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可太寬厚,該反擊時就反擊
為人不可過於寬厚,而應學會對他人的無禮攻擊、吹毛求疵、嘲笑挖苦等以牙還牙,反唇相譏。對方成心讓你下不來台,你怎能隻呆張著口而不自衛還擊呢?
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才華橫溢,有傑出的諷刺才能,又具有很強的個性和正義感。他看不慣並不能容忍一切腐敗現象,於是進行猛烈抨擊,如此一來,他也經常遭到無禮的攻擊、故意吹毛求疵和嘲笑挖苦。對此,他均抱以尖銳的諷刺和嘲弄。其幽默是以牙還牙、鋒芒畢露,同時又妙趣橫生。請看他在一次演講中與個別觀眾的交戰:
他剛講了一個笑話。忽然有人喊道:“您講的笑話我不懂!”
“您莫非是長頸鹿!”馬雅可夫斯基感歎道,“隻有長頸鹿才可能星期一浸濕了腳,到星期六才能感覺到呢!”
“我應當提醒你,馬雅可夫斯基同誌,”一個矮胖子擠到主席台上嚷道,“拿破侖有一句名言:從偉大到可笑,隻有一步之差!”
“不錯,從偉大到可笑,隻有一步之差。”他邊說邊用手指著自己和那個胖子。
詩人接著回答條子上的問題。
一張條子上說:“您說,有時應當把沾滿‘塵土’的傳統和習慣從自己身上洗掉,那麼您既然需要洗臉,這就是說,您也是肮髒的了。”
“那麼您不洗臉,您就自以為是幹淨的嗎?”詩人回答。
“馬雅可夫斯基,您為什麼手指上戴戒指?這對您很不合適。”
“照您說,我不該戴在手上,而應該戴在鼻子上!”
“馬雅可夫斯基,您的詩不能使人沸騰,不能使人燃燒,不能感染人。”
“好的詩不是大海,不是火爐,不是鼠疫。”
對於尖酸刻薄者,對於故意尋釁的敵人,我們不可一味地寬厚下去,讓他小人得意。對這樣的人能忍則忍,忍無可忍時,千萬不要客氣,該反擊時就反擊一把。為人兼有軟硬兩手,才是處世自保並爭取主動的真理。
反擊要懂技巧。首先要會借力使力,順水推舟,借石反砸。其次要冷靜沉著,一擊即中要害,用力迅猛,使對方一下子就啞口無言。最後要注意區分對方的攻擊性質。他是侮辱性的,便叫他自取其辱;他是諷刺,就讓他“回收”諷刺。總之是要讓攻擊者的用力與其受到的反擊力成正比。
張因為和李意見相左,便想在公眾場合故意給李難堪。李在一次發言中,不慎讀錯了一個字,張便在大庭廣眾之下說李:“水平太差,那麼簡單的字都不認得,還好意思在眾人麵前說話!”李見張故意尋釁滋事,也就不客氣了,笑著對他說:“這總比你作錯事不認帳要強一點吧!”
李的話實際是事出有因,張在損壞了別人的東西後,非但自己不承認,還欲嫁禍於人,但又被人揭穿。因為這件醜事人人皆知,因而李的話一出,眾人皆知其意,大家默然相視而笑。張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欲辱人而自取其辱。
李在下不了台的情況下,運用反唇相譏之法,轉移了視線,巧妙地回擊了張的侮辱,也使自己從窘境中擺脫出來。
齊國的相國晏子,將出使楚國。楚王知道這個消息後,便對他左右的人說:“晏嬰是齊國很善於言辭的人,現在正動身來我國,我想侮辱他,用什麼辦法呢?”左右的人出了個主意。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舉行酒宴來招待他。正當大家酒興正濃的時候,兩個差人捆著一個人,走到楚王的麵前。楚王故意問道:“你們捆綁的這人,是幹什麼?”差人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盜罪。”
楚王笑嘻嘻地望著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盜,是嗎?”
晏子站起來離開席位,鄭重其事地回答說:“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桔樹生長在淮河以南,是桔樹;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橘樹。桔樹和橘樹雖然長得很像,但它們結出的果實味道卻不大相同。桔子甜,橘子酸,為什麼呢?由於水土不同啊!如今,在齊國土生土長的人,在齊國時不做賊,一到楚國就又偷又盜,莫不是楚國的水土使老百姓慣於做賊麼?”
