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非婭·羅蘭把自己的成就歸功於堅持做自己:“我誰也不模仿。我不去奴隸似地跟著時尚走。我隻要做我自己。”“當你把自己獨有的一麵展示給別人的時候,魅力也就隨之而來了。”
索非婭·羅蘭的例子充分說明了一點,就是凡事要秉持自己的本色,不要模仿別人去換取暫時的回報,這種以丟失自我為代價,從長遠的角度看,無異於殺雞取卵。你也許在某個時候會發現,羨慕是無知的,模仿也就意味著失敗。
柏林是美國曆史上著名的作曲家。他剛出道的時候,一個月的收入隻有120美元。當時在音樂界正如日中天的奧特雷很欣賞柏林的能力,就問柏林是否願意做他的秘書,每月的薪水有800美元。
“如果你接受的話,你可能會變成一個二流的奧特雷;但如果你堅持自己的本色,總有一天會出現一個一流的柏林。”友人忠告他。柏林最後接受了忠告,沒有去做奧特雷的秘書,而是繼續執著地走著自己的音樂道路,並最終成為著名的音樂家。
每一位成功者,不外乎就是保持自己的本色,並把它發揮得淋漓盡致。偉大的喜劇演員卓別林剛踏入影壇時,導演堅持要他學當時非常有名的一位德國喜劇演員,但卓別林不為所動,潛心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表演方式,終於成為一代喜劇大師。這大千世界,有許多美妙的東西,可是,除非你耕作一塊屬於自己的田地,否則是絕無好收成的。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天性,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活法。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你,需要保持本色。
人在該吃苦的時候不吃苦,到不該吃苦的時候必定吃苦
吃苦是成長的階梯,是成功的墊腳石。正如飛蛾由蛹變繭、破繭而出的過程:由蛹變繭時,翅膀萎縮,十分柔軟;在破繭而出時,必須要經過一番痛苦的掙紮,身體中的體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充實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飛翔。
一天,有個人湊巧看到樹上有一隻繭開始活動,好象有蛾要從裏麵破繭而出,於是他饒有興趣地準備見識一下由蛹變蛾的過程。
但隨著時間的一點點過去,他變得不耐煩了,隻見蛾在繭裏痛苦掙紮,將繭扭來扭去的,但卻一直不能掙脫繭的束縛,似乎是再也不可能破繭而出了。
最後,他實在等得不耐煩了,就用一把小剪刀,把繭上的絲剪了一個小洞,讓蛾出來可以容易一些。果然,不一會兒,蛾就從繭裏很容易地爬了出來,但是那身體非常臃腫,翅膀也異常萎縮,耷拉在兩邊伸展不起來。
他等著蛾飛起來,但那隻蛾卻隻是跌跌撞撞地爬著,怎麼也飛不起來,又過了一會兒,它就死了。
蝴蝶為什麼會死?原因是蝴蝶失去了成長的必然過程。蝴蝶的成長必須在蛹中經過痛苦的掙紮,直到它的雙翅強壯了,才會破蛹而出,那些不經過痛苦掙紮而生的飛蛾勢必夭折。人的成長也是如此,沒有經過不幸、挫折、失敗磨練的人生也難以承擔大任,即使讓其承當大責任,也會因經受不住隨之而來的艱辛、曲折、困難的考驗而歸於失敗。
如果人生的曆程總要遵循許多規律的話:付出之後的收獲;苦盡之後的甘來;磨練之後的成就,應該都是成正比的,這些正是其中的規律之一。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者,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
彭德懷少年時,家貧如洗,為了生存不得不為有錢人家放豬,可謂曆經磨難,然而正是這苦難的生活磨練了他的意誌。
舉世聞名的大文學家高爾基,早年喪父,11歲時就給資本家當徒工,也正是這段苦難的童年使他懂得了人生,有了過人的深厚生活閱曆,為後來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1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威廉·亨利布拉格,青年時在皇家學院求學。這裏讀書的人大多是富有人家的子弟,可亨利布拉格衣衫襤樓,拖著一雙比他的腳大得多的破舊大皮鞋。富家子弟栽誣他這雙破皮鞋是偷來的。一天老學監把他召到辦公室,兩眼死盯著那雙破皮鞋。亨利布拉格明白是怎麼回事,他拿出一張小紙月·交給學監。這是他父親寫給他的一封信,上麵有這樣幾句話:“兒呀,真抱歉,但願再過一二年,我的那雙破皮鞋,你穿在腳上不再嫌大。如果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就引以為榮。因為我的兒子正是穿著我的破鞋努力奮鬥成功的。”老學監看完之後,也被深深地感動了。
能吃苦的人才能享受到“苦盡甘來”的幸福。相反,沒吃過苦,不具備吃苦耐勞的品性的人,很難在布滿荊刺的人生路上走出康莊大道來,即使你有優越的條件也不例外。試想,古今中外曆史上又有幾個紈絝子弟成就大業或有所成就呢?
