鳩曾說:人生而平等,根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沒有權力借後天的給予對別人頤指氣使,也沒有理由為後天的際遇而自怨自艾。在人之上,要視別人為人;在人之下,視自己為人。這是做人的一種基本姿態,也是為人的原則之一。因此,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摒棄對他人的狹隘與偏見,平等地待人。
玫琳·凱是美國著名的管理專家,在她成名之前曾是一家化妝品公司的推銷員。
有一次,她參加了一整天的銷售練習,很渴望能和銷售經理握握手。那位經理剛剛作了一篇十分鼓舞人們士氣的演講。玫琳整整排了3個小時的隊,好不容易才輪到她和那位經理見麵。但遺憾的是,那位經理根本沒有拿正眼看她,隻是從她的肩膀上方望過去,看看隊伍還有多長,甚至根本沒有察覺他要與瑪麗握手。玫琳等了3個小時,就獲得了這樣的一個接待!她覺得人格上受到了侮辱,麵子受到了傷害。於是她立誌做一個經理:“如果有一天人們排隊來和我握手,我將給每一個來到我麵前的人全然的注意——不管我當時多麼疲勞!”
後來,玫琳·凱的願望真的成為了現實。以她自己名字命名的化妝品公司終於成為一家具有相當規模的大企業,也有很多她的慕名者來找她握手,她確實始終堅持她以前曾發過的誓言。她說:“我有很多次站在長長的隊伍前,與各種人土作長達數小時的握手,一旦感覺疲勞了,我總是想起自己從前排對和那位經理握手的情形,一想起他不正眼瞧我給我帶來的傷害,我立即打起精神,直視握手者的眼睛,盡可能地說些比較親近的話……”
在人之上,要視別人為人;在人之下,要視自己為人。這不僅是一個心態的問題,也是一個道德問題。其實,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態度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英國女王維多利亞作為英國皇權至高無上的擁有者,一向都很傲慢。
一次,在和丈夫阿爾伯特親王發生激烈口角的時候,也流露出了居高臨下的語氣,傷害了親王作為男性的尊嚴。為了表示不滿,親王一句話也沒有說就進了自己的房間,並把門緊緊地關了起來。幾分鍾之後,有人來敲門了。
“誰?”親王氣呼呼道。
“我,快給英國女王開門。”維多利亞依舊傲慢地回答。
阿爾伯特一聽,心裏就不大受用,更別說開門了。隔了許久,敲門聲再次響
起,但這次溫柔了許多,還聽到一個聲音輕輕地說道:“阿爾伯特,是我,維多利亞,你的妻子。”
房門打開了,怨氣全消的阿爾伯特站在門口,兩個人終於重修舊好。
維多利亞女王把宮廷裏的那一套架勢拿到兩個人的世界來顯示顯然是錯的。處於劣勢地位的人們原本就很敏感,任何一點點異常的舉動都會引起他們極大的注意,就像人們常說的那樣,在矮個子麵前別說短話,處於高位的人要照顧底下人的情緒。同時,處於卑微地位的人們更應樹立起自尊自強的信念,因為很多時候,如果連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話,又怎麼能讓別人看起你呢?