楚王聽後苦笑著說:“德才兼備的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現在是有些自討沒趣了。”
反譏時不要激動,要控製情緒。平和的心境對反擊對方有重要作用:一是表現自己的涵養與氣量,以“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大丈夫氣概在氣質上鎮住對方。如果一下子就犯顏動怒,變臉作色,這不是勇敢的行為。二是能夠冷靜地考慮對策,隻有平靜情緒,才能從容選出最佳對策,否則就可能做出莽撞之舉。
在反唇相譏的過程中,不能說了半天,還不得要領,或詞軟話綿。打擊點要準,一下擊中要害;反擊力要猛,一下子就使對方啞口無言。
善於圓場,順暢交際的通行證
做人受歡迎其實就是深諳人際交往中的方圓之術。在需要“圓”的時候圓通一些,便能在複雜的人情關係中,取得順暢交際的通行證。這種做人的技術就是善於圓場。
在社交活動中,能適時地提供一個恰當的台階,使人免丟麵子,是圓場的一大原則。然而,台階怎麼個給法,圓場應該怎麼打,並不是所有的朋友都很清楚。下麵對怎樣圓場作簡單總結。
1.調侃自嘲,低調退出,自找台階。
如果下不了台的事因自己不慎而生,隻有自己承受了。一群二十年後相見的老同學中,有一男一女曾是同桌,因而說話遮攔便少一些。但女同學不久前丈夫因病去世,男同學並不知道,因而在玩笑中一無顧忌地提及其丈夫。另一同學知情,便忙阻止,但他不知其詳,玩笑開得更為厲害。阻止的同學隻得說出實情,這個男同學可謂無地自容,非常尷尬。不過他迅速回過神,先是在自己臉上打了一下,之後調侃地說:“你看我這嘴,幾十年過去了,還和當學生時一樣沒有把門的,不知高低深淺,隻知道胡說八道。
“該打嘴!該打嘴!”女同學見狀,雖有說不出的苦澀,但仍大度地原諒了老同學的唐突,苦笑著說:“不知者不為怪,事情過去很久了,現在可以不提它了。”
一旦因自己失誤而造成不好下台,最聰明的辦法是:多些調侃,少些掩飾;多些自嘲,少些自以為是;多些低姿態,少些趾高氣揚。像上麵的無意中觸人隱痛的男同學那樣,用調侃自嘲之法,低調退出,便容易輕鬆地找到可下的台階。
誰都有可能碰上難下台階的情境,但隻要能多想辦法,給自己找一個台階也並不是太難的事。要給自己找個台階,所有的好方法有一個共同點:都要在窘境中及時調整思路,選擇一個巧妙的角度,改變眼前的被動局麵,想方設法爭取主動。
2.指鹿為馬,巧妙解釋,化解矛盾。
有時某種行為在特定場合中雖有著特定意義,但圓場者為了化解,卻巧妙地解釋為另一種意義。
戈爾巴喬夫偕夫人賴莎訪問美國時,在赴白宮出席裏根送別宴會途中,他在鬧市突然下車和行人握手問好。蘇聯保安人員急忙衝下車,圍上前去,喝令站在戈爾巴喬夫身邊的美國人把手從口袋裏抽出來。他怕行人口袋裏有武器,行人一時不知所措。這時,身後的賴莎十分機智,立即出來打圓場,她向周圍的美國人解釋說,保安人員的意思是要人們把手伸出來,跟他丈夫握手。頓時,氣氛變熱烈了,人們親切地同戈爾巴喬夫握手致意。這裏,賴莎機巧應變,妙打圓場緩解了當時尷尬的場麵。
3.擅用虛榮心,以恭維圓場。
古往今來,君子小人無不愛聽好話,在當事人十分懊惱或不快時,隻要旁人說幾句得體的美言,便雲散天開了。
一次,解縉陪朱元璋在金水河釣魚,整整一個上午一無所獲。朱元璋十分懊喪,便命解縉寫詩記之。沒釣到魚已是夠掃興了,這詩怎麼寫?解縉不愧為才子,稍加思索,立刻信口念道:“數尺綸絲入水中,金鉤拋去永無蹤,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隻鉤龍。”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
南朝宋文帝在天泉池釣魚,垂釣半天沒有任何收獲,心中不免惆悵。王景見狀便說:“這實在是因為釣魚人太清廉了,所以釣不著貪圖誘餌的魚。”一句話說得宋文帝拿起空杯高興地回宮了。
4.善用假設,巧避鋒芒。
在特定的交際場合,有時礙於麵子,有時把握不準,這時可以用假設句去表達。
甲有兩個朋友乙和丙,不料這二人反目成仇,一天乙對甲說,丙在眾人麵前說甲的壞話並揭其隱私。甲聽後半信半疑,罵丙吧,怕冤枉好人;不罵吧,一來怒氣難消,二來怕乙尷尬,他琢磨了一會兒,說了一句兩全其美的話:“如果那樣,丙這人可不咋樣!”
有時,與師長、上級辯論,你認定自己的觀點絕對正確,不能讓步,可是出於禮貌或無條不能堅持,在這兩難境地,假設句可說是最好的解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