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寧波大使情(3)(2 / 3)

兩個月後,爸爸與鄧小平的單獨見麵中,具體提出要為家鄉辦幾件事情,鄧小平對他的設想給予了充分肯定。爸爸還請鄧公到寧波去看一看,自己願意當向導,鄧公欣然答應。

當顧問後的爸爸,把寧波的事更當成自己的工作,協調小組每次開會,他從沒缺席過,對寧波大學、北侖港每次都有自己的具體提議和看法。此外,爸爸自己捐助了他曾就讀過的小學即現在的中興中學,又以他媽媽的名字捐了一間診所,還帶動了弟妹們捐助其他小學和中學。但他肯定,寧波的發展不是靠一家人,是要一大幫關心者,才可能推動寧波港的繁榮。

協調小組成立三年,先後在北京、寧波、深圳開了六次會議,去深圳開會時,除了當顧問的爸爸參加外,還邀請了香港“寧波幫”的代表人物與會,聽取他們的意見。

六次協調會,重點討論了幾個問題:北侖鋼廠的建設(後因種種原因這個專案未建)、港口發展和內河航運中轉、寧波大學和櫟社機場的建設、寧波市的規劃和基礎設施、體製改革和計劃單列、對外開放的一些政策以及“七五”建設的二十多個大中型專案進行協調。其中,對今後發展最有影響的是計劃單列市。

有許多朋友對我說過:寧波如果沒有包先生,就不會有寧波開發協調小組的誕生,如果沒有這個協調小組,寧波成為計劃單列市的可能性隻能是零!

前任中石化董事長陳同海,曾經擔任過寧波市市長。

2004年5月他在北京與我見麵,當時他負責審批大型投資項目。

談起爸爸帶頭捐贈巨款,對國家、對寧波的巨大貢獻,陳同海認為“捐資寧波大學,不是包老先生對寧波的大功,他對寧波最大的貢獻,是請求鄧小平把寧波市列入計劃單列市。有了計劃單列市的政策,寧波市才可能抓住這個黃金機遇,一下就飛起來了。這樣一來,不僅節省了寧波市要上繳的稅,也使寧波得到中央直接的管轄。當時我正任市長,寧波一列入計劃單列市,資金立即到位,使我們可以建橋鋪路,大大方便了投資者。而且每星期皆有航班,寧波經濟自此邁向繁榮發展。”

這使我想起來,某天,鄧小平請我們全家到他家裏吃飯。席間,鄧公對爸爸說:“你為國家、為寧波做了很好的事情,尤其是中英談判中的特別角色,你個人有什麼需要我幫助的?”

我印象中爸爸是不會求人辦什麼事的,沒想到他卻開了口,說:“我隻提一個請求,就是希望把自己的家鄉寧波市列為中央直管市。”

鄧小平有點不明白,因為當時中國隻有三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寧波隻是個中等城市,怎麼也不可能為直轄市。

旁邊作陪的一位負責人解釋說:“包先生講的直管市,可能就是計劃單列市的意思吧。”

爸爸立即連聲說:“對,對,對,就是計劃單列市。”申請計劃單列市的城市不少,包括大連市。而寧波市1984年的GDP僅為30.13億人民幣,當時遠遠落後於大連市(1984年GDP為178.27億人民幣),連申請資格都沒有。

但鄧公因答應了爸爸,當時沒有任何猶豫地回答道:“寧波定為計劃單列市,我看可以嘛,寧波和大連可以比一比嘛!”中國過去一直實行計劃經濟。所謂計劃單列,簡單地說,原來國家計劃中的各項經濟指標(包括生產、基礎建設、勞動工資、物資、財政等等)都是按省和直轄市列出來。但是,從1983年開始,國家計委對計劃工作做了重大改革,對一些經濟規模較大的城市如廣州、武漢、沈陽、重慶、大連、青島、西安等九個城市,在國家計劃中單獨列出戶頭。這些城市享受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因而人、財、物的資源可以不再受省分配指標的製約,機動能力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