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生和班主任爭論男生能不能到女生宿舍串門,老師一口咬定絕對不能。學生很長時間不能說服老師,又見老師似有怒意,為了結束爭論,給老師一個台階下,他巧妙地說:“如果老師說得正確,那我肯定錯了。”這本是一句廢話,它並沒有肯定老師的觀點,然而這位老師聽了卻不再爭執。
有時,對猝不及防或不願、不好回答的提問,也可采用這種句式。問:“你愛王小姐嗎?”回答一:“如果她愛我,我就愛她。”回答二:“如果她可愛,我就愛她。”回答三:“如果我愛她,那就是愛上了她”
由於附加了假設的條件,使表達變得婉轉,所以問話人、說話者和涉及對象都能接受。
5.承認錯誤,誠懇致歉也不失為一種好的圓場辦法。
在交往中,各種矛盾屢見不鮮,但許多矛盾是可以通過道歉消除的。其中,傷害了別人的人,隻要能多些自我反省,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向受害人誠懇道歉,便不難化解矛盾。
周揚是文藝界的主管領導,盡管有政治形勢的原因,使他不得不充當整人的角色,而且後來也成為挨整者之一。但他對“文革”中文藝界許多人的挨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而文藝界有許多人對周揚十分反感。然而“十年浩劫”結束之後,由於周揚在許多會議上對自己的行為做十分沉痛的反思,多次向許多被他整過的人道歉,即使一些人仍耿耿於懷,但畢竟沒有太多的人說周揚一無是處。想來周揚在他的晚年,如果還能比較心安理得的話,這與他向他整過的人道歉,不能說沒有關係。他和許多人的矛盾,在他的道歉中得到了化解。
6.主動背黑鍋,有利於化幹戈為玉帛。
領導對下屬之間發生的糾紛,有時隻要主動地承擔責任,就可以化解雙方的矛盾。
小王和老周同在辦公室工作。一次,小王去市府聽報告,老周不知道,因此對小王很有意見,當麵質問小王為什麼不告訴他聽報告的信息,兩人因此而大吵起來。彭主任了解吵架的原因後,對老周說:“聽報告沒有通知你,這不是小王的錯,是我沒有要他通知你,因為你們兩人有一個人去聽報告就行了。你如果有意見就對我提吧,不要責怪小王啊。”老周聽後,覺得自己錯了,於是主動向小王致歉,他們又和好如初。
7.幽默失靈的時候並不多,用它圓場一般較易奏效。
弗洛伊德說:“最幽默的人,是最能適應的人。”幽默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一句幽默語言能使雙方在笑聲中相互諒解和愉悅。
作家馮驥才在美國訪問時,一位美國朋友帶著兒子去看他。他們談話間,那位壯得像牛犢的孩子,爬上馮驥才的床,站在上麵拚命蹦跳。如果直截了當地請他下來,勢必會使其父產生歉意,也顯得自己不夠熱情。於是,馮驥才便說了一句幽默的話:“請你的兒子回到地球上來吧!”那位朋友說:“好,我和他商量商量。”結果既達到了目的,又顯得風趣。
以上介紹了七種常用的圓場技術,若能舉一反三、活學活用,那效果將更好。當然,圓場之“圓”沒有一成不變的技術,圓場之“場”也無特定無疑的情形。圓場需要有心人,更需要適應性強的有心人。
幫助別人,成就自己
幫助別人成功,是追求個人成功最保險的方式。每個人都有能力幫助別人,一個能夠為別人付出時間和心力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
20世紀50年代初期,有個叫丹尼爾的年輕人,從美國西部一個偏僻的山村來到紐約。走在繁華的都市街頭,啃著幹硬冰冷的麵包,他發誓一定要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然而,對於沒有進過大學校門的丹尼爾來說,要想在這座城市裏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簡直比登天還難,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拒絕了他的求職請求。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時,有一天,他接到一家日用品公司讓他前往麵試的通知。他興衝衝地前往麵試,但是麵對主考官有關各種商品的性能和如何使用的提問,他吞吞吐吐一句話也答不出來。說實話,擺在他眼前的許多東西他從未接觸過,有的連名字都叫不出來。
眼看唯一的機會就要消失,在轉身退出主考官辦公室的一刹那,丹尼爾有些不甘心地問:“請問閣下,你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主考官彼特微笑著告訴他:“這很簡單,我們需要能把倉庫裏的商品銷售出去的人。”
回到住處,回味著主考官的話,丹尼爾突然有了奇妙的感想:不管哪個地方招聘,其實都是在尋找能夠幫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既然如此,何不主動出去,去尋找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想,總有一種幫助是他能夠提供的。
