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西服王子——許達昌及其培羅蒙西服號(1)(1 / 3)

竺小恩

許達昌(1895-1991),“西服王子”培羅蒙的創始人。原名許恩孚,浙江舟山定海人(舟山當時隸屬於寧波)。許達昌出身貧苦,家中兄弟姊妹10人,他排行第六,幼年時便失去母親,由姐姐撫養成人。十幾歲時他便離家遠赴上海,在“王順昌西服店”學生意。滿師後先到定海老家做裁縫,經過辛勤打拚,幾年後,又回到上海,在南市老西門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作坊,這是許達昌創業的初始階段。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後,於1919年,在北四川路獨資開辦了“許達昌西服店”。1932-1933年間,借南京路、西藏路交界處的“新世界”附近的街麵房營業,1935年,搬遷至南京西路735號,(1)改店號為“培羅蒙”。同年又遷至南京西路284-286號。(2)1948年,許達昌審時度勢,帶著幾位紅幫師傅赴香港,開設了香港“培羅蒙”,不久,香港“培羅蒙”便成為世界五大西服店之一,這是他的第二次創業。

1950年,由紅幫老友顧天雲引薦,許達昌將西服業拓展到日本,先是在日本東京千代田區富國大樓創立分店,後遷入帝國飯店,由其高足戴祖貽主持經營。1969年,許達昌將日本的“培羅蒙”資產全部轉讓給戴祖貽。

1991年,許達昌在香港去世。美國《致富》雜誌1981年9月刊曾登載文章,稱譽許達昌為“全球八大著名裁剪大師”之一,全亞洲獲此殊榮者僅此一人。

許達昌創建“培羅蒙”,至今已經曆了將近百年的發展、拓展和創新: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培羅蒙”創業的第一階段,它在紅幫大本營上海贏得了中外顧客的青睞,曾與“亨生”、“啟發”、“德昌”並稱為海派西服“四大名旦”,被人們譽為“西服王子”;在40年代末,“培羅蒙”移師香港,這是創業的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憑著其一貫擁有的高超的技藝、上乘的質量、精明的經營和優質的服務,“培羅蒙”又創下了輝煌的業績,紅幫師傅蔣家埜被香港媒體譽為“裁神”;幾乎同時,50年代伊始,“培羅蒙”的足跡拓展到日本,在戴祖貽主持下,日本的“培羅蒙”不但生意隆盛,而且享譽東西方,戴祖貽被大家稱為“培羅蒙先生”。

一、在上海:許達昌造就了“西服王子”培羅蒙

許達昌在上海創業,已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此時距國門洞開“西風東漸”已近百年,日本明治維新亦已近半個世紀,戊戌政變已過二十年,辛亥革命已經勝利,中國正處於社會大轉型熱潮中。“西服東漸”是轉型浪潮中一個十分顯著的標誌,尤其是中華民國成立以後,西式服裝很快成了時髦服裝,向西方學習已成必然趨勢。“今世界各國,趨用西式,自以從同為宜。”(3)在這樣的背景中,西裝受到了特別的寵愛。當民國政府公布以西式服裝為禮服時,西裝的地位更高了,在上層社會產生了明顯的影響。西裝業已成為一種時尚,一種流行的“官服”,一種適用於正式交際場合的服裝。在當時,“革命巨子,多從海外歸來,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慣常;喜用外貨,亦不足異。無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為非此不能側身新人物之列”,“其少有優裕者亦必備西服數套,以示維新”。(4)

在這樣一種“趨用西式”的服飾文化大氣候中,國內本幫裁縫轉身成了“西幫裁縫”,在國外學習西式服裝已經成功的裁縫師傅們,也一批批從日本、俄國、歐洲回來,回到上海、哈爾濱等前沿發達的城市,紛紛開創西服事業。

以上海為例,江良通、江輔臣父子開創和昌西服店,王睿謨、王才運父子開創榮昌祥呢絨西服店,王廉方創辦裕昌祥呢絨西服店。上海南京路上,由奉化縣王淑浦王氏創辦的“王興昌”、“王榮康”、“王順泰”、“彙利”、“榮昌祥”和“裕昌祥”6家現代服裝名店相率亮相。1930年,上海成立西服業同業公會時,入會的西服店竟有420多家。(5)可見現代服裝店已如同雨後春筍,在東西南北中各大中城市湧現出來。

西服的普及,給紅幫裁縫們帶來了巨大的商機,也為紅幫服裝事業的發展、開拓帶來了機遇。然而,西服店的大量湧現,也是對廣大紅幫裁縫們的一種考驗和挑戰。譬如上海南京路,它作為上海商業中心區域,全市最繁華的地方,紅幫服裝店密集。在這樣一種商業環境中,要做到出類拔萃,並非一件易事。但是,許達昌——“培羅蒙”的創始人,他憑著先進的經營理念、獨特的經營風格和成熟精明的經營方略,使“培羅蒙”脫穎而出獨占鼇頭,被譽為“西服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