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1 / 3)

學會隱藏自己,隱藏自己不等於埋沒自己

曾國藩練兵時,每天午飯後總是邀幕僚們下圍棋。一天,忽然有一個人向他告密,說某統領要叛變了。告密人就是這個統領的部下。曾國藩大怒,立即命令手下將告密者殺了示眾。一會兒,被告密要叛變的統領前來給曾國藩謝恩。曾國藩臉色一變,陰沉著臉,命令左右馬上將統領捆綁拿下。

幕僚們都不知為什麼,曾國藩笑著說:“這就不是你們所能明白的了。”說罷,命令把統領斬首了。他又對幕僚們說:“告密者說的是真實的,我如果不殺他,這位統領知道自己被告發了,勢必立刻叛變,由於我殺了告密的人,就把統領騙來了。”

日本的前圍棋高手高小秀格,曾以“流水不爭先”為座右銘。他在和別人對弈時,常把陣式布置得如同緩緩的流水一樣悠閑散漫,讓對手掉以輕心,絲毫不加戒備。但一經發動自己的陣勢,卻能在瞬間聚湧流水波瀾中所蘊藏著的無限能量,使對手在驚慌失措中迅速被擊潰,投子認輸。

這種“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做法,無論是在戰場、官場還是商海中都屢見不鮮,而且往往能夠出奇製勝,收到奇效。

在複雜的現實生活中,適當的隱藏自己也是必要的。如果你下決心要做一件事,是不是要讓別人知道呢?親友要是知道了,會把他們的經驗、想法甚至是想象的東西統統講給你,讓你無法分辨、無所適從。“小馬過河”就是一個最貼切的例子。你的對手或者敵人要是知道了,更會千方百計地給你出難題設障礙,即使最終你的目的達到了,也是疲累欲死,滿身傷痕。

所以說,人活著,學會隱藏自己的意圖非常重要。一方麵,它可以使你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自誤;另一方麵也可以借此迷惑你的對手和敵人,減少幹擾,等到他們驚覺時,你早已是一騎絕塵,他們也隻有望而興歎的份了。

當然,隱藏自己並不等於埋沒自己。隱藏是手段,是方法,藏到有利時機果斷出擊,徹底打敗對手才是目的。

南宋時,嶽飛的部將董先奉命去迎擊南侵的金兵。金兵有上萬人,而嶽家軍則隻有幾千人。怎樣以寡擊眾,以少勝多呢?董先想出一條妙計。

他首先縱兵深入,但一與金兵交鋒便全身而退,一日退百裏,連退三日,手下的兵士越退越少。有些部將極不滿意,說與其現在接連退卻,還不如先前戰死疆場。一直到第三天,董先眼見大家的憤慨之情都已被激發起來,這才告訴大家到了拚死作戰的時候了。於是,全軍上下齊心協力,一鼓作氣打反擊,壓迫敵人步步後退。

當潰不成軍的金兵退到唐州的牛蹄、白石二地的時候,正想放下兵器吃飯,誰知董先兩天前縱兵深人時埋伏在此地的軍隊猛地掩殺出來,大敗金軍。

毛主席有過一句名言:拳頭收回來,是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首先是依靠隱藏而取得勝利的,但如果沒有最後的反擊,他的隱藏有什麼意義?可見,隱藏自並不等於埋沒自己,不是與世無爭,更不是逆來順受任人宰割。

《易經》上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隱藏也是如此,關鍵在一個“動”字上。它不是單純地為了藏而藏,而是為了更好地表現,為了取得更大的成績、獲取更大的成功而藏的。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隱藏,作為提升生命境界的技能和手段,所追求的是和這個生命境界相應的輝煌。

所以說,我們不僅要知道藏什麼,更需要知道為了實現我們的目的怎麼去藏。

“藏”是手段,不是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表現,是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

讀懂他人,找準對方的需求

乾隆一生多次去江南巡遊。乾隆下江南的真正意義除實地考察一些民情外,更主要的便是遊山玩水。因此在隨從官員中,少不了紀曉嵐、劉墉、袁枚等文人雅土們開心湊趣,開心解悶,而每次下江南都能給後世留下一些可供談笑的風流佳話。話說這年,乾隆皇帝在宮裏住得煩悶,又想出來走走,決定再次下江南,隨行人員中依舊有紀曉嵐、袁枚、和坤等人。

