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正宗的上海招牌”來稱道香港“培羅蒙”,實乃名不虛傳。
許達昌一直堅持一個準則:“在‘培羅蒙’這塊招牌下,我們的西裝要堅持傳統,要貢獻真正高級的西裝。”“培羅蒙”移師香港後,正是依靠紅幫的傳統特色獨樹一幟,遠播聲譽,輝映國際服裝界。
在“培羅蒙”度身定製的西服,每一件都是精美的工藝品。尤其在“手功”這一關上,更是一針一線,精雕細刻,力求完美。“培羅蒙”西服所有關鍵部位都用手工縫製,有的甚至是純手工縫製。馬鬃毛襯、胸棉、黑布、領和襟的內麵等,不但均用手縫線縫合,而且每個工序完成後均進行小熨,滿意後才進入下一道工序。領、袖手縫勻稱、自然,保證永久不變形;各個縫合部位都要求對花對紋,紋絲不差。鈕孔均用手工縫鎖,鎖眼要求嚴格,一個熟練的手縫工人一件西服鎖眼工作也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
除此以外,擁有“裁縫專家”,即技藝卓越的裁剪師、縫紉師,也是香港“培羅蒙”成功的一大秘訣。蔣家埜就是“培羅蒙”的一位裁縫專家,他是許達昌的嫡傳弟子,既握有“培羅蒙”西服“祖傳秘方”,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於1948年隨師傅許達昌到香港,在師傅的精心指導下,他心無旁騖,一心製衣,聲譽極高,香港媒體稱之為“裁神”。他堅持所有的工序都由手工縫製,對西裝的襯裏,很多店都是經機器縫製後再熨平,初穿時挺括,但幾次水洗後,襯裏就會起皺;而蔣家埜縫製的西裝,久穿、水洗都不會走樣,這也是“培羅蒙”品牌不倒的因素之一。蔣家埜曾為國內外許多名流做過西服,包玉剛、邵逸夫、李嘉誠、榮智健等等都是他的常客。
因為許達昌具有遠見卓識,大膽果斷地捕捉商機;因為“培羅蒙”堅持高品質,堅持獨特的個性化設計;因為蔣家埜這樣的“裁神”坐鎮“培羅蒙”……
香港的“培羅蒙”不但享有“最正宗的上海招牌”的美譽,而且進入了“世界五大西服店”的行列。
許達昌將“培羅蒙”推向了世界服裝大舞台。
三、在東京:許達昌毅然確定“培羅蒙”接班人
在許達昌的謀略方陣中,香港隻是“培羅蒙”創業的一個點,或一處新家園,“培羅蒙”在此安營紮寨,其目的是為了借助這個“自由港”自由地向世界其他地方輻射開去,尋求有利於“培羅蒙”拓展的新市場。1950年,許達昌相中了第一個輻射點——日本東京,在東京富國大樓設立“培羅蒙”分店。
日本東京、橫濱等地,原是紅幫裁縫的舊地,也是紅幫事業起步的地方。
一個多世紀以後,即20世紀40年代末,紅幫裁縫又重新踏上了這塊土地。
20世紀40年代末,日本因侵略戰爭給自己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經濟幾近崩潰。從1948年起,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戰爭取得節節勝利,美國開始把控製亞洲局麵的賭注重新押到日本身上,變削弱日本為扶植日本,試圖通過重振日本、武裝日本來抗衡亞洲的共產主義浪潮。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把日本作為軍事基地和戰略物資供應基地,東京隨處可見各國軍人,還有各國商人們出入來往。這些洋人為東京成衣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