幾年前,一家韓國公司裏,中國員工因工作權益問題與韓方老板發生了衝突,而且愈演愈烈,最後憤怒如一頭母獅的女老板提出要當事人向她下跪以示悔悟和賠禮道歉,否則就扛起行李走人。很多工人在老板的淫威下屈服了,彎下了他們那一雙雙本已習慣站著工作的雙膝。正當女老板用她那傲慢而又洋洋自得的眼睛逡視著時,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卻筆挺地站到了她的麵前。“為什麼不跪?”女老板咆哮著。“因為你沒有權力那樣做!”中國小夥子以一種憤怒而又傲不可侵的目光逼視著她。“在這裏你必須聽我的,不然就滾!”女老板氣急敗壞地將手中的文件夾狠狠地摔到了桌上。就這樣,這個年僅20幾歲的鄭州小夥子當日就被開除了。
當時這次事件在國內刮起一場不小的風波,幾乎全國大大小小所有的媒體都予以不同程度的關注,甚至有些大學和其他機構還就此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研討。就這件事本身而言,除了民族情緒的作用外,還有一些更為本質的東西,那就是做人的尊嚴。那個小夥子之所以被人崇拜,被人頌揚,就是因為他用自己的語言和行動捍衛了一個民族的尊嚴和自己的做人尊嚴。
鬆下幸之助在給他的員工培訓時曾有過這樣的一段論述:“不怕別人看不起,就怕自己沒誌氣。人須自重,爾後為他人所重。應該讓人在你的行為中看到你堂堂正正的人格。”當然,自重並不僅在於不自卑,也在於不要在行為表現中玷汙甚至喪失人格。
著名的成功學者戴爾·卡耐基在談到人際交往時也曾提道:過分自卑,缺乏自信心的人,對人際關係謹小慎微、過於敏感的人,對他人批評過分的人以及完成工作任務後過分自誇的人等,都影響與人交往。卡耐基曾指出:“指責和批評收不到絲毫效果,隻會使別人加強防衛,並且想辦法證明他是對的。批評也很危險,會傷害到一個人寶貴的自尊,傷害到他自己認為重要的感覺,還會激起他的怨恨。”所以,他建議不要指責別人,而要:“嚐試著了解他們,試著揣摩他為什《做出他做的事情。這比批評更有益處和趣味,並且可以培養同情、容忍和仁慈。”
富蘭克林說他做外交官成功的秘訣是:“尊重任何交往對象。我不會說任何人的缺點……我隻說我認識的每一個人的優點。”
要踏實處世,切忌急功近利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做人做事還需忍耐,步步為營。凡是成大事者,都力戒“浮躁”二字。隻有踏踏實實的行動才可開創成功的人生局麵。急躁會使你失去清醒的頭腦,在你奮鬥過程中,浮躁占據著你的思維,使你不能正確地製定方針、策略而穩步前進。所以,任何一位試圖成大事的人都要扼製住浮躁的心態,
隻有專心做事,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古代有個叫養由基的人精於射箭,且有百步穿楊的本領。據說連動物都知曉他的本領。一次,兩個猴子抱著柱子,爬上爬下,玩得很開心。楚王張弓搭箭要去射它們,猴子毫不慌張,還對人做鬼臉,仍舊蹦跳自如。這時,養由基走過來,接過了楚王的弓箭,於是,猴子便哭叫著抱在一塊,害怕得發起抖來。
有一個人很仰慕養由基的射術,決心要拜養由基為師,經幾次三番的請求,養由基終於同意了。收為徒後,養由基交給他一根很細的針,要他放在離眼睛幾尺遠的地方,整天盯著看針眼,看了兩三天,這個學生有點疑惑,問老師說:“我是來學射箭的,老師為什麼要我幹這莫名其妙的事,什麼時候教我學射術呀?”
養由基說:“這就是在學射術,你繼續看吧。”這個學生開始還好,能繼續下去,可過了幾天,他便有些煩了。他心想,我是來學射術的,看針眼能看出什麼來呢?這個老師不會是敷衍我吧?
養由基教他練臂力的辦法,讓他一天到晚在掌上平端一塊石頭,伸直手臂。這樣做很苦,那個徒弟又想不通了,他想,我隻學他的射術,他讓我端這石頭做什麼?於是很不服氣,不願再練。養由基看他不行,就由他去了。後來這個人又跟別的老師學藝,最終投有學到射術,空走了很多地方。
其實,如果他能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甘於從一點一滴做起,他的射術肯定就會有很大的進步。
秦牧在《畫蛋·練功》文中講道:“必須打好基礎,才能建造房子,這道理徊淺顯。但好高騖遠,貪抄捷徑的心理,卻常常妨礙人們去認識這最普通的道理。
從處世謀略上講,“是技皆可成名天下,惟無技之人最苦;片技即足自立天下,恰多會之人最勞。”若什麼都隻是淺嚐輒止,不肯鑽研卻又想馬上取得成效,是不可能的。好高騖遠者並非定是庸才,他們中有許多人自身有著不錯的條件,若能結合自己的實際,製訂切實可行的行為方針,是會有光明的前途的。如果一味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就會成為高遠目標的犧牲品。
現在有許多年輕人不滿意現實的工作,羨慕那些大款或高級白領人員,不安心本職工作,總是想跳槽。其實,那些人大多看似風光,但其中的艱苦搏殺也非一般人所能承受。沒有十分的本領,就不應做此妄想。我們還是應該腳踏實地,做好基礎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上成功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