出得紫禁城,拋卻宮中的繁雜事務,立刻覺得神清氣爽,格外舒暢。不多時間即到了通州。乾隆打起轎簾一看,通州道路寬暢,行人來來往往,車水馬龍,一片熱鬧景象,立刻來了興致,召紀曉嵐至轎前說:“紀愛卿,通州乃京門首驛,一派繁華,你可知江蘇也有一通州,也是交通要道,這真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紀曉嵐一聽,知道乾隆無意中出了一個上聯,要自己對下聯。剛出京,可千萬不能掃了皇帝的雅興。可這個上聯說的巧,下聯很難對。紀曉嵐往路左右一瞅,看到有好多當鋪,便有了主意,說:“萬歲,你瞧這路東西兩側,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乾隆一聽,說:“紀愛卿果然名不虛傳,此聯對得即景生辭,自然天成。”隨後君臣一行棄馬登舟,沿著京杭運河興致勃勃地繼續南行。

來至滄州地界,遠遠看到運河東岸有一寺院。乾隆說:“紀愛卿,到了你老家滄州了,這是什麼寺院如此恢弘?”

紀曉嵐馬上回答:“啟稟萬歲!此乃滄州名刹水月寺。”

乾隆說:“水月寺,好啊!紀愛卿,我有一聯,你何不對來?”

紀曉嵐說:“請皇上賜聯!”

乾隆吟道:“水月寺魚遊兔走。”這個上聯看似平常無奇,實則構思巧妙,水中有魚,月中有兔,月映水中,兔伴魚動。又是本地風光,現成之景。

紀曉嵐聽後,略加思索,便說:“山海關虎躍龍飛。”山海關對水月寺,虎躍龍飛對魚遊兔走,而且山中有虎,海中有龍,山海關本身又依山傍海,上下呼應,自然貼切,乾隆聽後拍手稱妙。

君臣一行過了長江,大自然也換了個天地,一改江北遼闊粗獷的麵貌,處處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乾隆不住稱好。

這時江南大才子袁枚上前說:“萬歲,我們南方是多山多水多才子。”乾隆稱是。

紀曉嵐上前說:“袁大人,你們南方雖是多山多水多才子,但我們北方有一天一地一聖人。”

乾隆聽後說:“紀愛卿真是厲害,連開玩笑也不讓過。”說完三人哈哈大笑,繼續前行。

到了杭州,已是黃昏時分,君臣一行下榻行宮。

第二天一早,暢遊西湖。西湖的早晨別有一番景致:四周嫋嫋的炊煙,湖麵上一層薄霧,水中的紅鯉成群結隊地遊來遊去。遠處有一艄公頭戴鬥笠,身披蓑衣,劃著小船,唱著漁歌,悠哉悠哉,自得其樂。見此情景,乾隆興致大增,問到:

“眾位愛卿,誰能就眼前景象用十個‘一’字做一首詩?”話音落後,沉默了很長時間,無人答話。

乾隆說:“論文才,有‘南袁北紀’之說,袁愛卿先說說看。”隻見袁枚搜腸刮社,一臉的木訥,說:“萬歲,微臣愚鈍,一時想不起來。”

乾隆說:“那紀愛卿呢?”

其實紀曉嵐早就想好了,隻是一路上出盡了風頭,這次不願占先罷了。聽到皇上欽點,才輕輕吟道:“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艄公一釣鉤;一拍一呼還一笑,一人獨占一江秋。”吟罷,大家一數不多不少,正好十個“一”字,乾隆讚歎到:“論才華還是紀愛卿勝大家一籌啊!”

君臣等人一唱眾和,妙語連珠,氣氛高漲,時不時地傳出一陣笑聲。不覺已到傍晚,豔紅的晚霞照在湖上,波光粼粼,樹影倒立,給美麗的西湖增加了一層誘人的光環。

“動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與人相處和交往的過程中,如何才能“讀懂”別人,是一門非常難以掌握的處世智慧。這對於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現實生活中,倘若能夠在和別人,尤其是和上司或重要的人物在一起的時候,把握準了他們的所好,倘若也是你的所長的話,倒是不妨露一手,讓他也對你另眼相待。事情也許就會在不經意間向著有利於你的方向發展!

警惕“變臉術”,防做“冤死鬼”

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在中國掀起轟轟烈烈的維新變法運動。他們的活動得到光緒帝的支持,但他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慈禧太後控製著朝政。光緒帝想借助變法來擴大自己的權力,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打擊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勢力。作為精於權術和政治鬥爭的慈禧太後,她當然感覺出自己權力受到威脅,所以對維新變法橫加幹涉,肆意破壞。於是,這場變法運動實際上又變成了光緒帝與慈禧太後的權力之爭。在這場爭鬥中,光緒帝感到自己的處境非常危險,因為用人權和兵權均掌握在慈禧的手中。為此光緒帝憂心忡忡,有一次他寫信給維新派人土楊銳:“我的皇位可能保不住。你們要想辦法搭救。”維新派為此都很著急,決定伺機發動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