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1 / 3)

做人要厚道,做事要聰明

有一個無鎖不開的老鎖匠,想將最後保留的絕活傳給兩個徒弟中的一個,決定考驗一下兩個徒弟。

他搬來兩個保險櫃,一人一個,兩個徒弟都很快打開了。老鎖匠問兩個徒弟看到了什麼。徒弟甲兩眼放光,興奮地喊道:“裏麵有好多鈔票!”而徒弟乙卻說:“我隻按照你的要求開鎖,並沒注意看裏麵有什麼。”

老鎖匠當即決定把絕活傳授給徒弟乙,因為他厚道,他心中有一把鎖,能夠鎖住惡念和貪欲。

還有一家公司招聘職員,主考官問了這樣一道算術題:10減1等於多少?應試者甲說,你想讓它等於幾,它就等於幾。而乙回答是等於9,結果被錄用了。

有人問主考官為什麼會出這道題,回答說:“是幾就是幾,麵試的目的就是看應試者做人厚道不厚道。”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個人是真正的傻瓜,所以,在日常交往中,總用厚黑學是行不通的。隻有將心比心、以心換心,老老實實待人接物,才能博得他人的信任與欣賞。比如上麵兩個故事中的徒弟乙與應試者乙。

簡單來說,“做人要厚道”就是: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複雜點說,厚道的內涵卻遠比老實要寬泛得多,包括誠實、守信、有道德、有愛心、修養好、替人著想、待人友善等等。

這些內容,無論是儒、道、佛各教,還是世界上各個國家、民族,對此都是持讚成態度的。可見,做人要厚道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通行證”,我們必須要努力取得它。不然,遲早會身敗名裂的。

大仲馬說:“一兩重的真誠,等於一噸重的聰明。”的確,做人不需要什麼聰明,需要的是真誠與厚道。當然,做人應該厚道,但做事卻一定要動腦子、想辦法。

有一個年輕人在報上看到應征啟事,正好是適合他的工作。第二天早上,當他準時前往應征地點時,發現應征隊伍已排了40個人。

如果換作另一個意誌薄弱、不太聰明的年輕人,可能會因為如此而打退堂鼓。但是這個小夥子卻完全不一樣。他認為自己可以動腦筋,運用自己的智慧想辦法解決困難。他認真地想著,看看是否有辦法解決。於是,一個絕妙方法便產生了!

他拿出一張紙,寫了幾行字,然後走出行列,並要求後麵的人為他保留位子。他走到負責招聘的女秘書麵前,禮貌而嚴肅地說:“小姐,請你把這張便條紙交給老板,這件事很重要。謝謝你!”

這位秘書不知原委,就連忙將這張紙條交給了老板。老板打開紙條,看後笑笑交還給秘書。秘書接過一看,也禁不住笑了起來,上麵是這樣寫的:

“先生,我是排在第21號的年輕人。請不要在見到我之前作出任何決定。”

在做事情前,我們要像上麵這個年輕人一樣,多想想怎麼做才能將事情做得更快,做得更好。要丟棄那些“不可能”、“辦不到”、“沒有用”的想法,要不拘一格、法無定法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個青年在街上擦皮鞋,一天最多能擦30雙。除去鞋油和吃飯,最後剩下10元。他琢磨,如果買下對麵的那棟樓,至少要擦500年。假如組織500人擦皮鞋,向他們每人每天收4元,5年後,不就可以買那棟樓嗎?於是,一個擦鞋公司誕生了。5年後,他果然買下了那棟樓。

一位大學生幫人開發程序軟件,他白天上課,課餘開發,有時一頓飯功夫就能搞定一個財會軟件,並且能掙3000美元。他想,自己若成立一個開發公司,雇上幾百人,豈不財源滾滾?說幹就幹,20年後,他果然成了世界上最富的人。