不久,在當地一家報紙上,登出了一則頗為奇特的啟事。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謹以我本人人生信用作擔保,如果你或者貴公司遇到難處,如果你需要得到幫助,而且我也正好有這樣能力給予幫助,我一定竭力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讓丹尼爾沒有料到的是,這則並不起眼的啟事登出後,他接到了許多來自不同地區的求助電話和信件。
原本隻想找一份適合自己工作的丹尼爾,這時又有了更有趣的發現:老約翰為自己的花貓咪生下小貓照顧不過來而發愁,而凱茜卻為自己的寶貝女兒吵著要貓咪找不到賣主而著急;北邊的一所小學急需大量鮮奶,而東邊的一處牧場卻奶源過剩……諸如此類的事情,一一呈現在他麵前。
丹尼爾將這些情況整理分類,一一記錄下來,然後毫不保留地告訴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而他,也在一家需要市場推廣員的公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不久,一些得到他幫助的人給他寄來了彙款,以表謝意。
據此,丹尼爾靈機一動,注冊了自己的信息公司,業務越做越大,他很快成為紐約最年輕的百萬富翁之一。
成功沒有固定的模式。幸運從來不主動光顧你,要靠自己去尋找、去爭取。有時候,給別人幫助的同時,其實也為自己創造了最好的成功機會。
有一天,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將軍乘車回總部參加緊急軍事會議。
那天大雪紛飛,滴水成冰,氣溫甚低,艾森豪威爾的汽車一路奔馳。忽然,他看到一對法國老夫婦坐在馬路旁邊,凍得瑟瑟發抖。他立即命令身旁的翻譯官下車了解詳情,一位參謀急忙阻止說:“我們得按時趕到總部開會,這種事還是交給當地的警方處理吧!”
人在難時拉一把,勝過送佛上西天。艾森豪威爾堅持地說:“等到警方趕到的時候,這對老夫婦可能早已凍死啦!”
原來,這對老夫婦正準備去巴黎投奔自己的兒子,但因為車子拋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不知如何是好。
於是,艾森豪威爾立即把這對老夫婦請上車,特地繞道去了趟巴黎。送完這對老夫婦之後,才風馳電掣般地趕去參加緊急軍事會議。
助人的雙手比祈禱的雙唇更神聖。盡管艾森豪威爾根本沒有行善圖報的動機,然而,他的善心義舉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回報。原來,那天幾個德國納粹狙擊兵虎視眈眈地埋伏在艾森豪威爾必須經過的那條路上。如果不是因善行而改變了行車路線,他恐怕就很難躲過這場劫難。千軍易得,一帥難求。如果艾森豪威爾因遭到伏擊而身亡,那麼整個二戰的歐洲戰史就很可能會因此而改寫!
在我們人生的大道上,肯定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我們是不是都知道,在前進的道路上,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為自己鋪路!
報複最好的方法,在於淡化仇恨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裏,有一次和吉伯、馬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3人行經一處山穀時,馬沙失足滑落,幸虧吉伯拚命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於是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
3人繼續走了幾天,到了一處河邊,吉伯跟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跑到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
當他們旅遊回來後,阿裏好奇地問馬沙為什麼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頭上,將吉伯打他的事寫在沙灘上?馬沙回答:“我永遠都感激他救我,所以要刻在石頭上,至於他打我的事,我不想記仇,希望我的怨氣會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而消失。”
這個馬沙是個聰明人,他知道一個人該牢記對方的恩情,淡忘仇恨。而有些人卻與之相反,他人給自己的恩惠和幫助,認為是理所當然而從不心在感邀;假如他人什麼地方得罪了自己,就勃然大怒、不依不饒!
善於為人處世者,會像馬沙那樣,牢記他人的恩情,而對於他人給自己的傷害,總是想方設法盡快淡忘。因為一個人沒有一點寬闊的胸襟,肯定是成不了大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