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上海西服工藝學校不久就因時局突變驟停了,但在我國服裝業發展史上,這所學校的名字永不磨滅。這所學校的創辦充分體現了紅幫高瞻遠矚的超前意識,即使在今天,對我們的教育仍有很大的借鑒意義。首先,紅幫前輩們意識到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性,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所學校不僅是上海第一所西服職業學校,也是我國創辦的第一所服裝職業技校,在我國服裝職業教育史上,它是起到開路的作用。其次,紅幫前輩們自籌資金創辦學校,在發動社會力量辦學方麵,它是有開拓性的,他也體現了紅幫團結協作的精神。再次,上海西服工藝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思想、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都具有前瞻性。今天我們倡導的培養複合型人才的理念,強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思想,提倡多手段的教學方法,樹立愛崗敬崗的行業作風,在該校60年前的辦學實踐中就已經探索施行。一半時間在校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理論,一半時間在西服店實習,這種“產學合作教育”,對今天的高職院校尤其是服裝類高職院校仍有非常大的借鑒價值。
顧天雲高瞻遠矚,厚積薄發的睿智和毅力讓人佩服,放眼世界又心係祖國的精神讓人尊敬,對行業的熱愛,為了行業發展著書立學、傳道授業的無私與熱忱更讓人欽佩,他的精神與人格魅力勉勵著紅幫的後繼者們續寫傳奇與輝煌。與上海西服工藝學校有校友關係的許多人,後來大多成為現代服裝界的棟梁之才,比如,北京紅都服裝店的兩任經理餘元芳、王庭淼,“西服高手”樓景康,特級技師、裁縫“狀元”陸成法。還有不少學生在海外創業,成為享有國際聲譽的企業家,如東京“培羅蒙”的接班人戴祖貽,他一直都視顧天雲為生命中的良師益友。學生們還繼承顧天雲刻苦鑽研的傳統,悉心研究西服裁剪技藝。如今,顧天雲桃李滿天下,他們盡師友未盡之事宜,將紅幫技藝、紅幫精神代代相傳。
(本文許多資料由寧波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季學源教授和寧波市服裝博物館陳萬豐研究員提供,謹向兩位專家表示感謝!)
【注釋】
(1)(14)轉引自寧波政協文史委編:《寧波幫與中國近現代服裝業》,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191頁。
(2)(3)(5)(13)轉引自寧波政協文史委編:《寧波幫與中國近現代服裝業》,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頁。
(4)(7)(8)轉引自寧波政協文史委編:《寧波幫與中國近現代服裝業》,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頁。
(6)(9)(10)(11)(12)轉引自寧波政協文史委編:《寧波幫與中國近現代服裝業》,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頁。
(15)陳萬豐主編:《創作者的足跡》,寧波市服裝博物館2003年編印,第121頁。
【主要參考文獻】
[1]季學源:《紅幫服裝史》,寧波出版社2003年版。
[2]陳萬豐:《創作者的足跡》,寧波市服裝博物館2003年編印。
[3]寧波政協文史委:《寧波幫與中國近現代服裝業》,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4]季學源:《紅幫產生和發展的曆史機緣》,《寧波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第1-7頁。
[5]顧文:《紅幫的學術成就》,《寧波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第56-59頁。
[6]斯邁:《紅幫精神論略》,《寧波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第39-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