不怕做不到,隻怕想不到。有時候,改變一下做事情的思路與辦法,就頂得上辛辛苦苦地幹100天,甚至100年。

生活中,你和別人的差距就體現在會不會用腦子做事上,雖然一開始時就差那麼一點點,但日積月累就越拉越大。所以,要學會用腦子做事,要善於觀察、學習、思考,方能迎頭趕上。

說過的話一定要做到,無論出現什麼情況

說話算話就是講信用,信守承諾,言必行,行必果。信用是一個人立身之本,是做人的起碼要求。正如美國建國時期的政治家富蘭克林曾對一個青年人說的:“你要切記,信用能夠使一個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聚集起他的朋友們所用不著的所有的錢。借人的錢到了該還的時候一小時也不要多留,否則一次失信,你的朋友的錢袋就會永遠向你關閉。”

宋濂是我國明代一位著名學者。他從小喜愛讀書,但家裏很窮,上不起學,也沒錢買書,隻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所以人們都很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隻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但是宋濂卻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書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於是,他連夜把書抄完了,第二天就把書還給了別人。

還有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學者請教,並約好了見麵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了鵝毛大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裏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天不出發就會耽誤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裏時,老師不由稱讚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能成功!”後來,宋濂果然成為了著名的散文大家。

一個人應允的承諾如果不能兌現,那很難想像,還有什麼樣的事情,能夠成就得了。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沒有信用,就好像車子沒有輪子一樣,是無法走動的。

美國凱特皮納勒公司,是世界性的生產推土機和鏟車的大公司,它在廣告中說:“凡是買了我們產品的人,不管在世界哪一個地方,需要更換零配件,我們保證在48小時內送到你們手中;如果送不到,我們的產品白送給你們。”

他們說到做到,有時為了將一個價值隻有50美元的零件送到邊遠地區,不惜動用直升機,費用竟高達2000美元。

有時無法在48小時內按時把零件送到用戶手中,就真的如廣告所說,把產品白送給用戶。由於經營信譽高,這家公司曆經50年而生意興旺不衰。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美孚石油公司向餐具經銷商猶太人喬費爾訂購了3萬套餐具,交貨日期為1940年9月1日,地點是芝加哥。喬費爾立即請製造商為他趕製。

沒想到,麻煩出來了,製造商因為有其他工作,不能按期交貨。

喬費爾非常生氣,但事已至此,他也沒有什麼其他辦法,隻好催促他們快一些。

對於喬費爾的催促,製造商卻滿不在乎地說:“就算是遲一些,又有什麼關係呢?值得你那麼上火!”

等餐具生產出來後,距離交貨時間隻有8小時,除非用飛機,其他交通工具都趕不上了。

喬費爾隻好用飛機把這些餐具運到了芝加哥。高昂的運費讓他心疼不已。

美孚石油公司的人知道後,隻說了一句:“按期交貨,很好!”對高昂的運費隻字不提。

喬費爾的朋友大為驚訝:“你瘋了嗎,花6萬美金就為了3萬套刀叉?”

喬費爾嚴肅地回答:“就應該是這樣。作為生意人,不管你有任何的理由,你必須按照合同及時地按期交貨。哪怕是由於別人的原因而給你造成損失,你也沒有理由不按期交貨。這就是我們猶太人的規則,必須這樣做啊!”

不過,自那以後,商界都知道了喬費爾是個注重信譽的猶太人,甚至其他各國的許多商人也找他做生意,大量訂單雪片般地飛到他的辦公桌上,這也是喬費爾所沒有想到的。

如果一個人說話不算數,是不會受到別人的信賴和歡迎的。一個商家做出了承諾而不兌現,是不會變得富有的。說到就一定要做到,這不僅是經商之道,也是做人之道。

有人說,遵守諾言是一項重要的感情儲蓄,而違背諾言是一項感情透支。事實也如此,如果一個人開始對你信誓旦旦,而最後卻不了了之,你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因此,不要輕易許諾,要盡量考慮到各種妨礙履行諾言的可變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