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寧波大使情(2)(2 / 2)

從1985年10月到1989年10月,爸爸曾先後五次走進寧波大學校園,關心學校的建設,看望教師和學生。他為學校日新月異的麵貌感到欣慰,對朝氣蓬勃的寧大學子懷有特別的感情,更對“把寧波大學辦成高水準的綜合性大學”充滿信心。他深知,寧大剛剛起步,還有很長、很艱巨的路要走,一定要同心協力,使這所年輕的大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以便將來不但成為一所國內第一流的大學,而且在國際上也能成為有地位的聞名學府。

其實,從建校一開始,爸爸就多次公開表示:“辦好寧波大學要靠大家,我隻是帶了個頭。”他衷心希望愛國愛鄉而有能力的“寧波幫”人士鼎力相助,用各種方式為家鄉的這所大學貢獻力量。

但是由於爸爸在海內外的特殊地位和影響,因此許多海外“寧波幫”人士對於捐資寧大難免有著種種顧慮。1991年9月,爸爸在香港溘然病逝,學校的發展一度陷入困境。

我於1994年捐資成立獎勵教師基金,過了4年(即1998年),我又捐資建四號教學樓。但一所大學,又怎能隻靠一兩個人的資助?於是我鼓勵寧波大學領導班子,聯係更多海外“寧波幫”人士,不斷向他們介紹學校發展的情況,以取得他們的支持。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1995年,事情終於出現了轉機:爸爸小學同窗、香港榮華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安中先生給我打了一個電話:“包先生去了,但事業還要繼續,我想捐資寧大建個學校會堂,是否行?”

我真誠地感激趙安中伯伯的義舉。

這是寧大第一個由我們包氏家族以外人士捐資的建設專項。此後,趙先生和兒子趙亨龍、趙亨文又相繼捐資助建了學校體育場司令台、杏琴園公園和行政會議中心,擴建了小學和幼兒園,設立了杏琴園教育基金,實施了榮華學者獎勵計劃。從這一年開始,香港永新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光彪、聲寶—樂聲(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達三、香港泰昌祥輪船公司董事長顧國華、香港著名科學家和醫學家湯於翰、台灣東南堿業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朱繡山、台灣嘉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英龍、香港安泰集團主席黃慶苗、香港南豐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範思舜、香港恒豐喉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魏紹相、香港大中華表行董事長應聖瑞、香港通用製造廠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傑全等海外“寧波幫”人士和王寬誠教育基金會紛紛向學校捐資。

大伯包玉書,雖然早年在內地工作時受到衝擊,受過委屈,但他深知其弟包玉剛“非常希望通過振興教育來振興國家,通過興辦寧波大學來發展寧波、振興家鄉”,從1998年以來,毅然捐資3240萬元人民幣助建四號教學樓、理學院樓和科學樓。姑姑包素菊、包麗泰和我也繼續出資捐建寧波大學。

一個眾多海外“寧波幫”人士共同關心和支持寧波大學的新局麵終於形成。一座座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的教學樓,真正形成了世界“寧波幫”幫寧波的一道燦爛的風景線!

據統計,從1995年至今,總共有50位海外“寧波幫”人士捐資近2億元人民幣,用於學校教學、科研和行政辦公用房的建設、圖書和教學儀器的購置,以及師資的培養和引進,為寧大高起點辦學和不斷深化校內的各項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持,為三校合並後新寧波大學內部的相互融合和整合學科優勢提供了重要條件,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建設和發展。

“君子雖在他鄉,不忘父母之國。”

從爸爸到整個包氏家族,再到眾多海外“寧波幫”人士,從海外“寧波幫”第一代延續到第二、三代,海外“寧波幫”在捐資寧波大學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赤子情懷,教育和激勵著寧大的學生。

2004年時,在校學生總數超過2萬人,開設有27個碩士學位課程。

學校發展的規模大大超過了當年爸爸所設想的“到1990年在校生總數達到2000人,遠期達到5000人”的發展目標。這20年來,寧波大學注重運用校內豐富的思想教育資源,不斷加強對師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教育,為學校的快速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2006年10月29日寧波大學慶祝20周年校慶時,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重點建設高校。當年我捐出1000萬元人民幣,寧波市政府及寧波大學亦各自捐出1000萬元人民幣,供寧波大學成立“包玉剛講座教授基金”。該基金由寧波大學負責運作,主要用於提高寧波大學的師資及教學水平。

我相信,聽到寧波大學的這些成就,天堂裏的爸爸一定會露出舒心的笑容!

在實物展櫃裏,陳列了一件爸爸生前常穿的毛巾浴衣,不斷有人駐足細看。一位觀看了爸爸遺物的市民感慨地說:“真沒想到慷慨捐資創辦寧波大學的包先生,穿的浴衣竟曾幾經補綴,真可謂是‘勤儉建業,持恒健身’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