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1 / 3)

要把握好每一次機會,時機一旦被錯過,就永遠不會回頭

這一天,偏僻的小山村突然開進了一輛汽車。這可是件新鮮事,全村人都圍了過來。

從車上走下幾個人。其中一個穿黑皮夾克的中年男子問大家:“你們想不想演電影?誰想演請站出來!”一連問了幾遍,村民們都不吱聲。

這時,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子站了出來。“我想演”。她長得並不漂亮,單眼皮兒,臉蛋紅撲撲的;透出一股山裏孩子特有的倔強和淳樸。

“你會唱歌嗎?’”中年男子問。“會!”女孩子大方地回答。

“那你現在就唱一個!”“行!”女孩開口就唱,邊唱還一邊扭“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裏的花朵真鮮豔……”

村人大笑。因為她的歌唱得實在不怎麼好聽,不但跑了調,而且唱到一半時還忘了詞。沒想到,中年男子卻用手一指:“好,就是你了!”

這個勇敢地向前邁了一步的女孩子叫魏敏芝。她幸運地被大導演張藝謀選中,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中出任女主角,名字很快傳遍了大江南北。

有些時候,機遇在一些人麵前確實是平等的。隻是當機遇突然出現在麵前時,有人卻遲疑了、猶豫了,結果與之擦肩而過;而有的人卻能主動上前,大膽追求,於是便贏得了機遇的傾心。

千萬別輕視那小小的一步,就是它,可能會改變你的一生!

著名的節目主持人楊瀾正因為在機會來臨時,勇於表現自己,從而抓住了成功的機會,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楊瀾的名字是連同《正大綜藝》、春節聯歡晚會一同深深地烙在了中國觀眾的心中。作為當時的一名大學生,她的成功頗具典範意義,是很值得剖析的。她的轉折點來自應聘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主持人。

在此之前,她隻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一名普通的大學生,沒有什麼驚人之舉。如果沒有這次機會的話,楊瀾也可能也會活得很優秀,但卻絕不可能這麼早、這麼快又是這麼轟轟烈烈地成名。

正如楊瀾在自傳裏所說的那樣:“如果沒有一個意外的機會,今天的我恐怕已做了什麼大飯店的什麼經理,帶著職業的微笑,坐在一張辦公桌後麵了。”而這個意外的機會的掌握,正是靠著她的善於表現自己。

這個機會便是泰國正大集團結束了與幾個地方台合作,轉與中央電視台共同製作《正大綜藝》。雙方決定要挑選一位有大學經曆的女孩子做主持人,楊瀾也被推薦參加試鏡。

說實話,楊瀾並不被人看中,隻是因為她的氣質較佳,所以才能一路過關斬將殺入決賽。後據一位導演透露,雖然楊瀾被視為最佳人選,大是被有的人認為還不夠漂亮,所以是否用她尚不能確定。

最後確定人選的時候到了,電視台主管節目的領導也到場了,他們要在楊瀾與另外一位連楊瀾也不得不承認“的確非常漂亮”的女孩子中間選擇一人,這將是最後的選擇。楊瀾的好勝心一下子被激起,她想:“即使你們今天不選我,我也要證明我的素質。”

這次考試兩人的題目是:一、你將如何做這個節目主持人;二、介紹一下你自己。

楊瀾是這麼開始的:“我認為主持人的首要標準不是容貌,而是要看她是否有強烈的與觀眾溝通的願望。我希望做這個節目的主持人,因為我喜歡旅遊,人與人自然親近的快感是無以倫比的,我要把自己的這些感受講給觀眾聽……”

在介紹自己時,楊瀾是這樣說的:“父母給我取‘瀾’為名,就是希望我有像大海一樣的胸襟,自強、自立、我相信自己能做到這一點……”

