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寧波大使情(1)(3 / 3)

3.包氏的祖宗

第一次回故鄉真難忘呀!爸爸總說故鄉給了他無價之寶:找到了包家真正的根!

寧波天一閣,是世界最古老的三座藏書樓之一。寧波的一位年輕老鄉,用了半年多時間,從堆放了滿滿一屋的四百多部家譜中,找到了三部包氏家譜,更讓他驚喜的是,在其中的一部包氏家譜中,他看到了我爺爺、大伯、爸爸及叔叔的名字!而且絕對不會是重名!為什麼那麼有把握?因為每個男丁旁邊,都有各自妻子的姓名及出生年月。

也是碰巧,盧家伯伯比爸爸早一個月去寧波,他去天一閣參觀時,館長便問起包玉剛先生的夫人的名字是否黃秀英?是城南黃家的後裔?盧家伯伯當然清楚,肯定地給了答複。

館長眉開眼笑,還賣了個“關子”,對盧家伯伯說,包先生回故鄉時,我們將送給他一個最珍貴的禮物!

盧家伯伯猜想是複印了一部家譜送包先生,也沒當回事,也沒有告訴爸爸。

等爸爸媽媽及伯伯、叔叔及姑姑一行人等參觀天一閣時,館長果然捧出了四本複製包氏家譜贈給爸爸。

媽媽看到自己名字下的出生年月日後,驚喜地對爸爸說:“我都忘了自己準確的生日是哪天,這裏倒幫我記住了!”這時館長以充滿尊敬的口吻說道:“包先生,您知道您前29代的那位祖先是哪位嗎?就是中國老百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包青天,包拯包大人啊!”

“真的?!”坐著的爸爸興奮意外,一下子從椅子上騰地跳了起來!急忙看著館長向前翻開的家譜,白紙黑字寫得清楚,包拯是他的祖先,而他是包拯第29代嫡親子孫!

在座的人都一一和爸爸握手祝賀,一向非常冷靜堅強的爸爸,那天眼裏一直含著激動幸福的淚水,嘴裏不斷重複著:無價之寶,無價之寶!應該說,這種心靈的鼓勵和慰藉,給爸爸媽媽的印象是太深刻了。

八年後,爸爸離我們而去後,我們姐妹曾陪同媽媽一塊又回了一趟寧波,參加寧波大學為爸爸塑像的揭幕儀式。活動後,媽媽讓我們上街,她約了舅舅一塊又去了一次老家。我猜想她是到那裏去回憶爸爸,因為聽媽媽說過,她和爸爸結婚後,那是她親眼看見爸爸最自豪最開心的一天!

後來,又聽說,媽媽找到了當年找出包家家譜的那位小同鄉,眨眼八年過去了,當年的小青年,已經成了天一閣的負責人。

一人一杯清茶,三人津津有味地談了近兩個小時。小同鄉說,雖然天一閣裏沒有找到黃氏家譜,但是存有多本寧波的古縣誌,其中多處記載了黃氏祖先。他如數家珍,把黃家的曆代祖先對初建寧波城、發展寧波商業、保衛寧波安全等所做有益的事情,有聲有色地一一道來,媽媽和舅舅聽得很專心投入。

我原來以為媽媽舊地重遊天一閣後,物依舊,人已逝,她回來後一定會暗自神傷。讓我意外的是,媽媽回來後非常安詳,她欣慰並且無不自豪地對我說:“陪慶啊,不光是你們老包家的祖先愛國愛鄉,我們城南黃家,也就是你們外婆家的祖上,也是有愛國熱血和愛國作為的!”

可見寧波天一閣尋根,對爸爸媽媽都意義非常。

別看我們都在香港長大,對包公的故事並不陌生。

翻看了包氏家譜,我才知道,我們的先祖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於北宋鹹平二年(999)。

包拯去世前留下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中。不從吾誌,非吾子孫。”

就是說:“我的後代子孫當官的話,有貪汙受賄的,生不得讓他回到包氏本家來,死不得葬在包氏墓地內。你們如果違背我這個誌向,就不是我的子孫。”

正因為治家嚴謹,後代凡當官者,均“報國清廉”,經商者“誠信為上”。

我記憶深刻的祖先中,除了包公外,還有幾位。

第一位,包拯六世孫包元吉,生活在南宋中期,官至翰林院中書侍製。他是包拯子孫由合肥遷往江南的第一人。

第二位是包奎祉。他是包拯第21代孫。從元朝、明朝到清朝,鎮海包氏嬗遞相傳到包奎祉時,因家境貧寒,靠縫衣收入不足以養家糊口,便往返溫州一帶,販運絲綢。一天路過天台,見天色已晚,便投店住宿。客棧裏住的大多是趕路的生意人。第二天天還沒亮,商販們就吵吵嚷嚷爭先恐後挑起行李貨物,起早趕路。包奎祉也出門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