就拿杜邦家族來說,這個家族是美國的億萬富翁。豪華的別墅、專用飛機、遊艇和高級小轎車,家裏應有盡有。然而,這個家族的後代卻大都是平庸之輩。他們精神世界蒼白空虛,有時竟無聊到專門搞惡作劇,用絨布作食品餡招待貴客,或以數噸水泥散堆於鄰居門前。他們躺在先人的財富上尋歡作樂,意誌必然會頹廢墮落。
在生活中,在事業上,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凡成功者,大多數是先吃“苦”,然後才會獲得“甜”的!所以,能吃苦就是一種資本,一種保證今後能夠得到甜的資本。
一個大學畢業生在應聘時,由於讀的大學並不出名,專業也不熱門,因此考官打算不錄用他。但在麵試結束時,他向考官真誠地說了一句:“我能吃苦!”這句話改變了考官的主意,就讓大學生回去等消息。
第二天,考官專門去學校調查了該大學生,得知他的家境很貧寒,在學校期間一直吃苦耐勞。於是考官就決定錄用他,因為這種能吃苦的人才是任何公司都歡迎的。
這個大學生求職的經曆證明了一個道理:能吃苦,吃過苦,這就是資本!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如果你想幹一番事業,就要學會吃苦,能吃各種各樣的苦:身體勞累之苦、工作辛苦之苦、環境惡劣之苦、氣候難耐之苦、離鄉背井之苦、拋妻別子之苦、寂寞孤獨之苦、上當受騙之苦、失敗挫折之苦、血本無歸之苦……一個人如果身體上不怕勞累,心理上不怕折磨,事業上不怕起伏,奮鬥中不怕艱險,那麼,還有什麼理由不成功呢?
哲人說:“老年遭受艱難困苦是不幸的,這道理人們普遍知曉。少年未經艱難困苦也是不幸的,這道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明白的。”享樂在先,或許令人羨慕。但這隻是一個過程,不會永遠樂下去,走到終點便是苦。吃苦在先,同樣也是一個過程,不會永遠苦下去,走到終點便是甜。
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失去它人生就會倒塌
在這個世界上,信念這種東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費獲得,所有成功者最初都是從一個小小的信念開始的。
羅傑·羅爾斯是紐約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他出生在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在這兒出生的孩子,長大後很少有人獲得較體麵的職業。然而,羅傑·斯是個例外,他不僅考入了大學,而且成了州長。在他就職的記者招待會上,羅爾斯對自己的奮鬥史隻字不提,他僅說了一個非常陌生的名字,皮爾·保羅。後來人們才知道,皮爾·保羅是他上小學時的一位校長。
1961年,皮爾·保羅被聘為諾必塔小學的董事兼校長。他走進大沙頭諾必塔小學的時候,發現這兒的窮孩子無所事事,他們曠課、鬥毆,甚至砸爛教室的黑板。當羅爾斯從窗台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台時,皮爾·保羅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當時,羅爾斯大吃一驚,因為長這麼大,隻有他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5噸重的小船的船長。這一次皮爾·保羅先生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州長。著實出乎他的意料,他記下了這句話,並且相信了它。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像一麵旗幟。他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他說話時不再夾雜汙言穢語,他開始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主席。在以後的40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體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