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1 / 3)

巧用情景,為成功交際作鋪墊

人的交際活動,總在一定的場合中進行的。有些交際場合,一經人的著意選擇與設計,便形成了特定的情境。一景、一物便能滲透著交際者的意圖,具有鮮明的情境意義,直接或間接地作用於人的交際活動,為交際的主體服務。

情境在交際中雖然表達的是一種弦外音,但其表義功能還是十分鮮明的,並且具有多方麵的用途,無論是政治、軍事方麵,還是商貿或日常生活方麵,用得好,常能收到奇效。

特別是初次交往,對對方的思想、秉性、交往目的不甚明了,利用交際情境,製造友好的氛圍,開辟一條情感通道,便可實現溫馨和諧的交流。

1942年黃炎培任國民參政員時,為推動國共團結商談,從重慶飛赴延安。毛澤東在當時的中央所在地楊家嶺大會堂會客室接見了他。室內光線充足,四壁掛著幾幅畫。其中一幅畫有一把酒壺、幾隻杯子,上寫“茅台”,並有黃炎培題詞:“喧傳有客過茅台,釀酒池中洗腳來。是真是假我不管,天寒且飲兩三杯。”這幅畫是沈鈞儒次子叔羊在國民黨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中,為父親“畫以娛之”的。在請黃題詞時,他想起謠傳紅軍在茅台酒地裏洗腳,題為諷喻,沒想到竟會掛在中共領袖會客的客廳裏。因此他抬眼望去,倍感親切,知遇之情頓湧心底,敞開心扉與毛澤東進行了促膝長談,並造成了他人生曆程的重大轉折。這裏,由中央大會堂會客室及其中的畫就構成了特定的交際情境,微妙地向對方傳遞出真誠、友好、理解的思想意義,為交際活動起了鋪墊作用,因而使交際大獲成功。

人的交際活動中,有時候某個意思不便詳說,也沒有必要詳說,隻要恰當設計並突出某種交際情境,便會意義全出,實現交際的意圖。

l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偕夫人在國務卿羅傑斯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陪同下,乘專機抵達北京,首次訪華。下飛機時,他特意讓警衛把守著機艙口,不準隨行人員跟隨下飛機。尼克鬆隻身走下舷梯,就急忙伸出手主動同周恩來長時間握手,在場攝影記者趕緊拍下這一珍貴的曆史鏡頭。時間,1972年;地點,北京機場;加上中美兩國領導人緊緊握在一起的兩隻大手,這就構成了具有特殊意義的情境。既讓人意會到1954年日內瓦會議期間杜勒斯不同周恩來率領的中國代表團成員握手造成的心理鴻溝,由尼克鬆填平了;又讓人意識到中美兩國的交往,“一個時代結束了,一個時代開始了”。這裏交際情境的運用,適切、典型、具表義作用,勝過若幹的言語。

對對方失當的言行,不當麵表達不滿,而是等到以後,選擇一個適當的情景,向對方做出與之相似的言行,然後再稍加點撥,使對方明白自己的意圖。

妻子坐在縫紉機旁做活,丈夫在一旁不停地發表意見:“慢點…小心點……你的針已經斷了,把布向左拉……停一下……”

妻子生氣地說:“你幹嗎要妨礙我,我會縫!”

“你當然會,我隻是想讓你體驗一下你教導我怎麼擦地板時我的那種感覺。”

在這裏,丈夫采用的就是設置情景的技巧。當他擦地板時,妻子在一旁指指點點、吆五喝六,嚴然一副總指揮的架式。也許是不願當即拂妻子的麵子,丈夫沒有表達自己的不滿,而是在這之後抓住妻子做縫紉活的機會,設置一個與當時相似的情景,讓妻子也體驗一下受人驅使感覺,巧妙地表達了對妻子好為人師的不滿。

需要說明的是,交際情境並非都由自我選擇與設計,如果對方選擇與設計,就要注意交際的情境意義,做到準確理解,靈活應變,防止交際的被動與失誤。

給自己臉上貼金,抬高自己的身價

1937年夏,作為中國國民政府特使團團長的孔祥熙赴英國慶祝英王加冕典禮,孔祥熙為了博得英國皇室的青睞,自稱是聖人孔丘的嫡係後代。其實,在山東曲阜孔氏八房的孔氏家族保存2千多年的孔氏家譜中,並沒有這支世係。孔祥熙曾拉攏當時提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山東曲阜孔氏八房的孔祥榕和孔丘的車把官“衍聖公”孔德成,收買了一些孔氏家譜,為他篡改重修孔氏家譜時補續上去。又把太穀縣孔家的家譜改頭換麵,推溯到明末清初,說是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時,有一房孔氏家族搬遷到山西太穀縣落戶,才有他家這一支係。

孔祥熙自稱是曲阜紙坊村人,於1930年曾出資二千元在紙坊村裏建立了家廟。這個情況表明,孔的家世源於孔祥熙之手。同時為了證實孔的身世,他經常在談話或講演中,夾上幾句《論語》、《孟子》的話,表示博雅。

