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就會有挫折,不要抱怨生命中的挫折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 沮喪地說:“像我這樣的人,如此苟且地活著,有什麼用呢?”釋圓聽後什麼也不說,隻是吩咐小和尚:“施主遠途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片刻,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一把茶葉放進杯子裏,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年輕人麵前說:“施主,請用茶。”
年輕人呷了兩口,搖搖頭說:“這是什麼茶?沒有一點兒茶香。”釋圓笑笑說:“這是有名的鐵觀音啊,怎麼會沒有茶香?”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說:“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沸水送來後,釋圓起身,取了一個杯子, 撮了把茶葉放進去,稍稍朝杯子裏注了些沸水。年輕人俯首去看,隻見那些茶葉在杯子裏上下沉浮,一絲細微的清香輕輕地溢出來。年輕人禁不住要去端那杯子,釋圓微微一笑說:“施主等一下。”說著便提起水壺朝杯子裏又注了一縷沸水。俯身再看時,那些茶葉沉沉浮浮得更雜亂了。同時,一縷更醇更醉人的茶香在禪房裏輕輕彌漫。釋圓就這樣注了五次水,那一杯茶水沁得滿屋生香。
釋圓笑著問:“施主可知同是鐵觀音,為什麼茶味卻不同呢?”年輕人想了片刻說:“一杯用溫水衝沏,一杯用沸水衝沏。”
釋圓笑笑說,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同。用溫水沏的茶,茶葉輕輕地浮在水之上,沒有沉浮,怎麼會散佚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衝沏的茶,衝沏了一次又一次,茶葉沉沉浮浮,就釋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陽的熾烈,秋風的醇厚,冬霜的清冽。
浮生若茶,我們何嚐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而命運又何嚐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茶葉因為沸水才釋放了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隻有曆經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創造人生的輝煌。
奧古斯特·羅丹,19世紀法國偉大的雕塑家,西方近代雕塑史上繼往開來的一代大師,他的雕塑作品《思想者》是現代世界最著名的塑像。
羅丹出生於巴黎拉丁區的一個公務員家庭。父親一直希望羅丹能夠掌握一門手藝,過殷實的生活。但是羅丹從小醉心於美術,為此,父親曾撕毀羅丹的畫,將他的鉛筆投入火爐。羅丹的功課都很差,上課時也在畫畫,老師曾用戒尺狠狠打他的手,使他有一個星期不能握筆。在姐姐的資助下,羅丹上了一所工藝美校,在此,他學習了繪畫和雕塑的一些基本知識,並立下誌向要當一名雕塑家,並把雕塑作為自己的使命。
羅丹去報考著名的巴黎美專,可能是由於他的作品太不合主考者的品位,一連三次都沒有被錄取。羅但遭到如此挫折,決心在也不投考官方的藝術學校了。不久,一直資助她的姐姐病逝,羅丹心灰意懶,決心進修道院去贖罪。後來,在修道院長的鼓勵下,羅丹重新樹立起從事藝術的誌願,於半年後離開了修道院。
在羅丹幾乎喪失信心的時候,他在工藝美校時的老師勒考克一直鼓勵著他。同時他遇到了他的模特兒兼伴侶羅絲,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活。
羅丹創作的頭像《塌鼻人》遭到了學院派的輕視,但羅丹仍是夜以繼日地工作著。他曾在比利時和雕塑家範·拉斯堡合作,稍稍有了一點積蓄。利用這點錢,羅丹訪問了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羅馬等地,研究了那裏保存的各個時期的藝術大師的作品。這次遊曆使羅丹獲得極大的收獲,回布魯塞爾後就創作出了精心構製的作品《青銅時代》。
由於塑像過於逼真,羅丹竟被指控從屍身上模印。羅丹百般申辯,經過官方長時間的調查,才證明這確係羅丹的藝術創作,一場風波就此平息,而羅丹的名聲也由此傳開了。
從比利時回到法國,羅丹的創作已部分地受到了上流社會的承認。1880年,他接受政府的委托,為籌建實用美術博物館設計大門。羅丹以意大利詩人但丁《神曲》中的《地獄篇》為題材,構思了規模宏大的《地獄大門》。這件作品整個創作前後費時達20年,最後也沒有正式完成,但部分構思卻在別的作品中有了體現。
1891年,羅丹受法國文學協會之托製作的巴爾紮克紀念像再一次遭到非議,一些人認為作品太粗陋草率,像一個裹著麻袋片的醉漢。文學協會在輿論嘩然之下,拒絕接受這個紀念像。
但是在1900年巴黎三國博覽會上,一個專設的展廳陳列了羅丹的171件作品,成為藝術界的盛舉。成千上萬的人湧來看《地獄之門》《巴爾紮克》《雨果》,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家和社會名流紛紛向羅丹表示祝賀和敬意。羅丹在法國之外的世界獲得了極大的聲譽,各個博物館爭相購買他的作品,以致能得到羅丹的作品成為一時的時髦事。羅丹終於獲得了成功。
1904年,羅丹被設在倫敦的國際美術家協會聘為會長,羅丹的榮譽達到了一生的頂點。
