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碩果累累五十載——服裝學專家包昌法(1)(3 / 3)

1991年8月30日,這位老專家終被評為高級工程師,第二年就退休了。

1992年2月,上海市紡織工業局授予他“從事紡織(服裝)技術工作三十年”榮譽稱號。

1992年2月,包昌法退休。從此,他被“投閑置散”。那麼,包昌法過起種花、遛狗、打太極拳的閑適生活了嗎?不!他依然一如既往,滿腔熱情地從事著服裝科技和服裝文化研究活動,多項重要成果都是退休以後取得的。迄今,他已出版近40種服裝專著。他正在創立“霜葉紅於二月花”的人生奇觀。

二、科研活動和成果一覽

20世紀20年代以來,紅幫前輩就十分關注服裝科技和服裝文化研究對我國服裝現代化的導向意義。唯其如此,他們才成長為我國服裝創世紀的領軍人物,才擔當起樹立我國服裝革新新裏程碑的曆史使命。老一輩的寧波本幫裁縫,生意做得不可謂不大,技藝不可謂不高,明清之際,他們已進入北京,並且成為北京成衣行業的第一塊牌子。但他們缺乏曆史使命感,隻有經驗,沒有理念;隻知守成,不思革新。隨著社會變革的深入,到20世紀初,他們隻能退出曆史舞台,讓位於紅幫裁縫。包昌法從跨進服裝界開始,他就走上了紅幫開拓的新的曆史道路,而且是那樣地心無旁騖,一往無前。還是一個不到20歲的青年工人,他就寫出了他的第一本關於縫紉機學習的書。也許他自己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本書的重要意義。他的第一本書,也是我國第一本較為係統地介紹縫紉機的書,是一部恰當其時的書,它推進了我國服裝生產方式的轉型。20世紀40年代,上海的紅幫人開始引進、使用“勝家”牌縫紉機,至50年代已經逐步推廣。這就產生了縫紉機基本知識學習、運用的一係列問題。作為有心人,有誌者,包昌法很敏感,於是,一本非常適用的科普讀物應運而生。唯其非常適用,產生了巨大的科普價值。1959年又由中國輕工業出版社更名為《縫紉機的使用與保養》再版,1963年又受到中國財經出版社的青睞,再次出版發行。1964年又出版了增訂本,書名改為《家用縫紉機的使用與保養》。這本書的出版發行進程,已經充分表明這本書的意義。包昌法自然也受到啟迪,成就感策勵這個青年藝工奮發前進。

使包昌法再次受到鼓舞的是科教影片《巧裁縫》的劇本編寫和影片拍攝的順利完成以及成功發行。這部科教片在新中國的增產節約運動中是立了大功的。它在全國引起廣泛而熱烈的反應,效法和推廣者在各地不斷湧現出來。這使包昌法從事服裝科研的信心倍增,研究方向更加明確。1978年平反後,從1980年至1989年,包昌法出版了2本節約布料的書和《時裝縫紉要領》、《服裝知識漫談》、《穿著藝術》以及童裝、新婚禮服等圖書近20種。這些圖書都是和時代脈搏緊密適應的,都是非常貼近廣大群眾的日常生活需求的,因此都成為當時罕見的暢銷書。其中,《服裝省料法》一書發行了100多萬冊,《服裝剪裁200問》由遼寧科技出版社出版,曾被評為“北方十省市優秀圖書”二等獎。

當然,作為研究方向,包昌法的選題還有另一個方麵:向縱深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後,他先後應邀參與了多種大型工具書的編纂工程,其中有《中國工藝美術大詞典》(服飾部分,1986年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服裝鞋帽部分,1991年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中國服裝大典》(包昌法任編委兼“服裝生產篇”副主編,1999年由文彙出版社出版)。這些辭書都是學術分量很重的,多為國家級重點圖書,均為學術界所重視。《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一書曾獲得第四屆中國圖書獎二等獎等4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