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一代宗師——顧天雲的服裝科研與職教生涯(3)(1 / 2)

裁剪學院的學生都是來自公會會員商店的職工或學徒,學習課程主要包括西服裁剪、英文和財會。為保證他們學習工作兩不誤,裁剪學院的上課時間定為每天上午7時至8時半,學製為5個月。1943年後,裁剪學院又增設夜校。顧天雲的著作《西服裁剪指南》是學員們必備的學習教材,學員們有的購買,有的向已經結業的師兄借書,上課時人手1冊。實用的課程,良好的教風和學風,裁剪學院的辦學頗有成效,培養了不少新人。

但這種短期的利用業餘時間的教學方式,覆蓋麵狹窄,而且畢竟缺乏專業性和係統性。據此,顧天雲向上海西服同業公會指出:“鑒於世界物質文明日有進進,培植西服業裁剪技術人才的專科學校,在歐美已如星布”,中國也應該培養更多的紅幫接班人。見多識廣的顧天雲深知學校的重要性,可是中國當時還沒有一個專門的西服學校,這不能不說是西服業發展中的一個遺憾。

1947年5月,上海西服商業同業公會在“榮昌祥呢絨西服號”王宏卿、“彙豐號”王繼陶、“宏泰號”顧天雲、“星星號”王星仲等34位名店經理的發動下,正式籌建“上海市私立西服業工藝職業學校”。學校的籌建,得到了會員商店齊心協力的幫助。“培羅蒙”、“雷蒙”、“彙利”等名店及呢絨公會、毛紡織公會等兄弟公會紛紛慷慨解囊。據統計,共有250多家店號捐款,籌募法幣45.74億元,金圓券1550多元。“眾人拾柴火焰高”,西服工藝學校依靠社會力量,闖出了一條成功的辦學路子。這是我國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所西服工藝學校,是紅幫裁縫以曆史為己任,不滿足現狀,勇於探索的又一重大創舉。

在大家的希冀中,校董會成立了。校董會由15人組成,公推董事1人,主持一切會務。校董會組成人員的資格:一是西服商業同業公會的理監事;二是學校發起人、創辦人;三是熱心教育、願捐助學校的人。1947年11月4日,理事長王宏卿聘請顧天雲為學校籌備主任,後委任為校長。顧天雲實踐經驗豐富,見多識廣,知識廣博,並有深邃的理論知識,況且他有誌於職業教育,早已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他自然是擔任校長的最佳人選。

西服工藝學校的招生簡章中,可以看到該校明確的辦學宗旨:“遵照教育部公布的職業學校規程,以提倡職業教育、培養西服工藝為主旨。”學校對入學者嚴格篩選,要參加國語、算術、常識、口試、體格檢查等關口的層層篩選。

報考者還必須滿足2個條件:一是在公立或已立案的私立高級小學畢業,得有畢業證書者或有上述同等學力者;二是年齡須在14足歲以上,17足歲以下者。第一學期招生50名,分保送生與招考生2類,保送生由會員商店推薦,每個會員商店原則上隻能推薦1名保送生,而且保送生總名額也嚴格控製,僅占總數1/5。保送生也得參加入學考試。招考生與保送生分別授課,招考生課程與普通學校相同,保送生的本業技術教授,重於普通課程。學校學製3年,其中一年半在校學習理論,其餘時間到會員店實習。課程設置豐富,有國文、英文、數學、圖畫、縫紉、售貨術等12門。學校實施的綱目為:①鍛煉強健體格;②陶融公民道理;③養成勤勞習慣;④充實職業智能;⑤增長職業道德;⑥啟發創業精神;⑦研進西服藝術;⑧培植技術人才。我們不禁感歎,即使以今人的眼光來評判,60年前的西服工藝學校的辦學理念無疑也是先進的。