這次孔祥熙率領國民黨政府特使團到英國時,就宣稱自己是第75世“孔丘公爵”。他曾大言不慚地對人說,他當時受到英國皇室的隆重接待,不是因為他是中國的特使,而是因為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貴族世家子孫“孔丘公爵”。

在當今激烈競爭的人際關係中,如果不懂得為自己“評功擺好”,即使肚子裏真有貨色也是枉然。要實幹,更要借用一些“達官貴人”往自己臉上貼金。

清政府的官場中曆來靠後台,走後門,求人寫推薦信。軍機大臣左宗棠從來不給人寫推薦信,他說:一個人隻要有本事,自會有人用他。”左宗棠有個知己好友的兒子,名叫黃蘭階,在福建候補知縣多年也沒候到實缺。他見別人都有大官寫推薦信,想到父親生前與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來找左宗棠。左宗棠見了故人之子,十分客氣,但當黃蘭階一提出想讓他寫推薦信給福建總督時,登時就變了臉,幾句話就將黃蘭階打發走了。

黃蘭階又氣又恨,離開左相府,就閑踱到琉璃廠看書畫散心。忽然,他見到一個小店老板學寫左宗棠字體,十分逼真,心中一動,想出一條妙計。他讓店主寫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搖回福州。

這天,是參見總督的日子,黃蘭階手搖紙張扇,徑直走到總督堂上,總督見了很奇怪,問:“外麵很熱嗎?都立秋了,老兄還拿扇子搖個不停。”

黃蘭階把扇子一晃:“不瞞大帥說,外邊天氣並不太熱,隻是我這柄扇是我此次進京,左宗棠大人親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總督吃了一驚,心想:我以為這姓黃的沒有後台,所以候補幾年也沒任命他實缺,不想他卻有這麼個大後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見麵,他若恨我,隻消在皇上麵前說個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總督要過黃蘭階扇子仔細察看,確係左宗棠筆跡,一點不差。他將扇子還與黃蘭階,悶悶不樂地回到後堂,找到師爺商議此事,第二天就給黃蘭階掛牌任了知縣。

黃蘭階不幾年就升到四品道台。總督一次進京,見了左宗棠,討好地說:“宗棠大人故友之子黃蘭階,如今在敝省當了道台了。”

左宗棠笑道:“是嘛!那次他來找我,我就對他說:‘隻要有本事,自有識貨人。’老兄就很識人才嘛!”

黃蘭階能夠官拜道台,是用左宗棠這個大貴人為自己臉上貼金,讓總督這個小貴人給他升了官,實在是棋高一著的鬼點子。當然,欺世盜名,瞞天過海,是應該遭受譴責的,清政府的官場腐敗也令人驚詫而痛恨。

單從借力的角度,為自己尋求一些貴人作為背景,借此打開自己的名聲,使自己盡快得到提撥,英雄有用武之地,卻是很值得研究。

金不夠,品味湊

在社會上也並非隻有穿金戴銀才能獲得好評,再說大多數人都是囊中羞澀,打腫了臉也充不了胖子,加上也有人不買暴發戶的賬,所以根據自身特點,有自己的一套模式,也未必被人看輕了。有道是“真人不露相”,“大隱隱於市”。

不花錢表現自我的方法,有如下幾法供選擇:

1.保持自有的特色。

有一家鄰居。倒退10幾年,因為是從農村進城的,丈夫又是個清潔工,就很為一些祖居城裏的街坊不屑。這些年,老兩口做大煎餅生意有了些富裕,孩子們都成家另過了,他們也翻蓋了自家的兩間平房,寬廳大屋。他們沒去買幾千元一套的組合櫃,而是請來家鄉的木工打製了全套城裏極少見到的圓背靠椅,木幾長案。老太太閑來無事,重溫年輕時的舊夢,能用布塊絨線縫製很有味道的工藝品,虎形枕、拚接的“五幅捧壽”門簾、花枝幡桃牆圍……再加上老爺子山東人腔高聲大的爽朗,老太太山東腔細聲細語的嘮叨。

不用說他們自己沉浸在一種鄉土情深的滿足中,連與他們為鄰,也是一種文化氛圍的享受。

2.生活上個檔次。

古人評議文學創作,講“金玉滿堂不是富貴氣象”,講的就是家庭中的行為決定著一個家庭究竟是什麼檔次。曾和一位朋友去一家辦事,進屋,豪華的裝修耀人耳目,卻聽到父親粗俗地大罵著,逼兒子練他剛買回的進口鋼琴。女主人滿臉堆笑迎出,護住身後地上鋪的羊毛地毯,首先是禮讓著要我們換拖鞋。說實話,這樣的家庭再富裕,也沒有上流人家的情調,迎麵而來是毫無風格的市俗之氣。

家庭要上檔次,生活要上檔次,必須給人有種享受不盡的家庭生活的氛圍。富者,甚至有在地下室用極高級的現代聲光設備裝修出逼真江南故鄉環境的大亨;窮者,有在陋室中用自己手剪的紙花裝扮出晉北土窯洞特色的農民工。但無論窮富,也無論他們擁有什麼學曆文憑,他們的家庭都顯示出一種他們獨有的修養,他們獨有的情調,也都給人一種高檔次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