楊瀾一口氣講了半個小時,沒有一點文字參考,她的語言流暢,思維嚴密,富有思想性,很快贏得了諸位領導的賞識。人們不再關注她是否長得漂亮,而是被她的表現深深吸引住了。

當楊瀾再次回到那個房間,中央電視台已經決定正式錄用她了,這次麵試改變了她的一生。

機會不會平白無故降臨到我們頭上,尤其要想獲得成功的機會,就要善於表現自己。這樣成功的機會才會注意到我們,並且才會來到我們身邊。

西方有一句俗諺:“通往失敗的路上,處處是錯失了的機會。坐待幸運從門前近來的人,往往忽略了從後窗進入的機會”。機會與我們的成敗體戚相關,對於時機的把握,完全可以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有所建樹。不要放棄任何一個機會,哪怕這個機會隻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

要想叩開成功之門,最重要的是耐心和毅力

生活裏的苛責和難堪看上去雖是令人不舒服的遭遇,可是,如果你肯用耐心去包容,它也許就是你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一個年輕人收到了一家大型公司的麵試通知。麵試那天,年輕人精心地梳洗打扮了一番,又換了一條新領帶,以祝福自己好運。上午十點鍾,他走進了公司人力資源部。等秘書小姐向經理通報後,年輕人靜了靜心,提著手提包來到經理辦公室門前,輕輕地敲了兩下門。

“請進。”屋裏傳出經理的聲音。“經理先生,你好!”年輕人慢慢地推開門。

“抱歉,你能再敲一次門嗎?”端坐在沙發轉椅上的經理悠閑地注視著年輕人,表情有些冷淡。經理先生的話雖令年輕人有些疑惑,但他並未多想,關上門,重新敲了兩下,然後推門走進去。

“不,這次沒有第一次好,你能再來一次嗎?”經理示意他出去重新來。年輕人重新敲門,又一次踏進房間。“先生,這樣可以嗎?”

“這樣說話不好——”年輕人又一次走進去:“見到你很高興,經理先生。”“請別這樣。”經理依然淡淡地說道,“還得再來一次。”

年輕人又作了一次嚐試:“抱歉,打擾你工作了。”“這回差不多了,如果你能再來一次會更好,你能再嚐試一次嗎?”

當年輕人第十次退出來時,他內心的喜悅和憧憬已消失殆盡,開始有些惱火。他心想,進門打招呼哪有那麼多講究?這哪是招聘麵試呀,分明是在刁難戲弄人。年輕人生氣地轉身離開,可剛走幾步又停了下來。不行,我不能就這樣逃開,即使公司不打算錄用我,也得聽到他們當麵對我說。於是,年輕人稍稍地舒了一口氣,第十一次敲響了門。這次,他得到的不是難堪,而是熱烈歡迎的掌聲。年輕人沒有想到,第十一次敲門,叩開的竟是一扇成功之門。原來,公司此次是打算招聘一名市場調查員。一名優秀的市場調查員不僅要具備相關的學識,更要具備耐心和毅力等心理素質。這十一次敲門和問候就是考查一個人心理素質的考題。

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是漫長與曲折的過程,他需要我們有持久的耐心以及不斷奮進的耐力。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麼你就得用一生的耐心去麵對失敗。

一位著名的推銷大師,一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因為年齡大了,他即將告別自己的職業生涯,應人們的邀請,他作了一場演說。

這天,會場上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大幕徐徐拉開,舞台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為了這個鐵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

一位老者在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一邊。他穿著一件紅色的運動服,腳下是一雙白色膠鞋。

人們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麼舉動。兩位工作人員抬著一個大鐵錘,放在老者的麵前。主持人邀請兩位身體強壯的聽眾到台上來,推銷大師請他們用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讓它蕩起來。

年輕人掄起大錘奮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後,吊球動也沒動。他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氣喘籲籲,還是未能使鐵球動起來。

會場寂靜無聲。這時,推銷大師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開始認真地麵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敲打。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地敲了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用小錘敲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