光榮的羅丹並未就此止步,他惟一的生命便是雕塑。羅丹開始雕塑比真人還大一倍的《思想者》,羅丹親身感受到脫離了獸類之後的思想者承受的壓力,他通過塑像來表現這種拚搏的偉大。這是羅丹最後一部史詩性的作品,當塑像完成後,他也筋疲力盡了。
凡是成功的人,基本上都經曆了很多挫折。在挫折中,他們發現自己的缺點,看清世事,更重要的是磨練了意誌,在經過奮發圖強,最後成就一番偉業。這就是他們成功的路線圖。
好習慣是成功的保護神,壞習慣則是毀滅成功的炸彈
一位沒有繼承人的富豪死後將自己的一大筆遺產贈送給遠房的一位親戚,這位親戚是一個常年靠乞討為生的乞丐。這名接受遺產的乞丐立即身價一變,成了百萬富翁。新聞記者便來采訪這名幸運的乞丐:“你繼承了遺產之後,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乞丐回答說:“我要買一隻好一點的碗和一根結實的木棍,這樣我以後出去討飯時方便一些。”
可見,習慣對我們有著巨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影響著我們的效率,左右著我們的一生。
1998年5月,華盛頓大學有辛請來世界巨富沃淪·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演講。當學生們問到“你們怎麼變得比上帝還富有”這一問題時,巴菲特說:“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原因不在智商。為什麼聰明人會做一些阻礙自己發揮全部功效的情況呢?原因在於習慣。”
比爾·蓋茨對此也深表同感,他說:“我認為沃淪關於習慣的話完全正確。”兩位好朋友道出了自己成功的訣竅。即: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階梯。
“優秀是一種習慣。”這句話是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說的。人出生的時候,除了脾氣會因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東西基本都是後天形成的,是家庭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慣,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習慣,所以他成功了;有的人形成了很壞的習慣,所以失敗了,有的人改掉了壞習慣,最終也成功了,就這麼簡單。
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蒂曾經是個大煙鬼,煙抽得很凶。有一次,他在一個小城的旅館過夜。淩晨兩點鍾時,蓋蒂想抽一根煙。但身上的煙抽完了,要買隻能到幾條街外的火車站去買。
煙癮促使蓋蒂脫下睡衣,穿好了出門的衣服,準備去買煙。在出門那一瞬間,蓋蒂突然停住了,他問自己:我這是在幹什麼?竟要在三更半夜離開旅館,冒著大雨走過幾條街,僅僅是為了得到一支煙。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習慣,這個習慣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於是,蓋蒂下定了決心,不去買煙了。就脫下衣服換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帶著一種解脫甚至是勝利的感覺,幾分鍾就進入了夢鄉。從此以後,保羅·蓋蒂再也沒有拿過香煙。
蓋蒂後來的事業越做越大,成為世界頂尖富豪之一。這與他意識到了習慣的力量是分不開的。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我們每個人都受到習慣的束縛,習慣是由一再重複的思想和行為所形成的。因此,隻要能夠掌握思想,改掉不好的習慣,養成正確的習慣,我們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且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18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著名的政治家及文學家富蘭克林,是北美土地上第一個世界偉人。人們把他稱為資本主義精神最完美的代表:科學的豐碑、“美國之父”等等。
他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就是因為他在年輕的時候就知道“習慣”的重要。富蘭克林22歲時,他為自己製定了13項做人的原則,他每天以此來對照自己,促使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
這13項原則是:自製、慎言、秩序、堅定、節儉、勤勉、誠實、公正、寬容、平靜、整潔、忠貞。這13項原則是富蘭克林成為一世偉人的關鍵,他一生始終不渝地堅持著,成就了他偉大而輝煌的一生。
“我們被鎖鏈束縛,卻從來不知道鑰匙在自己手中。”成功的道路千萬條,成功的方法也數不勝數,但成功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優秀的習慣。因為所有的成功都來源於一些優秀的習慣:勤奮、好學、堅韌、誠信、責任感等等。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隻要我們去有意識地改變和堅持我們的習慣,使良好的習慣植根於我們的潛意識之中,我們便會有效地改變我們的人生,進而通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