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1 / 3)

爬起來,人生永遠沒有失敗;趴下去,人生永遠沒有成功

在所有的曆史名人中,幾乎沒有幾個人能比亞伯拉罕·林肯更偉大。他編織了一段合眾國成功而又令人動容的曆史,他用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勇氣,以及寬厚仁愛之心,使四百萬最卑下的黑奴獲得解放,同時擊碎了二千七百萬另一膚色的合眾國公民靈魂上的枷鎖,結束了因種族仇恨而使靈魂墮落、扭曲和狹隘的罪惡曆史。他避免了國家被毀滅的災難,將一切不同語言、宗教、膚色和種族組合成為一個嶄新的國家。合眾國因他獲得了自由,因他而幸運地踏上了正直公平的康莊大道。然而,這位偉大的人物,在人生路上卻經曆了常人無法忍受的曲折、艱辛和痛苦:

1832年,24歲的林肯失業了,這顯然使他很傷心,但他下決心要當政治家,當一名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年輕的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當時間這雙巨手將他從痛苦的深淵拉上岸的時候,他立即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沒過一年,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償還因開辦企業所借的債務而四處奔波,曆盡磨難。然而他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林肯訂婚了,但厄運又一次眷顧了這位在生活上已稍有轉機的人。在離結婚還差幾個月的時候,他的未婚妻因患重病不治身亡。這個打擊實在太大了,林肯心力交瘁,數月臥床不起。1836,由於精神長時間處在焦慮、痛苦、憂傷的狀態下,林肯又得了神經衰弱症。

1838年,經過兩年的調養,林肯覺得身體恢複良好,於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他失敗了。1843年,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他雖然一次次地嚐試,但卻是一次次地遭受失敗:企業倒閉、情人去世、競選敗北。如果是你碰到這一切,你會不會放棄——放棄這些對你來說是很正常也很重要的事情?但林肯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他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繼續選舉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因為這次競選他賠了一大筆錢,他隻好申請當本州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理由是:做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而林肯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

接連又是兩次失敗。然而,他沒有服輸,也不願放棄。他心裏很清楚:十幾年的奮鬥路,到了今天這一步,除了堅持努力去迎接勝利外,自己已無路可走!

1854年,林肯又卷土重來了。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但還是失敗了;兩年後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結果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

在林肯大半生的奮鬥和進取中,有九次失敗,隻有三次成功,而第三次成功就是當選為美國的第16屆總統。屢次的失敗並沒有動搖他堅定的信念,而是起到了激勵和鞭策的作用。林肯麵對失敗沒有退卻、沒有逃跑,他堅持著、奮鬥著。他始終有充分的信心向命運挑戰,從沒想過要放棄努力,他曾經也畏縮不前,不過他沒有退卻,所以迎來了輝煌的人生。

每個人都會有經曆失敗和飽受無情打擊的時候,卻很少有人能像林肯那樣百折不撓。每次競選失敗之後,林肯都會激勵自己:“這不過是滑了一跤而已,並不是死了爬不起來了。”這些詞彙是克服困難的力量,更是林肯終於享有盛名的利器。

林肯的一生書寫了一個偉大的真理:除非你自己趴下去,否則你就不會被打敗。

其實,每個成功的人士都曾走過布滿荊棘的人生,他們在走向目的地的路途中,流著汗跋涉,攀爬,當中的酸甜苦辣,失敗的痛楚和勝利的喜悅,隻有當你同樣不放棄的去追逐自己夢想的時候,才會真切的品嚐到。

一部片酬高達3000萬美金的好萊塢動作巨星席維斯·史泰龍,年輕的時候在好萊塢跑龍套,一天隻掙1美金。為了維持生活,他又到拳擊館去當陪練,每次都被打得鼻青臉腫。後來,他立誌要當影星,於是四處自我推銷,居然被人拒絕了1850次,但仍沒有放棄。最後,他終於在電影《洛基》中擔任主角。《洛基》的劇本是史泰龍自己編寫的,劇中男主角的生活原型就是他自己。從此,他一炮走紅,並成為“自我超越、頑強拚搏、個人奮鬥”的美國精神象征。在史泰龍的眼裏,這個世界沒有失敗,隻是暫時沒有成功而已。

偉大和平庸之間隻有一步之遙。兩種人生的過程都是一樣的,跌倒了,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隻不過成功者跌倒的次數比爬起來的次數要少一次,而平庸者跌倒的次數隻不過比爬起來的次數多了一次而已。最後一次爬起來的人,就成了眾人矚目的成功者。最後一次放棄努力、不願爬起來、不敢爬起來的人,人們就把他們定義成“失敗者”。

人生路上誰都難免磕磕碰碰,跌倒了爬起來,而且是自己堅強地爬起來,勇敢樂觀地麵對摔傷的地方,你會發現生活中的困難看起來其實微不足道,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在困難麵前不要自己先低頭,因為沒有人可以打敗你,除了你自己。惟有矢誌不渝的開拓、奮進,才會贏得錦繡前程;惟有百折不撓的跋涉、攀登,才會踏上理想的彼岸。

獨一無二的你,要保持自己的本色

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曾說過:“你是獨一無二的。”是的,你是獨一無二的!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你自己,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和你一模一樣的人。你是獨特的,你是唯一的,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你。這決定了你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你是絕世的珍寶,你是無價的!?

然而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他們希望自己能盡快獲得成功,所以不斷地效仿成功者的方法和模式,但往往是照貓畫虎,忘記了真實的自己,忘記了自己的優勢,結果,別人模仿不象不說,最後連自己的優勢都喪失了,這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其實,通向成功的起點,就是找到並發揮自己獨特的一麵。

意大利電影演員索非婭·羅蘭為了圓自己的演員夢,16歲時就來到了羅馬。一開始,她聽到許多不利於自己在演藝界發展的議論。有的人說她個子太高,臀部太寬;有的人說她鼻子太長,嘴太大,下巴太小……種種議論都表明:她的形象根本不適合做一個電影演員。

幸運的是製片商卡洛看中了她,帶她去試了許多次鏡頭。但攝影師們都抱怨無法把她拍得美豔動人,埋怨她的鼻子太長,臀部太“發達”了。於是,卡洛對婭·羅蘭說:“如果你真想幹這一行,就得把鼻子和臀部‘動一動’,做一次美容手術。”

索非婭·羅蘭是個有主見的人,她斷然拒絕了卡洛的要求。她決心不靠自己的外表而靠內在的氣質和精湛的演技來取勝,便理直氣壯地說:“我為什麼非要長得和別人一樣呢?我知道,鼻子是臉龐的中心,它賦予臉龐以個性,我就喜歡我的鼻子,必須保持它的原狀。至於我的臀部,那也是我的一部分,我隻想保持我現在的樣子。”

索非婭·羅蘭沒有因為別人的議論而停下自己奮鬥的腳步,她將壓力化成動力。自1950年從影以後,她拍了六十多部影片。她的演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她的善良和純情也被觀眾認可。1961年,索非婭·羅蘭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她成了世界著名影星。

隨著索非婭·羅蘭事業上的不斷成功,那些有關她“鼻子長,嘴巴大,臀部寬……”的議論都銷聲匿跡了。不僅如此,她的那些體態特征逐漸變成了評選美女的標準。在20世紀末,索非婭·羅蘭被評為該世紀“最美麗的女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